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82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20398251 ; 978-7-5203-9825-1

本书特色

本书所集中展现的,就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或者说复数的叙事学中之一种:比较叙事学(comparative narratology)。它既是学科与学术研究发展中的某种转向,也是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机嫁接之后所呈现的新的方向。它适应了叙事学不断扩展自己的范围,突出中外文学之间交流、互补、互鉴的需要,将叙事学与比较文学相互嫁接,从而使这一新的学科得以展现。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展现了叙事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比较叙事学(comparative narratology),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比较叙事学作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比较叙事学研究旨在对不同语言与文化系统之间的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它将致力于探寻存在于不同语言与文化系统的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之间的异同,并进而探寻造成这些异同的深层社会、心理、习俗、文化等原因。在中外比较、对照的基础上进行辨析,从理论与文本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上进行阐释与分析。

目录

绪论
一 作为交叉学科的比较叙事学
二 比较叙事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对象
三 比较叙事学与中国叙事学研究
**章 学术史视阈下的比较叙事学
**节 学术史研究与比较叙事学
一 学术史及其梳理
二 “比较文学”“叙事学”的命名与比较叙事学
第二节 学术史视阈:域外比较叙事学研究
一 比较叙事学的提出及其早期渊源
二 跨学科与跨媒介基础上的比较叙事学
三 比较叙事学在东西方的当代发展
第三节 学术史视阈:中国的比较叙事学研究
一 叙事学的比较研究
二 比较叙事学的提出及其发展
第二章 时间与叙述时间
**节 时间与叙事文本时间的意义
一 时间与叙事文本中的时间呈现
二 印度叙事作品中的时间含混
第二节 李绂《秋山论文》与热奈特《叙事话语》叙事时间比
一 李绂及其《秋山论文》中的时间观
二 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
三 李线的九类叙事之法
四 李绂叙事论的开创意义
第三节 “三一律”的时间整一与中外戏剧叙事
一 “三一律”:源流、误解与反应
二 西方戏剧中“三一律”的故事时间
三 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故事时间:以《窦娥冤》为例
四 暗合“三一律”的缅甸戏剧《卖水郎》
第三章 时空关系与空间叙事
**节 叙述空间与空间叙事
一 线性叙事与空间
二 小说叙事的空间转向与时空体
第二节 中西小说空间叙事比较
一 形态:有与无
二 形式:锦与蛇
第三节 空间叙事:沃尔夫《墙上的斑点》与鲁迅小说《示众》
第四章 叙述与聚焦
**节 作者与叙述者的合一与分离
一 传统小说中作者与叙述者的合一
二 现代小说的发展与叙述者和作者的分离
三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换与叙述者和作者的分离
第二节 “说”与“看”的合一与分离
第三节 人称叙事
一 **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
二 第二人称叙事
三 交流行为的主体与客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谭君强,1945年生于湖南双峰。先后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比较文学系,获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起并任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副会长。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审美文化叙事学:理论与实践》 (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叙事的年轮及其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译著有《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二版2003)。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十余项,教学及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