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本草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65157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1页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56515714 ; 978-7-5565-1571-4
本书特色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是一套旨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坚持“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充分呈现时代特色、全域特色、故事特色、开放特色。整套丛书包括一部专著和十个系列一百余册图书,内容涵盖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遗迹文化、辞章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起居文化、风俗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既有全面展示,又有亮点凸显。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受众,丛书一改以文史专家为主要作者的习惯做法,邀请省内外作家担任主创团队,组织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把关提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以细腻的对话和情节蕴含优秀文化思想,但愿成为一套令人开卷有益、爱不释手、喜欢推介的好书。《武林本草》为丛书之一,为我们带来杭州中医药文化中鲜为人知的美好传说。
内容简介
此书从相传的东晋葛仙翁在杭医踪讲起,历述陆游、苏轼等古代文豪留下的相关笔墨。从“乾宁斋”“御医金刚中”“中河中医”“楼英《医学纲目》”等医药界的相关典故传说,一直讲到杭州的老字号医药馆与杭州腊八粥、明清时代流行的养生膏方。 一串山楂糖葫芦、一把山核桃或白果,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又曾印记了古代皇帝在武林山水间的些许神秘。 “武林为医薮。”这反映了古杭州人杰地灵的中医药之盛。 翻开此书,让桐君药祖、江南药王、葛仙翁、苏东坡、陆游等历史名人,为我们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美好传说。
目录
眼前的山水,让葛洪留在了宝石山
这地方,因他有了新的名字
探真相,揭开了多年来“恶鳌”的秘密
这条溪,从此便随了他的姓
第二章 诗中探秘,文豪墨迹书杭州医缘
采药施药藏句中,养生还数陆放翁
懂医知药“苏知州”,在杭抗疫有良方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范仲淹还有健康经
第三章 药食百将,乾宁医道的千载良方
凭着手中的秘方,御街上开了家不一般的医馆
一碗伏茶,让视线汇聚到那神秘食疗方
“皇、孝、诚”三字,如乾宁医道的三只鼎脚
生肖石前说长寿,瓢羹石旁道饮食
第四章 冰糖葫芦,御旨引出的食疗典范
皇祭“夭折”和贵妃“暴毙”,祸不单行
几颗山楂治好了御医无法医治的贵妃病
妒悍之妇恶行和皇上居然惧内
一个纪念方式让冰糖葫芦从杭州到全国吃了千年
第五章 巷以医名,钱塘自古重郎中德望
太皇赠予金杵臼,严官从此名气留
有道御医金刚中,仁者之术惠民众
小巷因他而改名,钱塘医派开山祖
第六章 河中两桥,让中河与中医结了缘
嵇接骨桥,接上了贤医的骨气、底气
望仙桥畔,望见了杭医的硬气、豪气
第七章 食药同源,核桃白果神助朱元璋
小果子成了“大明果”,小核桃派上大用场
白果村里说“白过”,银杏树下谈“赢信”
第八章 神仙太公,《医学纲目》名追李时珍
墓碑上,翰林院学士的高度评价
仁心树仁医,美誉源美德
仕途虽说不畅,成就仍需仰望
“全斋”举纲目,美名垂千古
第九章 材质道地,老字号共擎杭式招牌
庆余堂,千方百计护招牌
张同泰,道地材质显大爱
众堂馆,不搞名堂讲道地
第十章 诚信至上,桐君祖训扬名企百家
桐君祖训自言行,千年启迪诚与精
张梅雪中寻病人,存心利济为根本
雪岩亲笔题“戒欺”,唯有此匾面朝里
承志首先是务真,欺客即为欺世人
第十一章 以小见仁,腊八施粥和端午香袋
药号施粥品行善,赢得百姓给点赞
锦袋飘香寓意深,药号端午广相赠
第十二章 膏方粥方,养生良方中杭州味道
身价“高贵”的膏方,曾与普通百姓无缘
喝的粥虽然软滑,可粥方的作用刚强
参考文献
节选
一山一溪,印刻葛仙翁在杭医踪 葛仙翁(葛洪)自己肯定不会想到,他对华夏中医药乃至全球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在将近1700年后,以一个叫屠呦呦的浙江人为代表,讲述给了世界。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并且是国人瞩目、极为荣耀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而这成就的灵感,竞来自远在东晋的葛洪。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出自葛洪《肘后备急方》。书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研究思路,助她成功发现青蒿素,并获殊荣。 那么,葛洪究竟为何许人也?他的《肘后备急方》是怎么写出来的?他与杭州又有哪些关联呢? 让我们沿着杭州的一座山,一条溪,去寻觅昔日葛洪在杭炼丹行医的踪影。 眼前的山水,让葛洪留在了宝石山 公元四世纪上半叶,年过不惑的葛洪携妻子鲍姑,靠一叶小舟,抵达了钱塘江畔的月轮山脚下。在离船上岸的那一刻,他面对前方陌生的青山,眼里似乎闪过一丝迷茫。回头望了望远方江天交际处的一条白线,知道今天的潮水又快来了。 葛洪转身对他与妻子雇用数月的两个船夫作了个揖,说道:“到了这儿,觉得此处已是我这趟出行的目的地,我俩就在此离船,估计后面行舟也不会多,你们要不再寻其他船客?” 打赏了银两,作别时葛洪又关照道:“这次送我们一程千里,你俩也离家良久,应该回去看看了。” 是的,自打广东出发,为寻好材炼丹,夫妻二人沿东南海岸一路向北,多次靠岸,但始终找不到宜人的环境,更莫说有炼丹胜地。其间,岁月匆匆,星辰交替,一晃,竟大半年过去了。 其实,葛洪在这儿弃船上岸,与他内心的两件事也颇为有关。其一,他知晓此地离三国枭雄之一——东吴大帝孙权的家乡已不远了。常言道:人杰地灵,出大人物的一方土地往往带有些许特别的地气,他欲在这沾沾灵气。其二,此趟出行途中,妻子一度患病,还好自己谙熟医道,懂得施药,故也未有大碍,倒是生出了一个念想:虽秦汉以来,有了《神农本草经》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书,但平时给百姓治病时,这些大部头的著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有些甚至还是一卷卷的竹简,的确需要编一本袖珍、便携的医书了。 正是这两个原因,促成了葛洪与杭州的缘分,也由此引出了一段我国中医药文化上的经典故事及一部传世医学名著…… 从月轮山出发,他与妻子鲍姑一路打探,直向秦皇缆船石方向寻去。 那时的钱唐湖(即现在的西湖)刚形成不久。早在此前五百多年,秦始皇沿海南下,又溯着钱塘江抵达了钱唐,船便是停泊在宝石山下的。葛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故事当然早有所闻,不过,这也是他对钱唐这方土地所仅有的一些了解。今天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势必先去见识一番。 天已漆黑一团,葛洪夫妻俩沿着金牛湖走着,终于看见了湖畔茅草里人家的星点灯光。在一户面相和蔼的主人家里,他们填饱了饥饿的肚子。 “天时已晚,二位今晚不妨先在寒舍暂住一宿,明日再行赶路?”虽然主人热情留客,但葛洪此时有着一种莫名的冲动:觉得自己已寻觅良久的炼丹胜地,就离此地不远,东北不出五里,即是胜境。 他决定马上就走。拿起行囊,告别茅屋主人,唤上妻子,便出了门。这时,那家主人似乎也感到葛洪的特别及他有着使命感的去意,望了望门外不见月光的小路,转身拿了两个松明子,递给鲍姑:“今晚云多,山道难行,拿着路上可照明。” 对葛洪有屋不睡、天黑路不好走还继续出发的行为,鲍姑有所不解,但她自从嫁给葛洪后,夫唱妇随,一般也不多问。她接过主人的松明子,再三谢过,便走到葛洪身旁,将已点着的松明子举过了肩头。火光下,路又模糊地展现在脚下…… 自下了船,已过了十几个时辰,除了刚才饮食稍息,夫妻二人的脚,几乎一直没停过。渐渐地,他们确实感到有点累了。但依然沿着山,傍着水,凭着直觉前行。 松明子的火焰,终于熄灭了。天上,还是无星无月,朦胧中,他俩背靠着背,欲就地和衣小憩一下。 可能是太疲倦了,葛洪迷迷糊糊,很快进入了梦境。 小时候的葛洪,也算是个“官二代”。他出生在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父亲葛悌是邵陵太守,家境不错,加上自己也喜欢学习,有机会博览群书,从小就积累了不少知识。然而十三岁那年,其父亲去世了,没了俸禄,家道很快衰落。 P2-5
作者简介
谭天,1964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药食同源专委会主委,曾任《人人健康》(中新社)杂志、《中小企业导刊》等刊物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药食同源领域及中医药文化。已出版有《药食同源》《企业家健康台鉴》,其中《药食同源》获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脉因证治
¥4.8¥13.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3.6¥32.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45.8¥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