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统合研究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统合研究

1星价 ¥99.3 (7.7折)
2星价¥99.3 定价¥1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64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7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20396479 ; 978-7-5203-9647-9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清末新疆、西藏、蒙古新政为研究对象,从国家视角探讨了清政府为应对边疆危机,通过在边疆地区实施新政将国家权力渗透到边疆社会基层的历史脉络;在细致梳理清末边疆新政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阐释了实施边疆新政的内在机理,客观分析了清政府通过边疆新政加强边疆治理、重新统合边疆地区的实际效果。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思路()

(一)由差序格局到等序排列——清朝疆域形态变迁与统合方式变革()

(二)边疆新政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梳理()

**章 新疆篇()

一 从因俗而治到改设行省:清朝治理新疆方式的转变()

(一)清朝对新疆的因俗而治()

(二)海防、塞防之争与清朝治理新疆理念的转变()

(三)改设行省:治理新疆方式的转变()

二 清末新政时期新疆地方政制调整()

(一)调整概况()

(二)差异性与均质化:新政时期新疆政制改革的变通做法()

三 新政时期新疆教育改革以及增强国家认同的途径()

(一)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清末新疆教育理念的演变()

(二)教育行政体系改革()

(三)新式学校体系的创设()

(四)从伊犁养正学堂看新疆教育改革的历史细节()

(五)清末新疆教育改革的特点和效果()

(六)其他增强国家认同的途径()

四 新政时期新疆军事改革()

(一)军事改革内容()

(二)军事改革的特点及效果()

五 新政时期新疆社会治理方式变革()

(一)交通网络和邮政建设()

(二)电报线路建设()

(三)巡警建设()

六 新政时期新疆财政改革()

(一)清末新疆财政的离心倾向()

(二)统合财政的努力()

第二章 川边、西藏篇()

一 巴塘事件及川滇边务大臣之设()

(一)巴塘事件原委()

(二)川滇边务大臣之设()

二 赵尔丰的川边改革()

(一)改革理念与规划()

(二)改革举措()

三 川边改土归流与治权渗透()

(一)改土归流概况()

(二)治权渗透()

(三)制度调适()

(四)由多元共存到一元均质:改土归流进程中的法律适用()

四 川边的土地开垦()

(一)巴塘的开垦计划()

(二)赵尔丰主持的川边垦务()

五 清末新政期间川边教育改革()

(一)教育机构的设置()

(二)教育改革效果()

六 以军治藏和川军入藏()

(一)赵尔丰的以军治藏理念以及入藏风波()

(二)川军入藏与清政府对西藏的统合()

七 汉藏之间: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地方治权之争()

(一)对瞻对的争夺()

(二)对桑昂曲宗的争夺()

(三)析藏地改隶川边()

八 西藏新政与清政府对西藏的再统合()

(一)张荫棠的新政谋划()

(二)联豫的新政举措()

九 名与实:朝野关于西藏、川边改设行省的探讨与实践()

(一)官方的建省方案()

(二)时论对于建省的关注()

(三)清政府对川边的省制调适()

第三章 蒙古篇()


结章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统合边疆地区的效果分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月,男,1980年生,吉林大安人,历史学博士,研究员。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长春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气技术专业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获得 历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12月,任副研究员;2018年6月,任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边疆史、东北与北部边疆稳定与发展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 年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1项。201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三等奖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