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史讲话:上古

国史讲话:上古

1星价 ¥34.3 (7.0折)
2星价¥34.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299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12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208129900 ; 978-7-208-12990-0

本书特色

三皇五帝夏商周, 早的中国究竟什么模样?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唐德刚等共同的老师,民国到共和国 的史学大师顾颉刚用小说笔法正说历史! 《国史讲话(上古)》是顾颉刚先生在云南大学讲学期间撰写的讲义,主要讲述夏商周三朝的历史,作者对某些“成说”进行了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这部作品的文字通俗易懂,有利于史学普及,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华民族的缘起与早期发展。

内容简介

《中国上古史讲义》是顾颉刚先生在云南大学讲学期间编著的讲义,主要讲述夏商周三朝的历史,由"中国一般古人想象中的天和神"、"商周间的神权政治"、"德治的创立和德治学说的开展"、"商王国的始末"、"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周室的封建及其属邦"、"西周的王朝"、"渐渐衰亡的周王国"、"齐桓公的霸业"、"秦与晋的崛起和晋文公的霸业"、"楚庄王的霸业"等十一章构成。作者对某些"成说"进行了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这部作品的文字通俗易懂,有利于史学普及,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华民族的缘起与早期发展。

目录

代序
前编
中国古代史述略
正编
前记
**章 中国一般古人想像中的天和神
第二章 商周间的神权政治
第三章 德治的创立和德治说的开展
第四章 商王国的始末
第五章 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
第六章 周室的封建及其属邦
第七章 西周的王朝
第八章 渐渐衰亡的周王国
第九章 齐桓公的霸业
第十章 秦与晋的崛起和晋文公的霸业
第十一章 楚庄王的霸业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听说当初人和神本都是互相往来而且是杂乱不分的,只为蚩尤造反才把这条道路截断了。那时蚩尤造作兵器来打黄帝,又杀死许多没罪的老百姓,黄帝命应龙在冀州的野里和他交战。应龙蓄积多量的水,不料蚩尤手段更高,他请风伯、雨师相助,一霎时放出大风雨来。黄帝一看不好,又降下一个天女叫魃的,把雨止了,把蚩尤杀了。大约因为蚩尤本是下界人,竟来侵犯了上界安宁的缘故,上帝命一个叫重的上天管天上的神,又命一个叫黎的下地管地上的民,两方面从此断绝交往,这件故事就叫做“绝地天通”。可是这样一来,黄帝所派的应龙上不去了,魃也上不去了。应龙不得上天,住在南极,天上没有很多的水,所以地面上就常闹旱灾。但旱时只要画了应龙的形像,也可以致大雨。魃所住的地方,为了她专会止雨,所以也经常犯旱,往往赤地千里。有一位叔均向上帝说了,上帝把她移置到赤水的北面去,叔均就做了田祖。魃怕叔均,见了他就逃。所以人们要赶掉这位女神时,只消祝道:“请神望北走去罢!”  可是他们说话并不一致。人和神虽说断绝了往来,地面上却尽多杂居的神。中国西部是*高的地方,高了就近天,所以神灵住居的也特别多。在蟠冢山的西面就有一座天帝之山,当然是上帝住的。往西去有一座鲞山,那里出产玉膏,源头像沸水一般的烫,这是黄帝所常喝的。再西去又有一座钟山,钟山之神的儿子叫鼓,犯了罪给上帝杀了,魂灵化为鵕鸟,白的头,红的足,黄的文。再西去又有一座槐江之山,那是上帝的菜园,神英招所管,他的样子是马的身,人的面,鸟的翼,虎的纹。在那里南望昆仑,只见光焰熊熊;西望大泽,那边是后稷之神隐居的所在;北望诸毗山,那边是槐鬼离仑住的;东望恒山,又有穷鬼住在那里。还有一条瑶水,有天神住着,他的样子有些像牛,可是八条腿,两个头,马的尾巴。再往西南去,就是昆仑山了,这是上帝的下都,神陆吾所管,他的样子是人的面目,虎的身体,还带着九条尾巴。再往西去,渡过流沙,是玉山,有人虎齿豹尾,蓬着头发戴一个玉胜,善于歌啸,这就是西王母,管瘟疫和各种残杀之气的。再往西是騩山,住着的神叫耆童,他发出声音来好像钟磬一般地好听。再往西去就是天山,那边的神叫做帝江,生的六足四翼,没有面目,专懂唱歌跳舞。我们只要知道了蟠冢山的所在,就知道现在的甘肃、青海之间在当时是怎样的神出鬼没。其他各处还有好些上帝鬼神,一时也数不尽,他们各有各的奇形怪状,在这一篇里也讲不完,不再提了。  秦国本在今甘肃天水县一带,后来周朝东迁之后,他们也把都城东移到现在的陕西省内,他们又向西边开拓了许多疆土,他们的国土的一部分就在这神秘的天国里,离上帝的下都也不算太远,所以他们所受天国的影响比别国更深。东周之初,秦襄公就造起西畴{音zhi},祭祀白帝。过了十六年,秦文公到东边打猎,行至、淠、渭二水之间,看见地方很好,想要迁都,占卜一下又得吉兆,就住下了。有一夜,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黄蛇从天上直扑下来,蛇的嘴凑在鄜邑的山坡上。醒来问史敦,这是什么。史敦答道:“这是上帝的象征,应当祭祀的。”于是文公就造起鄜畴,用三牲郊祭白帝。又过了九年,文公在陈仓山的北坡上拾到一块鸡形的石头,造了一所陈宝祠。陈宝之神有时一年不来,有时一年来几次,来的时候总在夜里,带着流星一般的光辉;到了祠里叫出声来,很像雄鸡,又像野鸡。秦德公即位,特别敬重鄜畴,祭一次用了三百头牛。他还造了一所伏祠,祭伏藏之气,说是那天万鬼出现,应当白天闭门;又在都城的四门各杀一条狗来抵御厉鬼。后来秦宣公在渭南造一所密畤,祭青帝;秦灵公在吴阳又造了两所峙,上峙祭黄帝,下峙祭炎帝。——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国的上帝不止一个,而且每一个上帝都有他的特殊的颜色。上帝之外,有神有鬼,他们也统统祭了。  ……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他是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唐德刚、胡厚宣、王钟翰、徐文珊、张维华、冯家昇、朱士嘉、郑德坤、王树民、胡道静、程应镠、刘起釪、方诗铭、黄永年等史学名家共同的老师。 他是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届人文组院士还有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傅斯年、陈寅恪、陈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 1954年,他被钦点参加“标点《通鉴》小组”,担任总校对。 1971年,他受命主持校点“二十四史”的工作。 他出身江南有名的读书人家,家中曾获康熙题赠,他本人也是一位著名藏书家,藏书共计46000余册,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