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一种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一种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

1星价 ¥50.4 (7.3折)
2星价¥50.4 定价¥6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292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5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300302928 ; 978-7-300-30292-8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一种分析的方法》是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保罗·威瑟利的代表作。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做出了新阐释,不仅阐明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和国家理论之间的关系、工具主义和结构主义解释国家的方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别,而且拓展了一种分析的方法。本书借鉴了科恩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功能解释,但也对其提出了批评。作者认为,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详细论证相比,科恩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论证是相当有限的,并试图弥补这一不足。本书从全新的视角对经济基础为什么需要上层建筑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的答案。

前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史上,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争论不休的情形,譬如,“异化”“法”“阶级”“哲学”“正义”“劳动”“机器”“辩证法”等概念,均成为国外学术界争相讨论的话题。或许可以说,借助这些概念,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得以建构起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的全新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方式。“国家”如同这些概念一样,也是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至今依然*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1858年2月22日,马克思在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交代了自己的“全部著作分成六个分册:(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的章节);(2)土地所有制;(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显然,国家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计划的一个“重要主题”。可惜的是,马克思并没有完成这册的写作计划。今天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理解,更多地来自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的解读。不过,理解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绝非无处下手,我们也可以将《资本论》与“国家”关联在一起,进行理论的推演,这一论说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开放马克思主义者约翰·霍洛威的《资本、危机与国家》一书出版而在英语世界名声大噪的。将资本与国家关联起来的看法当然也有文本的支撑: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开篇,他讲出了这一“贯通”的可能:“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换句话说,只要懂得了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自然也就懂得了“国家”乃至全球化的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当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国家问题*为激烈的论争是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两种理解方式。而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一论争,并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则是保罗·威瑟利在本书中要着力解决的理论主题。依照他的看法,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只要国家是一个社会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那么,它将被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结构所决定或者解释。如果回到20世纪的论争来看,那就是,工具主义的国家观往往根据阶级利益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去理解国家;结构主义的国家观则更重视考察国家管理者的行为,通过他们背后所依赖的经济体系的良好功能的结构内容去理解国家。在保罗·威瑟利看来,工具主义国家理论中主体的作用与行为的结构性环境根本不是相反的,而是在很多方面相联系的。在陈述工具主义国家理论时,主体因素本身并不能合理地解释国家。这其中反映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就是我们不应该持有一种二分法的理解方式,要么将国家看成是主体的,要么将国家看成是结构的,因而,必须在深入理解工具主义国家观和结构主义国家观之间的关系基础之上,才能够确立起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方法论。
  就这本著作的整个写作思路来讲,保罗·威瑟利就是想完成这样一种任务:一方面,判定国家既不能被看作自主的,也不能被还原为阶级利益。譬如,即使国家能够独立于资产阶级,但它依旧被设想为一种被其他社会力量所控制的工具。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家能够被看作非工具性的:不依靠任何结构限制的自主存在。“国家的工具解释可以与结构限制权力的解释相结合,这些产生在国家身上的以社会中心的影响,也可以与追求自身利益的国家能力的以国家为中心的解释相结合。”由此,保罗·威瑟利通过了细致的方法论来完成整个论证过程。他以科恩(G.A.Cohen)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中的功能解释为框架,同时也反思了科恩对“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之间关系所做研究的缺陷,从而推进了一种新的“合理的功能解释机制”,将其作为国家理论分析方法。他也不同意经济生活对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方式,因为,在他看来,“不仅上层建筑不能被简单地看成‘剩余的社会部分…,比如,“精神现象不仅不能用经济结构的需求来说明,也不能用阶级利益来说明。也就是说,这些现象既不能用历史理论来解释,也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来解释。”
  因而,威瑟利主张,“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否定这种二分法(单独的结构或主体都不足以成为解释的基础),而偏向于用某种混合的解释形式来考察结构和主体的相互关系”。由此,保罗·威瑟利跳出了自己指出的“虚假的二分法”这样一种对国家的理解路径,重新发展出一种新的功能解释框架,这就是“资本需求”理论,即认为“国家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是因为该行动符合国家的某种功能需求。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既被看作一种强有力的定向,同时又对国家保持相对自主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就全书来讲,作者提出这样一些理论观点:(1)决定论与自主论二分法的误导应该得到否弃,因而,由此所衍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解,应该得到合理的反思。(2)工具主义者和结构主义者的争论可归结为给国家理论提供了合理的功能解释的讨论基础。(3)应该重新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抛弃形而上学式的二分法,譬如,功能解释作为一种“经济决定论”,它与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的观点相一致。这包括将经济决定论理解为一种强大的趋势。“经济决定论”被认为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性质限制国家自主性的方式起作用的。(4)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能够根据“功能需求”加以分析,资本需求或资本的功能需求是国家功能解释的参考要点,由此国家的某些行为就可以通过满足这些功能需求来解释。(5)应当将空间向度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这对在全球化语境下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特别合适。

目录

**章导论:历史理论与国家 1
第二章马克思、国家和功能解释 8
导言 8
《共产党宣言》中的国家 10
主要的和次要的论题? 12
一个理论综合? 21
第三章工具主义的论题:一个重述 22
导言 22
工具主义的论题 23
作为“权力容器”的国家 25
社会力量及其利益 30
阶级结构和阶级利益 33
普遍理论的可能性 38
一般资本利益 39
国家权力 50
第四章国家理论中的结构和主体 57
导言 57
主体和结构不是全部 57
策略-关系法 62
结构限制论 66
布洛克与“商业信心” 71
资本的“结构权力” 74
结构、主体和国家 80
第五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86
导言 86
经济结构的性质 87
资本的循环 91
“阶级利益”与“资本需求” 96
第六章“资本需求”理论 102
导言 102
需求概念 102
社会系统的需求 104
资本主义、市场与竞争 106
积累与合法化 108
总结 118
第七章国家自主:一个概念框架 122
导言:国家相对自主 122
国家自主的潜力 124
功能主义和决定论 127
国家自主的概念框架 133
第八章对国家的制约:经济决定论的机制 136
导言 136
机制一:内在/个人 137
机制二:内在/非个人 141
机制三:外在/个人 144
机制四:外在/非个人 148
总结 151
第九章全球化、历史和国家 153
导言:全球化的挑战 153
何谓全球化? 154
全球化与历史唯物主义 157
全球化与国家 164

注释 172
参考文献 188
译后记195
展开全部

节选

历史理论所讨论的是作为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将“国家”这个概念等同于“上层建筑”的概念。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比历史理论广阔,因为从阶级利益和斗争角度解释的政治现象范围比历史理论更广泛。历史理论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部分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更广泛的国家理论领域内可能应该被看作一种局部的国家理论。


工具主义的解释忽视了国家形式对于代表过程的所有影响力,以及通过国家制度的变化或通过资本主义各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的变化来影响和重新定义资本利益的方式。


*广泛的资产阶级利益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循环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因为资本循环不仅仅在同一规模上实现再生产。资本积累的顺利完成需要一种策略——一种“积累策略”,这意味着一种成功的积累策略必然代表的是资本利益。

作者简介

保罗·威瑟利(Paul Wetherly),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等的研究工作。主要代表作品有《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一种分析的方法》《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当代论争》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