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董其昌二帖/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包邮明.董其昌二帖/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13.4 (4.5折) ?
1星价 ¥13.4
2星价¥13.4 定价¥3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67496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开
  • 页数:22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35674968 ; 978-7-5356-7496-8

本书特色

临读经典碑帖为书法学习之不二法门。中国历代名家辈出,传世碑帖无数。这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遴选书法史上经典,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堪称佳制。  本系列采用经典底本,高清彩色印刷;力求“下真迹一等”之效果。系列特点则是对原作或拓本稍加放大,使得细节纤毫毕现。无论线条的张力、墨色与叠加,还是纸张的颜色及气息,都毫厘间淋漓尽现。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对读者诸君在临读碑帖和书法创作中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董其昌为晚明杰出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又富于收藏、精于鉴赏,对后世影响深远。其绘画擅长山水,以董源、巨然为宗,又参以宋元诸家,形成蕴藉淡远、萧散清新之画风。绘事之余又梳理五代、两宋直至元代的山水画论,以禅宗为参照,提出了有名的『南北宗论』。其笔墨丹青与理论文章双楫并进,堪称文人山水画之集大成者。
董其昌书法出入晋唐,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其用笔精到、线条遒劲,结体自然、因势取形,神足韵长、飘逸空灵,于『二王』书法一脉的承传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清初由于帝王的喜好,上行下效,『董书』风靡一时,而随着碑学的兴起,书家对『董书』的批评之声接踵而来,甚至将董书视为『馆阁体』『媚俗』之源。其实,清人自取皮相,抛其精神,此又与董其昌何干?
《明故墨林项公墓志铭》书于崇祯八年(1635),即董其昌逝世前一年,这是他应已故的有名收藏家、鉴定家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次孙之请,为墨林项公所写的墓志铭,行书,纸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帖秀劲萧散,自然多姿,用笔直率而不流滑,结字虚和而不空疏。通篇遒媚淡雅、萧散蕴藉。
《试墨帖》为董其昌于癸卯年(1603)三月,与友范尔孚、王伯明、赵满生『试虎丘茶,磨高丽墨,并试笔乱书』即兴所成,草书,纸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帖用笔率意而不失法度,心手两忘,笔行疾徐开合之势;虚实相生,墨显浓淡枯湿之姿。浑然一气,逸趣天成。虽不过四十余字,却算得上董其昌草书之精品。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经筵展书官、南京礼部尚书等职。礼官古称『宗伯』,礼部唐时称『容台』,故亦呼其『董宗伯』『董容台』。崇祯七年(1634)致仕,诏加太子太保。崇祯十年(1636)卒于松江寓所,享年82岁,谥『文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