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美学(第3版)

旅游美学(第3版)

1星价 ¥38.3 (6.6折)
2星价¥38.3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00359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10-12-01
  • 条形码:9787310035977 ; 978-7-310-03597-7

内容简介

“旅游美学”这门新学科,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迅速发展中产生的。由于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旅游美学》的印数逐年增多,于是我们在初版10年后,即2000年推出了《旅游美学》的修订本,至今又过去了整整10年,《旅游美学(第3版)》重印已达28次。
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旅游业已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海峡两岸定期直航的启动、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的成立,为两岸彼此观光旅游打开了大门,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旅游大潮。千载难逢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推动了靠前旅游的大发展,又掀起了境外来华旅游的热潮。此外,自《旅游美学〉出版以来,又相继出版了不同形式的《旅游美学》,这不仅促进了旅游美学的研究,而且推动了旅游美学的教育。在此时机,《旅游美学》作为全国统编教材,作为2000年第十三批全国畅销书奖的获得者,理所应当再作进一步的修订,以使其更加符合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旅游美学》第二版又作了诸多修改和增补。
近年来,随着〈大宅门》、《乔家大院》等电视连续剧的热播,“大宅院”成了旅游的热点,故在“中国古建筑与观赏”一章中,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增补了“大宅院建筑”的一些材料;在“风景美与欣赏”一章中增补了“桂林山水之秀色”、黄河“壶口瀑布之壮观”、雁荡山“显圣门之险峻”、四川兴文县“大漏斗之神奇”,等等;在“陵墓建筑”部分,增补了华夏民族之“文明始祖”尧帝陵墓建筑;在“社会审美型”一题中,增补了弘扬“尊老爱幼”、“舍己为人”等良好的社会美德的一些材料,等等。这就使《旅游美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和完善。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旅游美学
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三、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美学》教材

**编 旅游与美
**章 风景美与观赏
**节 风景美的形态
第二节 风景美的特征
第三节 怎样观赏风景
第二章 中国园林与观赏
**节 中国园林艺术
第二节 园林的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第三节 园林景观审美
第三章 中国画与欣赏
**节 中国画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画的种类
第三节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第四章 中国书法与欣赏
**节 书法与旅游
第二节 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中国古建筑与观赏
**节 中国古建筑与旅游
第二节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与欣赏
第六章 中国雕塑艺术与欣赏
**节 中国雕塑与旅游
第二节 雕塑的一般特征及形式
第三节 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
第四节 中国著名旅游区雕塑艺术赏析
第七章 中国旅游纪念品
**节 中国旅游纪念品分类
第二节 中国旅游纪念品的特色
第三节 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

第二编 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
第八章 旅游审美心理概述
**节 审美需求与审美动机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
第三节 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第四节 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第九章 旅游者与导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
**节 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
第二节 审美信息的传递者
第三节 审美行为的协调者
第四节 导游工作者的美学修养
第十章 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节 对饭店员工形象的审美期待
第二节 对饭店微笑服务的审美感知
第三节 对饭店服务艺术的审美评价
第四节 饭店员工的审美教育途径

第三编 旅游者与旅游饭店
第十一章 旅游饭店与环境艺术
**节 饭店建筑与环境
第二节 饭店建筑造型与装修美学
第三节 旅游饭店室内环境美
第十二章 饭店室内装饰陈设
**节 饭店室内装饰陈设原则及分类
第二节 饭店室内装饰陈设主要因素及其审美作用
第三节 装饰陈设的方法
第十三章 中国菜点之审美
**节 菜点审美的意义、价值和地位
第二节 中国菜点之美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各种菜点的美学风格及其特色

附录 旅游者及旅游从业人员须知
附录一 旅游的图像标识
附录二 交际礼节礼仪
附录三 风俗习惯、民族节日
附录四 色彩、图案禁忌
附录五 国旗、国花和花语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旅游美学(第3版)》:  一、园林中的山和水  山水诗和山水画对我国造园艺术影响较大,园林中要求再现山水的自然美,便成为我国园林的一大特色。所以,我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山水园”。可见,山水是我国造园不可缺少的要素。明代造园艺术大师计成说:“池上理山,园中**胜也。”一语便道出园林中的山和水的审美价值。  (一)山  山(石叠假山),由于它的体量高大,可以将园林分割成不同的空间,或不同的坡面,以布置适当的景物,构成不同特色的风景点,使园林的景色和气氛为之一新。例如,颐和园的万寿山南坡呈现一片华美、欢跃的气氛;而北坡则富有幽雅、宁静的意境。如果不借助山,要想达到这种艺术效果是很难的。  另外,山的形象比较高大雄伟,容易引起游人的注目。游人一进入园内,就想到登高远眺,舒襟坦怀,扩展视野,饱览全园和园外之景色。回转山周,各面的景色尽收眼底,攀登者登石阶、钻山洞,戏耍在隧道深洞之中,可使游人感到趣味无穷。  园林的山有真有假,真山园林如北京的香山公园、承德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大连的老虎滩公园等,都是借助于真山建造的园林。但我国大多数园林中的山是假山,即人造山。  造山叠石是中国造园的传统,其历史极其悠久,早已闻名于世。  假山创始于秦汉。秦、汉的苑同,有“筑土为蓬莱山”的记载,这是中国园林*早的山,然而是用土筑成的。南北朝苑囿中的假山仍以土构筑为主。到北魏,园林中才出现了假山叠石。《魏书》记载了北魏张伦造景阳山的情况:“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  唐宋时,园林造山叠石进入了兴盛阶段。园林中除保留了秦汉时规模巨大的土山外,又向精细发展。到宋徽宗,由于他非常喜爱山石,所以造山叠石空前兴盛起来。这时,私家园林造假山也蔚然成风。  假山精于明清。北京的景山和北海的琼华岛是明代建都时堆成的*大的土山。上海豫园的黄石假山、故宫御花园、南京瞻园等著名的假山都是明代建筑的。瞻园南、北、西三面为假山,山洞曲折深幽,山峰挺拔多姿。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造山叠石的艺术作了全面总结,提出“存真为假,做假为真”的理论。  清初扬州造园之风盛极一时。清代李斗所撰《扬州画舫录》说:“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园林中的假山极富特色。例如,著名的个园以高超的假山堆叠而著称。据说个园的假山是清代大画家石涛设计的。利用石笋、太湖石、黄石、宣石,构筑四座假山,分别表现春、夏、秋、冬的景色。春山石呈灰绿色,夏山石呈灰白色,秋山石色微黄,冬山一抹白色宣石。正是“会心山水真如画,妙手丹青真如山”。假山立意清新,兼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的风格。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保留较完整,据说是清代造山名家戈裕良设计堆叠的。此园虽不大,但假山峥嵘峭拔,兀立其间,气势雄伟,成为苏州园林湖石假山**。  明、清时期造山叠石的高超技术,反映出中国造山叠石艺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