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知识的视野与思想的视野:明清哲学高端论集

吴根友主编的《知识的视野与思想的视野--明清哲学 论集》这本论文集是明清哲学 论坛“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里的明清哲学研究”部分参会论文的结集,文集涉及明清哲学领域诸多主题。在方法论上,贯穿着比较哲学的方法与视野,以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为明清哲学研究的双眼,以拓

1星价 ¥29.2 (3.3折)
2星价¥29.2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80839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53808390 ; 978-7-5538-0839-0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岳麓书社出版
本书主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吴根友教授,在明清哲学研究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
所收论文的作者皆富于学养,立论引证精详,使得本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所收论文贯穿着比较哲学的方法与视野,展现出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的复杂性、多元性与丰富性,对今天多元文化的共存、交流与融通将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

这本论文集是明清哲学高端论坛“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里的明清哲学研究”部分参会论文的结集,涉及明清哲学领域诸多主题。在方法论上,贯穿着比较哲学的方法与视野,以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为明清哲学研究的双眼,以拓展现当代明清哲学与学术研究的领域。
论题聚焦于“明清之际”这一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坚持“明清早期启蒙说”的思想前提下,运用比较哲学的方法与视野,对李贽、王龙溪、焦竑、方以智、王船山、黄宗羲、戴震、章学诚、严复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诠释与阐发。由此展现出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的复杂性、多元性与丰富性,对现当代明清哲学的学术研究领域有新的拓展,也将对今天多元文化的共存、交流与融通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

前言

吴根友
这本论文集是明清哲学高端论坛“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里的明清哲学研究”部分参会论文的结集,文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很难“一言以蔽之”是关于什么主题的论文集。但在方法论上,却贯穿着比较哲学的方法与视野。近十几年来,我在做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视野”之于哲学研究的重要性,故当时以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为明清哲学研究的双眼,以拓展现当代明清哲学与学术研究的领域。
作为学者,一生都要致力于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增加新知识,不断学习、吸收新思想。我把此两件事情提升为一种学术化的表达,即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所有的新思想都是知识,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直接地、现成地属于思想。不过,就现代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一些新的知识经过量的积累,会慢慢改变我们对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新知识的增加有益于哲学思想的改变。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总是与新的知识体系有关。哲学与宗教、艺术的思维不同,它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追求清晰与明白。而在认知上达到清晰与明白,就必须将认识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宗教与艺术,有时要依赖于直觉。但作为理性思维的典型形式,哲学思维主要依赖于理性认知。即使是哲学上的直觉,也是依托哲学理性思维之上,然后超越理性思维的结果,傅山将老子“绝学无忧”一句中的“绝学”理解为“绝河”之绝,即经过而超越,可以作为哲学思维中的直觉与理性关系的一种妙解。否则,哲学的直觉就与痴人说梦没有什么区别了。就中国传统哲学而言,哲学理性思维不只是单向度地依赖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认知,它同时也依赖于人类社会的实践知识与理论总结。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不断地刷新着传统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相较于西方传统社会哲学而言,重大社会实践与变革对于传统中国哲学思维的改变往往更为直接,也更为重要。而“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出现的质的变化,似乎只有“周秦之际”的历史时期及其出现的思想变化可以与之相媲美。直到今天,我们社会的一些新思想、新社会秩序的萌芽状态都可以追溯到明清之际。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明清之际”,是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内容的,它就是指明代万历到五四运动这样一个大跨度的历史时期,大约三百年的历史时间。学术史上与之相适应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周秦之际”,其具体的历史内容即是指春秋末到秦统一六国为止,大约有五百年时间。这两个“之际”都是中国历史酝酿着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其社会现实与思想界的具体倾向都表现为“新的突破旧的,死的拖住活的”的一种纠缠状态。周秦之际主要表现旧的诸侯贵族与新的地主、军功之士之间的斗争,政治上则表现为西周的封建制与六国中正在形成的郡县制之间的斗争。*后是地主、军功阶层的胜利,郡县制成为主流政治,封建制退为次要的补充性的制度。明清之际则表现为旧的以地主官绅为基础的皇权官僚专制政治向着以工商业为基础的现代知识与技术精英为主体的民主政治过渡,其简明的表述方式则为早期现代工商业阶层的兴起,他们要用商业的计算理性与手工业的技术理性冲击传统农业社会的道德理性与品级社会制度。这一特定的历史时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思想运动的角度将其称之为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时代。由于 “明清之际”经历了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是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与西方开始大范围的经贸与文化接触;一是以清代明的巨大政治动荡。而这两件事情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又是长期地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研究明清之际的思想与学术变化,就显得格外的困难与复杂。至今,学术界对于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想的具体认识与具体结论,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大的耐心与更开阔的知识与思想的视野来研究这一复杂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思想现象。
以萧萐父先生为代表的珞珈中国哲学,在重视中国哲学的全面性、整体性的同时,对于现代新儒家、出土文献中的哲学思想、明清之际哲学等领域尤为关注,特别是对明清之际哲学的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学术领域。本论文集在坚持“明清早期启蒙说”的思想前提下,更加重视明清之际学术与思想的复杂性,对于此领域研究中的“一得之见,相反之论”,均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异贞同,求同存异,从而展现历史变化、发展的方向性与多元性、丰富性的统一。中华民族在经过近百年的浴火重生后,要实现现代化的华丽转身,重新回到世界文化的主流位置,就必须要认真研究属于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而明清之际的学术与思想的研究,是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中的一个有机的环节。明清之际已经出现的五教(儒、道、释、伊斯兰、耶)并存而融通的思想、文化局面,以及相互竞争与融合的思想经验,对于今天多元文化共存、交流与融通,亦将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
是为序。

目录

儒家学说与德国早期启蒙运动 …………………………… 李文潮/001
徐光启与明清之际后理学思想世界的重建 ……………… 陈卫平/025
论王畿对理学人性论的改造与重建 ……………………… 王国良/038
李贽论“礼” ……………………………………………… 金惠经/047
陶望龄对良知之“无”的阐发 …………………………… 龚开喻/059
论焦竑的三教会通思想——生死关切为出发点 ………………………………… 罗贵绒/076
泰州学派罗近溪著作关联之初厘定 ……………………… 程海霞/087
从《心学宗》看方学渐的学派归属问题 ………………… 张永义/100
明代文人的焚香雅事及其意蕴 …………………………… 刘 耕/110
儒家仁说及其与耶教思想之比较——以朱熹、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及利玛窦为中心…………连 凡/127
方以智“三教合一”论之学术旨趣 ……………………… 蒋国保/144
方以智物哲学的方法论特色 ……………………………… 邢益海/161
易学哲学视野下的方以智圆∴思想探析 ………………… 廖璨璨/182
王夫之与后理学时代的人性生成论转向 ………………… 陈 屹/197
王船山易象义简释 ………………………………………… 王林伟/218
黄宗羲对王门良知说及“四句教”的诠释与修正——兼论黄宗羲的心学立场及其对心学发展的贡献……………………………… 姚才刚 王琦/232
戴震的名学与认识论思想简论 …………………………… 吴根友/246
从“胜国遗闻”到“以史解经”——章学诚释经学方法的兴起………………………… 王晨光/258
黄以周礼学思想探析——以《经训比义》为中心 …………………………… 任慧峰/271
严复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的评判与改造 …… 孙汉生/293
清末革命派对王船山政治思想的采借与转化 …………… 彭传华/310
文化民族主义者的文化认同——章太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探析…………………… 崔海亮/327
近代中国的知识进化论及其反思 ………………………… 黄燕强/341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学术专长为明清哲学、比较哲学、政治哲学、先秦道家与诸子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在道义论与正义论之间——比较政治哲学初探》《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求道·求真·求通》《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十余部,主编《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