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就好了

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就好了

1星价 ¥20.5 (4.1折)
2星价¥20.0 定价¥49.9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7408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47740880 ; 978-7-5477-4088-0

本书特色

◆你明明渴望爱,为何却用恨在索求? 当我们每一次对父母或者伴侣说“我恨你”的时候,内心真正隐藏的声音是:“为什么你就不能多爱我一些?” ◆原生家庭是你的软肋,亦能成为你的盔甲 如果想在生命里创造新的可能性,就不要做一个受害者。不要寻觅他人的爱来填满内心的黑洞,成年后的我们要对自己负责,真正的治愈要靠自己,你随时可以重建你的生命。 ◆知名疗愈心理专家冯以量教你与父母和解 他曾在原生家庭中受伤,也曾缺爱、痛苦,10岁时父亲抛下他,尚未成年时父母双双离世。20年中,他不断疗愈自己,疗愈满身伤痕的人。他说:我决定用一生的力量,去陪伴过去那一个又一个受伤的人。 ◆每个来访者真实的故事都能让你泪崩 ?男人说:我从小就告诉自己,长大后不要像爸爸那样不负责任。可是,我现在却把自己的家弄得一败涂地! 其实,我们往往在复制与自己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模式。 ?母亲说:请你管教我的孩子! 但孩子只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家庭互动的病态,并不是病态的本身。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不伤人的原生家庭 我们在成年后,直面原生家庭的影响,打破原生家庭的局限,有勇气活出自己,重新与家人建立爱的联结,并且重建全新的新生家庭。

内容简介

人可以坚强到抵挡一切,但脆弱也只需一瞬间。我们以为长大后一切就会变好,然而每个人都有受伤、烦恼的时刻。如果30岁没有修复受伤的内心,哪怕到了60岁,它仍会阻碍你获得人生的幸福。 《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就好了》通过20个真实的心理疗愈故事,让我们看见关于爱情、工作、家庭、自我等常见的心理困扰。作者由浅入深地引导我们一起看见烦恼和伤痛发生的原因,并且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通过阅读本书,让你直面人生的困境,与自己和解,重新找回积极生活的勇气。

目录

**部分 写给对这个世界与人际关系感到疲惫的你


第1章 人一旦过了30 岁就不会改变

?? 丈夫嘴上说爱我,却不肯改变

?? 进一步了解:个人应对问题的方法

第2章 伤痕只会变浅,不会消失

?? 分手带来的后遗症

?? 进一步了解:和男/ 女朋友分手的方法

第3章 既然付出就不要期待回报

?? 他怎么能这样对我?

?? 进一步了解:隐藏沟通与心理游戏

第4章 明明是对方的问题, 为什么却是我在生气?

??“ 功”归主管,“过”在于我

?? 进一步了解:自我主张的对话法1

第5章 从讨厌的人身上,看到童年的自己

?? 爱插嘴的同事

?? 进一步了解:自我主张的对话法2

第6章 父母与孩子要互相理解

?? 父母与孩子的观念存在差异

?? 进一步了解:依恋的4 种类型

第7章 进一步探索内心世界

?? 主管没完没了地指责

?? 进一步了解:垂直箭头法技巧

第8章 为人处世如何做到“恰到好处”?

?? 恰到好处地说话

?? 进一步了解:寻找属于我的Y 轴

第9章 善意并非有来有往

?? 别把他人的善意当作理所当然

?? 进一步了解:试着分析善意带来的结果

第10章 人生由你自己主宰

?? 过于在意别人,迷失自我

?? 进一步了解:自我评价问卷


第二部分 写给倾听内在声音的你


第11章 实践比思考更重要

?? 做事拖延的人

?? 进一步了解:拖延者的类型

第12章 如何应对“上台焦虑”?

?? 在别人面前丢脸,怎么办?

?? 进一步了解:抑制思考的反效果

第13章 完美主义者并不完美

?? 无法满足的完美主义者

?? 进一步了解:完美主义的维持机制

第14章 努力做一件事,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 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是因为意志力薄弱吗?

?? 进一步了解:寻找变化的关键词

第15章 斩断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的闭环

?? 强迫症使我身心俱疲

?? 进一步了解:强迫症反驳练习

第16章 现实治疗会带来正面变化

?? 我要继续手忙脚乱的生活吗?

?? 进一步了解:现实治疗的4 阶段

第17章 未来由你自己决定

?? 考研和工作哪个好?

?? 进一步了解:选择的利弊分析

第18章 只要方向正确,比别人晚点儿出发也无妨

?? 选择做擅长的事还是感兴趣的事?

?? 进一步了解:霍兰德六边形

第19章 在倦怠与危机中寻找自我

?? 我是谁,我的人生又在哪里?

?? 进一步了解:抑郁症诊断标准与给自己的信

第20章 持之以恒,收获成功

?? 学好英语是我必须面对的挑战

?? 进一步了解:精熟目标导向与表现目标导向


展开全部

节选

  失望的相互关系 你现在觉得很失落、很受伤,正在气头上。 “他怎么能说这种话?” “他怎么能这样对我?” “我付出了那么多,那是我精心准备的礼物,他竟然说出这种话!” 你努力地成为替他人着想的“好人”,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你经常发现事与愿违。想到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费,于是你感到怒火中烧。久而久之,你总是处于自责的情绪,你不再对他人抱有期待,而变得冷漠无情。 被曾经深信的人抛弃或背叛,犹如尚未穿上铠甲,就被长矛刺中般疼痛。如果你有这种经历,或许会失去对他人的信赖,渐渐地关上心扉。我相信,此时也有许多人和你一样,对曾经深信的人大失所望,活在痛苦中。 其实,一段关系的结果不好,并不代表曾经的付出付诸东流。在你为对方付出的背后,充满珍惜彼此关系的情意。你为了让这段关系变得更好,甘愿付出时间与努力,朝着期望的方向竭尽全力。希望你至少别忘记自己曾经喜欢过那个人,以及你们共度的美好时光,犹如昨日般历历在目。 “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当然有可能了。假如你经常被某人伤害后反问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停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问题。希望你冷静地思考,你在这段关系中“*期待”什么。想必你在编织要送给男友的背心时,一定想象过他收到这份惊喜后大为感动的模样。 对某人怀有期待,而这份期待又能完全得到满足,这无疑是*完满的结局,但有时期望也会通往失望。当你听到他说“我不太喜欢穿背心”时,你的期望落空,产生失落的情绪。假如“期望”在铜板的正面,自然就有“失望”在铜板的背面。 男友收到一份诚心诚意的礼物,却说出冷漠无情的话,这种行为当然不可取。只不过如果类似的情况一再发生,或者你在和其他人相处中也经历过类似的伤害,你就有必要深入思考其中的缘由了。 在心理学中,我们通常会关注受伤的人坚信的“常识”。比如,以“如果做,就应该这样做”或“当然应该怎么样”的形式出现,有人称之为“道德标准”。但是,当这种“常识”与替他人着想的行为混为一谈时,你对他人的期望就会增加。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假如你认定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对方好,而且当你问100 位路人,至少有90 人都赞同这是“好的”行为时,你的期望也会随之增加。换句话说,我们怀有的善意与期望反而会折磨自己。 我们会下意识地相信,其他人的想法跟自己差不多,但在问卷调查中,人们发生意见分歧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针对同一个问题,保守派和激进派产生喜欢或不喜欢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人赞成某个提案,而对其坚决反对的人也不在少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成长环境不同,所以世界观与偏好自然存在差异。心理学上称之为“主观现实”。在人际关系中,造成冲突的原因是对彼此的世界缺乏理解,一方无法将真心传递给另一方。 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接纳差异的存在,以及将差异视为“不同”而非“错误”的态度,正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换句话说,愿意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即体现了你的成熟度。 认知治疗师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曾说,“我们愤怒的原因,不是对方的行为本身,而是我们对于该行为的解释”。他将此称为简单好记的“ABC 理论”。尽管我们很容易认为,在发生冲突的两人之间,是促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引起情绪结果C(Consequence),但事实上引发负面情绪,并使其加剧的关键因素在于解释该事件的个人信念系统B(Belief System)。这个信念系统是由个人内心的期待与常识构成的。 · 收到礼物就应该心存感激。 · 即使礼物不合心意,也必须考虑送礼者的心意。 · 没有准备圣诞节礼物,即说明不爱对方。 · 不想看对方脸色才送礼物,这种行为毫无意义。 · 虽然内心很受伤,但当面发火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根据你的信念系统,假如男友重视你们之间的关系,收到心意十足的礼物后就应该感到高兴、对你感激不尽。如果他没有做出这些反应,你就会觉得大失所望。信念系统是人们一致认同的常识或价值观吗?假如你期待对方也信奉“如果做,就应该这样做”,并对此怀有很高的期待,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失望。

作者简介

  [韩]李东龟 韩国延世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首尔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硕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历任美国普渡大学教育学系教授、韩国咨询心理学会会长、韩国延世大学人类行为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完美主义、拖延症、自我价值感等领域。另著有《咨询心理学》(合著)、《你知道这个心理法则吗?》《每天给孩子讲的心理学》《四名完美主义者》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