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治理与海洋合作研究

海洋治理与海洋合作研究

1星价 ¥58.5 (7.5折)
2星价¥58.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759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208175945 ; 978-7-208-17594-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从海洋多维治理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新型“海洋观”的构建与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挑战,科学预测了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为视角,本书重点探讨了海洋治理的作用,并分析和探讨了现代科技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的海洋科技发展及其对中国海洋治理的启示。

内容简介

优选治理是当前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直接推动了优选治理的水平与质量。作为优选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选海洋治理直接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书重点分析了海洋多维合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海洋生态保护与治理,以及现代科技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者提出,海洋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协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包容的优选海洋秩序,维护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

目录

总序1


总论1

**节积极构建中国海洋治理体系5

第二节加快海洋安全治理8

第三节构建中国海洋治理体系的地缘战略意义11

第四节构建中国海洋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4


**章中国新型“海洋观”构建与影响19

**节“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内涵20

第二节中国新型“海洋观”的构建与实践32

第三节余论38


第二章海洋多维合作研究45

**节“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多维合作48

第二节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搜救合作研究56

第三节物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和地位80

第四节余论88


第三章海洋经济发展研究95

**节“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海洋经济发展101

第二节中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升级105

第三节国外海洋经济治理研究139

第四节余论146


第四章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158

**节海洋环境保护研究161

第二节海洋环境治理实证研究168

第三节余论181


第五章海洋生态保护与治理研究188

**节海洋生态保护研究195

第二节海洋生态治理实证研究210

第三节余论231


第六章现代科技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238

**节中国积极发展海洋科技产业240

第二节国外海洋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启示263

第三节余论285


后记291


展开全部

节选

全球治理是当前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也是国际关系学科的新兴领域。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直接推动了全球治理的水平与质量,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从中国视角、中国智慧方面不断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与中国实践,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全球海洋问题不断生成,国际政治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全球挑战”。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也正发展为一种当代*重要也是*难的实践之学。 全球海洋治理的不足与缺失是全球治理停滞不前的缩影,也是国际法碎片化的反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分区主义立法思路和功能主义管理路径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碎片化主要根源。郑志华、宋小艺:《全球海洋治理碎片化的挑战与因应之道》,《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20年第1期。全球海洋治理的碎片化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海洋生物资源急剧减少,航行自由与航行安全受到各种侵扰,国家间海洋争端频发。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海洋治理的分工日趋专业化与精细化,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采取行动,保护海洋资源。 目前,全球海洋治理的缺失加剧了海洋治理原先存在的问题的恶化,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治理,不断提高协同治理的能力,尽快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综合海洋治理协调机构,积极应对全球海洋治理,优化区域性、专门性、功能性国际组织的职责与功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高缔约国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海洋治理中的作用。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全球海洋治理的根本大法。全球海洋治理是基于国际海洋规则、国际海洋规范和国际海洋制度的对全球海洋问题的集体行动。 近年来,全球海洋治理主要围绕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海洋气候变化来展开,以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海洋治理的焦点是加快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国家管辖海域之外的生物多样性的谈判进程(BBNJ),以共同积极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损失,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现行海洋制度弊端更为突出,对于人类活动逐步延伸至远洋、深海和极地等空间,相应的规制和协调仍显不足,世界各国围绕海洋资源和利益争夺加剧。随着陆地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世界主要国家加快探索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控制和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向从争夺海洋通道拓展至争夺海洋资源。海洋科技和装备的进步,以及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的诱导,进一步催化世界范围内海洋领土主权、划界和权利争端。人类活动增多使海洋面临生态承载力危机。海上作业、远洋运输等活动带来的油类污染和泄漏,进而造成该水域物种退化,生态失衡。海洋生态承载力受全球气候变化、不合理开发活动等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作者简介

胡志勇,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海洋研究联盟理事长、全国“中-南亚安全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吉林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云南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评论通讯社特约评论员。 长期研究中国周边安全(南亚、东南亚)和海洋战略与海洋安全,在《世界历史》等媒体发表600余篇论文和时评。著有:《印度崛起》《冷战时期南亚国际关系》《21世纪初期南亚国际关系研究》《中国海洋治理研究》。译有:《波罗的海史》。主编:《中-南亚安全研究》《海洋问题研究》和《英汉社科大词典》《汉英社科大词典》等。曾多次在美国、荷兰、印度及澳门等地高校访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