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的视角: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性别取向论

原始的视角: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性别取向论

¥17.8 (2.6折) ?
1星价 ¥35.6
2星价¥35.6 定价¥6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9354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13935418 ; 978-7-5139-3541-8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实需求,尝试构建艺术教育学科与“社会性别”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互动研究。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质的研究等方法,确立以社会性别取向实施高等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项研究。内容包括:社会性别思想介入高等艺术教育、以社会性别审视的高等艺术教育形态、社会性别群体在艺术从业中的社会行动选择、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实践等。

目录

绪论
一、本书的背景
二、本书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本书思路与主要内容
**章 社会性别思想介入高等艺术教育
**节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理解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新秩序
二、高等艺术教育需要推进的动力指标
第二节 社会性别因素介入的高等艺术教育选择
一、社会性别成为深化高等艺术教育的命题
二、高等艺术教育选择社会性别介入的四个取向
三、性别因素关注的艺术教育比较
第二章 以社会性别审视的高等艺术教育形态
**节 性别个体的艺术生存社会化途径
一、制度环境与性别个体艺术生存社会化差异
二、性别个体接受的高等艺术教育类型与社会化程度
第二节 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的要素与环节
一、高等艺术教育要素与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层关联
二、高等艺术教育环节中的师生性别角色模板
三、确立以个体与群体为视角的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研究
第三章 社会性别群体在艺术从业中的社会行动选择
**节 艺术职业中的性别群体
一、性别群体的社会行动条件
二、性别群体左右的艺术功能
第二节 性别群体的调控性互动行为
一、性别群体成为调控艺术文化的动力因素
二、群体互动生产的社会性别范畴
第三节 性别群体行动水平反映艺术教育成效
一、艺术教育社会行动实践案例
二、把握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实施主线
第四章 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实践
**节 高校艺术教育环境中的社会性别反应
一、政策中的性别教育内容
二、艺术学科中的两性差异
三、高校艺术教育起点与结果中的社会性别悖论
第二节 设计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方案
一、增设高校艺术课程的社会性别内容
二、探索社会性别的一般认识与公共艺术教育
三、充实社会性别的发生认识与艺术基础教育
四、拓展社会性别的反应认识与艺术创作教育
五、完善社会性别的发展认识与艺术生存教育
第三节 高校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引领“不同而和”的高校艺术特色教育观
二、更新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实验空问
第五章 社会性别影响的高等艺术教育自觉
**节 高等艺术教育需要效能聚焦
一、增强高等艺术教育理论引领实践的功能
二、提升高等艺术教育学反省与批判的意识
三、更新评估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成效的指标
第二节 营造共同研究高等艺术教育问题的学术部落
一、集结高等艺术教育专项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二、打造师生联合社会行动传播的学派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梦婉,1986年生于湖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文学硕士、文学双学士。北京交通大学出站博士后。现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媒体与设计艺术系副主任、美育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学术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艺术教育学、美术历史及理论、视觉文化研究。在《美术与设计》《艺术百家》《艺术学界》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美术鉴赏》《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现代教师十大素养》等高等院校通用教材。参与“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研究”“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主讲《中外美术史》课程获**届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