×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炎黄学导论(精)

炎黄学导论(精)

1星价 ¥61.6 (7.0折)
2星价¥61.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36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02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101153651 ; 978-7-101-15365-1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炎黄学是传统文化的源头之学、统领之学、国家之学的全新学术定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在广泛吸收借鉴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炎黄与炎黄部落、中华民族早期根源与炎黄精神的形成、炎黄文化的基本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复兴及其优选价值等重大问题,揭示了炎黄文化生成、发展与创新的规律,从而使以往零星分散的炎黄研究上升为一门系统完整的专门学问。

目录

绪论 一、炎黄学的学术定位 二、炎黄学的研究对象 三、炎黄学的学术特征 四、炎黄学的构建原则 五、炎黄学的基本方法 **章从地理环境看炎黄文化 **节炎黄文化与“吾乡吾土”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人文经济环境 第二节根植于“吾乡吾土”的“吾生活” 一、中国神话中的“吾乡吾土” 二、中国人的心灵向往——西部高山上的“悬圃” 第三节理想追求中的“吾生活” 一、道家的乐水 二、儒家的乐山 第二章中华农祖——炎帝神农氏 **节炎帝神农氏的文化合成 一、烈山氏、炎帝及神农氏 二、炎帝与神农氏之分合 第二节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区域 一、以随州烈山为中心的炎帝神农氏生地传说 二、关于炎帝神农氏的生死传说 第三节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 一、种植谷蔬 二、制作耒耜 三、凿井挖渠 四、织麻为衣 五、日中为市 六、削桐为琴 七、作陶为器 八、发明医药 第四节炎帝与社稷崇拜 一、炎帝与社神 二、神农与稷神 三、炎帝神农氏与社稷 第三章中华政祖——黄帝轩辕氏 节黄帝、轩辕及有熊 一、黄帝部落的图腾 二、黄帝与轩辕 三、黄帝与有熊氏 第二节神话、仙话以及史话中的黄帝 一、神话黄帝 二、仙话黄帝 三、史话黄帝 第三节礼制与宗庙 一、礼制 二、宗庙 第四章炎裔、黄裔与炎黄部落的形成 节炎帝与蚩尤 一、蚩尤部落 二、蚩尤与炎帝的关系 三、蚩尤与黄帝之战 四、蚩尤的后裔 五、蚩尤的贡献 第二节黄帝与五帝时代 一、五帝诸说 二、五帝时代的两个历史阶段 三、炎黄及炎黄部落 第五章炎黄与中华姓氏 节姓与氏 一、姓 二、氏 三、姓氏合一 第二节姓氏与宗法社会 一、姓氏的内在矛盾 二、姓氏与中国宗法社会 第三节姜姓和姬姓 一、姓衍生为氏与氏还原为姓 二、上古*有影响的姜、姬二姓 第六章考古层面中华文明的早期根源与发展 节“华部落”的形成:从古文化到古国 一、从直立到智人 二、“华部落”的形成 三、有熊氏与红山古国 第二节从《山海经》看中国古文化与古国 一、《山经》所记录的古文化 二、《海经》所记录的古国 三、夏、商、周的古国时期 四、从古国到方国的过程 第三节从古国到方国的考古学解读 一、良渚文化概况 二、良渚社会的阶级构成 三、良渚人的文字生活 四、良渚人的国家形态 五、良渚文化与夏商文化 第四节陶寺、石峁文化与礼乐制度的初成 一、陶寺、石峁文化的概况 二、建筑、器具与技术 三、青铜时代的序幕 四、陶寺的礼乐制度 第五节使用“鸡夷”的二里头文化 一、中国青铜时代之始 二、社会分层和都邑 三、二里头文字之谜 四、龙的传人 五、二里头文化的渊源 第七章炎黄文化的基本形态(上) 节炎黄文化的语言形态 一、“雅言”和“夷言”的分叉发展 二、八卦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分叉发展 三、官话与方言的分叉发展 第二节炎黄文化的艺术形态 一、关于线条的艺术——中国书法 二、关于国画的艺术——丹青 三、关于体的艺术——雕塑 四、造型艺术的综合——建筑 第三节炎黄文化的科学形态 一、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古代科学解释天地万物的元气本体论模式 三、阴阳、五行的合一 四、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所追求的物之理 五、以“人”为核心的古代感应系统科学 第八章炎黄文化的基本形态(下) 节伟大的劳动神话 一、中国开辟神话中的“人化自然” 二、中国神话中化害为利的水利观 三、现在世界之革新、修复中的劳动力量 第二节崇本教及其教派 一、“一主多辅”的神灵结构 二、以礼为本的儒教 三、以道为本的道教 四、外来宗教的中国化 第三节追求真理和以民为本的哲学 一、贞人集团的问贞活动是古代中国的崇高事业 二、问贞活动是揭露隐藏着的神的意志的事业 三、问贞活动的本质即“问真” 四、中国哲学——“所谓道” 五、“所谓道”的民本本质 第九章炎黄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节炎黄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一、炎黄精神的内涵 二、炎黄精神的外延 第二节炎黄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一、作为中华文化圆心的炎黄精神 二、中华文明的几大圈层 第三节炎黄精神的转型与创新 一、炎黄精神与社会主义价值的通融性 二、炎黄精神在社会主义理想价值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炎黄精神的伦理价值及创新形态 第十章中华文明的复兴与炎黄精神的全球价值 节新轴心时期的全球化背景 一、“全球化”以及人类“价值共同体” 二、全球化问题中的“价值共同体”的蕴涵 第二节全球体系的演变过程 一、以时间为向度的封闭世界 二、封闭世界的否定 三、一分为二的冷战世界 四、多元价值的多边世界 第三节多边世界中的“中国智慧” 一、有规则的世界体系的构建 二、以和为本的全球“对话价值” 第四节中华文明复兴过程中的炎黄精神 一、中华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 二、从迷信、专制到科学、民主的转换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的重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1958年生于湖北武汉,历史学博士。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著有《文化是一种力量》《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炎黄国祭论》(合著)等30余种。曾获**届至第七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原创奖20余项。 1964年生,湖北随州人。现任湖北随州《编钟之声》周刊总编辑、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大贤季梁》《新实学》《新实学探源》《神农氏世与随州史前社会》《随州文化探源》《炎黄国祭论》(合著)、《炎黄精神论》(合著)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