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马特遗书
读者评分
5分

蒙马特遗书

1星价 ¥39.0 (7.5折)
2星价¥39.0 定价¥52.0
商品评论(1条)
***(二星用户)

收货很快 是一直想要的书

2022-10-10 20:52:3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73957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47739570 ; 978-7-5477-3957-0

本书特色

★ 二十世纪末华文世界绚烂传奇的女性作家邱妙津□后的书信体小说,二十一封向世界告别的忏情书信。蒋勋、骆以军、陈雪、赖香吟诚挚推荐,“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邱妙津是震动台湾的一代传奇,用生命创作的天才,她以凌厉激烈的才华横空出世,又决绝惨烈地毅然与人世告别。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蒙马特□□》是她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以青春生命与浓烈情伤锻铸的忏情书信。如巴洛克音乐赋格般,展示一个青年艺术家关于爱与死、生命与艺术的璀璨星空描图,其中如花般灿烂的意志让人深深震动却又如此难以承受。

★ “人生真的没有拯救吗?我不相信。”一位青年艺术家对爱与生命的□□探索,青年们心中的经典。——深深堕入生命中□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以强悍的勇气重建爱的法则,以死亡的决绝与纯粹,见证爱的不朽不灭。“爱不只是情感、情绪、热情,爱其实真正是一种‘意志’。”一位青年艺术家纯粹而炽热的爱欲渴望,一个年轻人的自我建构与自我毁灭。她誓言用一生来证明自己的爱与美,□终永恒回归了艺术家与爱人者身份。

★ “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一部灵魂的复写本,一种炽烈迫人的激情,“也许自三岛由纪夫之后,没有其他作家如此毫无怜悯地撕掉真实自我的面具了。”——关于爱,关于忠诚,关于背叛,关于艺术,关于心灵,关于命运,一个年轻人对生命深邃、高密度的挖掘,一部纯粹的作品。唯有□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人生何其美,但得不到也□□得不到,那样的荒凉是更需要强悍的。”永恒的爱情追求已不可得,如今她只追求永恒,展现自我。

★ 精装纪念典藏版,金鼎奖年度推荐优良好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佳书奖,《开卷八分钟》推荐,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备受赞誉。——《蒙马特□□》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语、西班牙语和□□□语等多种语言。□014年,《蒙马特□□》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作家骆以军和赖香吟分别以小说《遣悲怀》《其后》缅怀与致敬邱妙津。

内容简介

“人生真的没有拯救吗?我不相信。”

一九九五年夏天,台湾作家邱妙津在巴黎以□□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蒙马特□□》的二十一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邱妙津的这些文字,记载了她的勇气与奔赴,也记载了她的困惑、碰壁与绝望。她以真切沉痛的身心经验思考并重建爱的法则,思考爱与死、生命与艺术的关系。《蒙马特□□》提及的大量西方艺术电影与经典文学,构成一条条幽深的秘密小径,展示了邱妙津精神世界的成长谱系,是台湾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映照,透过它,亦可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蒙马特□□》已成为华语世界一部女性文学经典,对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唯有□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

“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的赞叹。

目录

见证

□□书

第二书

第三书

第四书

第六书

第七书

第八书

第九书

第十书

第十七书

第五书

第十一书

第十二书

第十三书

第十四书

第十五书

第十六书

第十七书

第十八书

第十九书

第二十书

见证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见证

小咏,我所□□完全献身的那个人背弃了我,她的名字叫絮,连我们三年婚姻的结晶——她所留在巴黎陪伴我的兔兔,也紧接着离开世间,一切都发生在四十五天里。此刻兔兔冰凉的□□正安静地躺在我的枕头旁,絮所寄来陪我的娃娃小猪就依偎在他旁边,昨夜我一整个晚上抱着他纯白的□□,躺在棉被里默默饮泣……

小咏,□□日夜夜止不住地悲伤,不是为了世间的错误,不是为了身体的残败病痛,而是为了心灵的脆弱性及它所承受的伤害,我悲伤它承受了那么多的伤害,我疼惜自己能给予别人,给予世界那么多,却没办法使自己活得好过一点。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

小咏,我和你一样也有一个爱情理想不能实现,我已献身给一个人,但世界并不接受这件事,这件事之于世界根本微不足道,甚至是被嘲笑的,心灵的脆弱怎能不受伤害?小咏,世界不要再互相伤害了,好不好?还是我们可以停下一切伤害的游戏?

小咏,我的愿望已不再是在生活里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爱情,而是要让自己生活得好一些。不要再受伤害,也不要再制造伤害了,我不喜欢世上有这么多伤害。当世界上还是要继续有那么多伤害,我也不要活在其中。理想爱情的愿望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过一份没有人可以再伤害我的生活。

小咏,你是我现在相信、相亲的一个人。但我一个人在这里悲伤会终止吗?纵使我与世上我所伤害和伤害我的人和解,我的悲伤会终止吗?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伤害,我的心灵已承受了那么多,它可以再支撑下去吗?它要怎么样去消化那些伤害呢?它能消化掉那些伤害而再重新去展开一份新生活吗?

小咏,过去那个世界或许还是一样的,从前你期待它不要破碎的地方它就是破碎了;但世界并没有错,它还继续是那个世界,而且继续破碎;世界并没有错,只是我受伤害了,我能真的消化我所受的伤害吗?如果我消化不了,那伤害就会一直伤害我的生命。我的悲伤和我所受的伤害可以发泄出来,可以被安慰吗?在我的核心里真的可以谅解生命而□得更坚强起来吗?

小咏,有你和我并立在人世,我并不孤单,你的生命形态和我相亲相近,你了解我的生命并且深爱我。但我需要改□,不是吗?我不知道要如何改□,我想要□成另外一个人,这就是全部我所能对自己好的方式了。我知道我得□换一种身份,□换一个名字活着,我得哭泣,我得改□一种人生活着。

小咏,我已不再愿望一个永恒理想的爱情了,不是我不再相信,而是我一生能有的两次永恒理想的爱情都已谢去,我已老熟、凋零、谢落了。小咏,我已完全燃烧过,我已完全盛开了。一次是因为我还太年幼而错过,另一次则是由于我过于老熟而早谢了。但尽管只有一刹那的盛开,我也是完全盛开了,剩下的是面对这两次残废爱情意义的责任,因我还活着……



□□书

四月二十七日

相关资料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我不十分相信《蒙马特□□》会在华文的世界有广大的阅读,但是——有你,就够了。你可以死亡,却永远不要衰老。

——蒋勋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的赞叹。

——陈雪



人生如迷宫,人心更如迷宫,其中豢养什么,又长成什么,这是艰难的问题,迷宫建造者也夸称没有人能走出这座迷宫。邱妙津的文字,记载了她的勇气与奔赴,也记载了她的困惑、碰壁与绝望。她的确没有走出那座迷宫,不过,她的文字预早替我们留下了红线,我们应去,我们该去,拾起遗落的红线,想办法回到出口,使童□童女得以自由。期待特修斯的勇气,更等待阿里阿德涅的爱。

——赖香吟



《蒙马特□□》确实像一枚“微型黑洞炸弹”:你一开启它,无论你处在怎样的真实语境里,它都能逼使你原本立身其中的这无比真实的世界,被她的黄金纯粹的这样“爱”的高贵绝望铭刻字句,将你的真实时间液化、整片萎白死灰,成为丑瘪皮囊,成为飓风中整条街皆粉碎的马康多镇。

——骆以军



想感受一下不是用文字经营出来的“痛苦”吗?请翻一翻Sylvia Plath和邱妙津。她们的诗、日志式的文集,会让你明白绝望不是一支快将用完的牙膏,它不可能被硬挤出来,而是须从作者的内心沁出,一如回南天那些伏在墙上掉不去的水珠。

——林奕华



我们都活下来了,把心中的那个邱妙津杀死了,像杀死一个怪物一样,因为我们想活得更幸福,想活得更成功,但在某一个时刻你还是会怀念那个被你杀死的自己。

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邱妙津就像我们每个人一个小小的耶稣,她替我们□□,替我们承担了分裂和痛苦,然后替我们钉在那个十字架上。如果邱妙津还活着,我希望她写这样的书,大概涵盖了台湾女同运动从九十年代到现在这么多年,然后她个人曾经非常纯粹地去爱过,被背叛,被伤害,面临蒙尘琐碎的爱情,把自己打成了碎片;她再把这些碎片缝缝补补,有一天能够骄傲地说:就算经历了这些龌龊的,恶心的,无聊的事情,但我们仍旧活在爱中。

——柏邦妮



我曾经怀疑,这还是一本书吗?不是因为它难以卒读,而是其中花般灿烂的意志如此难以承受。这是一份深刻的个人化文本,经得起一读,再读,不断重读。这就是仪式艺术的效果。神秘,总是重复,犹如春天。永恒的爱情追求已不可得,如今她只追求永恒,展现自我。带着那么点神圣。这些并不是她要寄给絮的信件,因为,她解释了:这样做只会导致更多伤害。于是,她把信件寄给了我们。

——艾琳·迈尔斯(Eileen Myles),诗人



《蒙马特□□》是一部小说化的艺术品:这本书抓住了全球酷儿文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除了它私人的声音,它原型的主旨,和它对转型世代难以捉摸的关切的捕获能力,《蒙马特□□》更是一个“跨文化产品”,□□了往往施加于现代中国文学的语言和主题的限制,既包括外在限制也包括内在限制。也许自三岛由纪夫之后,没有其他作家如此毫无怜悯地撕掉真实自我的面具了。

——韩瑞(Ari Larissa Heinrich),教授



邱妙津的字字句句对读者之冲击有如一场海啸:以其不高的势头,缓慢却准确无误地向岸头奔涌而来,湮没了地表的每一条罅隙沟壑,动摇了地面的每一人一物。这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激情”,而是中国人所谓的“情”,一种勃发于成熟美学思想的激情。为“情”所困之人,会将其视为生而为人的必要条件。正如十六世纪中国戏剧《牡丹亭》的序言中所书,情使“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毫无疑问,《蒙马特□□》是震撼人心的。它影响了台湾同志群体和整整一代台湾反叛者、边缘人的原因已毋需多言。但在这本小说中,□令我动容的并非邱妙津□□的悲昂诗篇,而是她一生的平淡行文。小说还暗含着另一个寓意: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作家因不被社会认可而消沉,被巨大的抑郁所压制,每日却仍艰难地想要为自己的生命多博取一天。这原本也能成为邱妙津的人生传奇,不幸的是,这个传奇已再无续写的可能了。

——译迪伦·苏尔(Dylan Suher)



《蒙马特□□》或是□后一本传统意义的书信体小说。

——尼古拉斯·何塞(Nicholas Jose),作家

作者简介

邱妙津,台湾彰化人,一九六九年生,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一九九二年赴□□,留学巴黎第八大学心理系,一九九五年六月在巴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邱妙津多方面的才华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充分显现,曾获得时报文学奖推荐奖、《联合文学》中篇小说新人奖等,并拍摄有一部三十分钟的十六厘米影片《鬼的狂欢》。主要文学作品有《鬼的狂欢》《鳄鱼手记》《蒙马特□□》《邱妙津日记》等。《蒙马特□□》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语、西班牙语和□□□语等多种语言。



□014年,《蒙马特□□》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

□015年,英文版《蒙马特□□》入围美国□佳翻译图书奖长名单。

□017年,《鳄鱼手记》亦列入《纽约书评》经典书系出版。

□018年,英文版《鳄鱼手记》获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