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565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6
- 出版时间:2022-03-21
- 条形码:9787101156515 ; 978-7-101-15651-5
本书特色
1.《孙子兵法》不仅是“兵家圣典”,也是一部“智慧宝典”。它通过论述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很多处理各种关系、事务的法则。例如“庙算”致胜,就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即“大格局”“全局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引导人们寻求直接冲突之外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损失降到z低,获得z大收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提醒人们在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前要客观全面了解、评估自己与对方,已经成为指导人们行走社会的格言。因此《孙子兵法》常读常新,并且成为历代成功人士的必读之书。2.《孙子兵法》是“三全本”中少有的注释具有“集注”性质的作品。本书注释除字词解释、语句串讲、典故说明外,主要特色是引证大量经过精心选择的古今资料从各个角度与层面展示不同时代、地域研究者对孙子思想的认识,列举古今战例验证孙子兵法的实用性、科学性,并以此为依据阐明孙子军事哲学思想的精义。因此本书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读懂原著,还为读者进一步研《孙子兵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线索。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早的军事学著作,共十三篇五千余字,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中国乃至世界兵学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孙子兵法》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可称战争之“道”,《形篇》《势篇》《虚实篇》可称用兵之“法”,《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可称取胜之“术”,组成了严整的理论体系。其中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行之有效的“战胜”思想、重视将帅素质、主张文武兼施的治军理念,具有极大价值与持久影响力,是孙子思想的精华。《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战国那个文化大发展、思想大变革的时代,与同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想碰撞、融合,所以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又超越了兵家范畴,可称一部极具概括、抽象、辩证的哲学著作。正因如此,《孙子兵法》的影响也超出了军事领域,涉及到政治、外交、经营、管理,甚至为人处世的细微之处,被兵家以外的众多人士奉为圭臬。《孙子兵法》在海外的影响力也经久不衰。有研究者认为,《孙子兵法》中的有关思想在十世纪初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二战后《孙子兵法》研究又掀起高潮,z具权威的英译本是1963年出版的美国准将塞缨尔·B·格里菲思的《孙子——战争艺术》,英国学者利德尔·哈特在本书序言中写道:“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这本书了。”现《孙子兵法》已被译为46种文字。“三全本”《孙子兵法》以杨炳安《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本,对《孙子兵法》进行全文注译,逐篇题解。译文准确流畅,题解与注释吸取古今整理、注释、校勘的优秀成果,资料丰富,解说详尽,尤其是将孙子思想放在先秦诸子、先秦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阐发,颇多新论。
目录
前言
计 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 篇
势 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节选
计 篇 【题解】作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篇,《计篇》提出了统摄全书的重要理论,堪称全书的总纲。曹操解释“计”的内涵道:“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可知此处的“计”,实即庙算,是指君臣在庙堂上的军事战略筹划。本篇一开头便有摄人心魄的警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了军事学研究对于国家存亡、百姓生死的重大意义。而战争的胜负,在孙子看来,通过庙算是可以预知的。孙子将战前庙算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事”“七计”。敌我双方在社会政治、天时地利、将领素质、士卒能力、组织编制等诸多方面的优劣情况,孙子认为必须一一考察,缜密分析,才能准确推断未来战场的胜负形势。庙算是中国兵学理论史上*重要的战略学概念,将其运用于军事斗争,便成为战争决策者首先需要慎重落实的一环。“多算胜,少算不胜”,这个环节将关乎战争的*终结果,庙算的重要性因此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在“五事”的排序中,“道”位居首位,孙子将其界定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俞樾《诸子平议补录》认为孙子先言“道”,后言“天”“地”,与《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哲理思路吻合,因此符合前人“兵家源于道德”之说。实际上,《老子》的“道”与《孙子兵法》相比,其内涵要丰富复杂得多。据研究,《老子》的“道”包含了形而上之宇宙本原、本体和万物的运动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人类生活的准则、*高知识和智慧、个人修养的*高境界、社会理想状态等诸多含义;而《孙子》此处的“道”,其内涵则仅限于社会政治领域。“地”“天”“道”在《老子》那里是不断递进的范畴,“地”“天”均要遵循“道”的规律,而在《孙子兵法》当中,“道”与“地”“天”是平行并列的,均为“五事”之一,“道”并不具有统领后两者的地位。两书所论之“道”各有不同指向,因而《孙子兵法》源于《老子》的说法即使不虚,但仅仅依据孙子此篇所论,是无法说清《孙》《老》必然具有渊源关系的。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西方人到了十九世纪才由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明确揭示,所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而《孙子兵法》此篇的“道论”却在两千多年前就将军事斗争纳入政治领域加以研究,充分显示了孙子的远见卓识。除了“庙算”理论的构建外,孙子在本篇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兵者,诡道也。”这是他对以往战争注重旧“军礼”的一种变革与超越。春秋后期以降,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旧“军礼”渐成虚设,诈术则大行其道。“兵者,诡道也”的命题,在为诈术“正名”的同时,也从军事斗争原则的高度,强调了实施诈术的必要。孙子进而提出的“诡道十二法”,可谓战胜敌人、争取主动的十二条妙计,受到后世兵家的高度重视。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①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 【注释】①兵者,国之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管子·霸言》曰:“明王……所重者,政与军。”兵,本指兵器,此处指军事、军事学。 李零说:“我统计过,《孙子》有71个‘兵’字,‘兵’当‘武器’讲,一条没有,绝大多数都应翻成‘军队’或‘军力’,只有少数几条,比如下文的‘兵者,诡道也’,还有后面的‘兵闻拙速’、‘兵以诈立’,‘兵’字应指‘军事’或‘军事学’。”②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谓国家的存亡、百姓的死活,皆系于军事学领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曰:“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皆兵之由也。”杜牧曰:“国之存亡,人之死生,皆由于兵。”赵本学曰:“宗庙社稷所系,故为大事。此首篇以计为始,孙子开卷辄致丁宁者,盖欲其为君与将者不可不臧其谋也。”地,地区,地域,此处指思想领域。 或将“死生之地”解释为死地与生地,或将“地”解释为“处所”“空间”等。 道,主张,思想,此处与“地”互文见义,亦指思想领域。 或解释为“途径”“政治”等。察,细看,考察,研究。【译文】孙子说:军事学研究是国家的大事,它是关乎百姓死活、国家存亡的一个思想领域,不能不深入考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① :一曰道② ,二曰天③ ,三曰地④,四曰将⑤,五曰法⑥。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⑦,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⑧;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⑨;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⑩;将者,智、信、仁、勇、严也11;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12。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1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14?将孰有能15?天地孰得16?法令孰行17?兵众孰强18?士卒孰练19?赏罚孰明20?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21。 【注释】①故经之以五事,校(jiào)之以计,而索其情: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杜牧曰:“此言先须经度五事之优劣,次复校量计算之得失,然后始可搜索彼我胜负之情状。”故,连词,用在句首,表示转入下一层论题,不译。经,度量,衡量,研究。 五事,指下文提到的“道”“天”“地”“将”“法”等五大要素。校,比较。汉简本作“效”,效验核对。计,计算。一说指下面提到的“主孰有道”等“七计”。索,求索。②一曰道:指军事战略的政治基础。郭化若说:“《孙子》所说的‘道’的实际内容和含义是属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政治范畴的。也可以说‘道’就是政治。这与和他同时代的老子的‘道’、孔子的‘道’有所不同。它又指出:‘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修明政治,确保法制,就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这又表明《孙子》的‘道’是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政治。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虽不明确,但已初步提出战争和政治的关系,这是《孙子》的重要贡献。当然,《孙子》的‘道’,其目的是要‘民’——农奴、奴隶和平民,服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去为扩大地主阶级势力拼死作战而不敢违抗。”吴九龙说:“孙子与老子各言其‘道’,含义似不尽相同。从下文看,此处孙子所言‘道’与《商君书·战法》‘战法必本于政胜’意近。”钮先钟说:“这个‘道’字曾经引起很多的争议,甚至于有人认为孙子在思想上曾受道家的影响。事实上,‘道’字在此处的意义,孙子已作明确的界定。‘道’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正是孔子论政时所说的‘民信之矣’。政府(上)能令其人民对其政策或行动表示同意就是有道,否则就是无道。用现代术语来说,‘道’就是战略的国内基础(domesticfoundation),意即为其政治基础。”③二曰天:张预曰:“上顺天时。”天,天时。④三曰地:张预曰:“下知地利。”地,地利。⑤四曰将:张预曰:“委任贤能。”将,将领。⑥五曰法:杜牧曰:“此之谓五事也。”张预曰:“节制严明。夫将与法在五事之末者,凡举兵伐罪,庙堂之上,先察恩信之厚薄,后度天时之逆顺,次审地形之险易,三者已熟,然后命将征之。兵既出境,则法令一从于将,此其次序也。”法,指军法。⑦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张预曰:“以恩信道义抚众,则三军一心,乐为其用。《易》曰:‘悦以犯难,民忘其死。’”赵本学曰:“言使其民体君之意,从君之命,与之同患至死而不逃去者,则为有道之君也。或曰圣贤用兵之所恃,亦不外此,孙子之言盖与之吻合。愚谓道有王、霸之异,其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其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其曰:省刑罚,薄税敛,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此王道也。王道之民,同心同德,尊君亲上,如子弟之卫父兄,手足之捍头目,与之生死,何畏之有?其曰:仁言以入民心,私惠以悦民意,厚战士之家,急有功之赏,哀死而问伤,同甘而分苦,此霸道也。霸者之民,欢虞喜悦,趋事敌忾。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亦与之同生死而不畏危也。孙子诡谲之学,其所谓道,盖兼王、霸而已矣。”上,指国君。意,意愿,意志。⑧而不畏危:汉简本作“民弗诡也”,意谓百姓不违反君主的旨意。畏,当为衍文。危,通“诡”,意即违反,曹操训为“危疑”。 俞樾《诸子平议补录》卷三曰:“曹公注曰:‘危者,危疑也。’不释‘畏’字,其所据本无‘畏’字也。……后人但知有危亡之义,妄加‘畏’字于‘危’字之上,失之矣。”⑨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方克说:“孙子也讲到‘天’的作用。但是他所说的‘天’,是指天时,‘阴阳、寒暑、时制’(《计篇》),也就是昼夜、阴晴、寒暑和季节的变化,是讲的自然的‘天’,而不是人格神的‘天’。孙子也讲‘神’,但指的是人们依据客观形势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起的神妙作用,‘神乎神乎,至于无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 根本不是讲的鬼神迷信。”李泽厚说:“我以为要真正了解中国古代辩证法,要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辩证观念具有自己特定的形态,应该追溯到先秦兵家。兵家把原始社会的模糊、简单而神秘的对立项观念如昼夜、日月、男女即后世的阴阳观念多样化和世俗化了。它既摆脱了巫术宗教的神秘衣装,又不成为对自然、人事的纯客观记录,而形成一种在主客观‘谁吃掉谁’迅速变化着的行动中简化了的思维方式。它所具有的把握整体而具体实用,能动活动而冷静理智的根本特征,正是中国辩证思维的独特灵魂,使它不同于希腊的辩证法论辩术,而构成中国实用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泽厚所论先秦兵家,其主要代表即《孙子兵法》。阴阳,指昼夜、阴晴等不断更迭的自然现象。古代兵家有“兵阴阳”一派,《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概括其特征道:“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然而《孙子兵法》秉持实用理性态度,反对迷信鬼神,故而有别于“兵阴阳”理论。 寒暑,指气温冷暖变化。时制,指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的自然现象。…………21“将听吾计”六句:一般认为这几句话的主语是吴王,如陈皞曰:“孙武以书干阖闾曰:‘听用吾计策,必能胜敌,我当留之不去;不听吾计策,必当负败,我去之不留。’以此感动阖闾,庶必见用。故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寡人尽观之矣。 其时,阖闾行军用师,多自为将,故不言‘主’而言‘将’也。”张预曰:“将,辞也。 孙子谓:今将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胜,我乃留此矣;将不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败,我乃去之他国矣。 以此辞激吴王而求用。”李零却认为主语不应是吴王:“这两句话的主语是谁,值得讨论。前人多以此二句为孙子求用于吴王之辞,谓吴王用其计则留,不用其计则去,主语是吴王。我们则认为主语应是说话人(即定计者)的对象,即执行‘计’的人。不然这两句话就成了要挟之辞。”本书取此义。将,表假设的连词;或解释为吴国君主阖闾;或解释为裨将。计,指前文所谓“五事七计”。用之,用兵。“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留,留用。去,离开。【译文】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研究战前形势,一一比较各项战争要素,认真探索敌我双方的胜负概率: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百姓与国君同心同德,步调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与国君同生共死,不违背国君的任何旨意;天,是指昼夜、阴晴、寒暑、四时等气候、季节方面的自然现象。地,是指战场位置的远与近,地形的险阻、平坦、开阔与狭窄,以及作战区域是否有利于攻守进退。将,是指将领应具备的智慧、威信、仁德、勇敢、严格等五种素质。法,分别指的是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任用、分工、管理,以及军费、军需等方面的军法制度。以上这五个战略要素,没有哪一个将帅没有听说过,然而只有深入研究这些要素才能取胜,不深入研究这些要素就不能取胜。所以要一一比较敌我双方的战略要素,探索彼此胜负的概率,要研究清楚以下问题:哪一方的君主能处理好君、民关系,赢得了民心?哪一方的将帅有才能?哪一方掌握了天时地利?哪一方能贯彻执行军法条规?哪一方装备优越、实力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我根据这些比较就能预测孰胜孰负。如果带兵者听从我的分析判断,他用兵打仗就必然取胜,我就可以留用他;如果不听从我的判断,他用兵打仗就必然失败,我就不用他。
作者简介
1.作者:孙武,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历代学者尊他为“兵家至圣”,西方军事统帅称他为“东方兵学鼻祖”。2.译注者:陈曦,文学博士。现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著有《〈史记〉与周汉文化探索》《读诗入境》、“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孙子兵法》《六韬》《吴子 司马法》等。曾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讲授《屈原与端午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栏目赏析中国古代军旅战斗诗词、长征诗词等。曾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等。
-
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
¥23.8¥68.0 -
陌生人的需要
¥17.1¥45.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2.3¥35.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60.8¥81.0 -
(平装)二战战史
¥14.0¥45.0 -
中国历代创业帝王
¥6.8¥2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中国政治二千年
¥9.6¥20.0 -
一臂之间-美国总统保镖回忆录
¥16.8¥4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1.2¥32.0 -
思想与社会
¥11.9¥27.0 -
行省制度研究
¥11.7¥30.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9¥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9.9¥23.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5.7¥49.0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0.6¥28.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1.7¥18.0 -
白人的工资 : 种族与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22.8¥65.0 -
列宁全集·第八卷
¥6.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