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我成长的音乐时代

我成长的音乐时代

¥21.4 (3.1折) ?
1星价 ¥30.6
2星价¥30.6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573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59657305 ; 978-7-5596-5730-5

本书特色

1、大友良英,享誉国际的日本音乐家。他是日本新即兴音乐和地下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与中国渊源颇深的电影配乐家。他曾为许鞍华的《女人,四十》《阿金》、严浩的《天国逆子》《太阳有耳》、何建军的《邮差》等诸多经典作品创作配乐。而近年来,他为《海女》《花束般的恋爱》等高人气影视剧创作的配乐,也使得他的名字在新一代的观众和乐迷中更加广为人知。 2、本书是大友良英的自传性音乐随笔集,介绍了伴随他成长的诸多有趣音乐。曾是音痴又不会乐器的少年,却被牵引着闯入了音乐的世界,从歌谣曲、流行乐、摇滚乐、自由爵士到噪音音乐……一首首经典名曲,交织着诙谐逗趣的成长故事,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音乐,改变了他的人生;而记录它们的文字,则汇聚成了这部有笑有泪的二十世纪音乐史。 3、坂本九、奥特Q、披头士、007、卡朋特、吉米·亨德里克斯、平克·弗洛伊德……悉数登场!每一篇宛如电影般精彩的故事后,还附有原书编辑撰写的音乐专栏,对文中提到的歌曲及当时重大事件做出的扩展性简介,资料丰富,值得收藏,乐迷必入!

内容简介

大友良英,享誉靠前的日本音乐家。他是日本新即兴音乐和地下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与中国渊源颇深的电影配乐家。 本书是大友良英的自传性音乐随笔集,介绍了伴随他成长的诸多有趣音乐。曾是音痴又不会乐器的少年,却被牵引着闯入了音乐的世界,从歌谣曲、流行乐、摇滚乐、自由爵士到噪音音乐……一首首经典名曲,交织着诙谐逗趣的成长故事,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音乐,改变了他的人生;而记录它们的文字,则汇聚成了这部有笑有泪的二十世纪音乐史。

目录

前言


**章 1959—1968 横滨时代

第1话 薄薄的大阪烧与黑胶唱片

坂本九《悲伤的60岁》(1960年,1岁)

第2话 看电视长大的孩子

星尘的肥皂泡假日(1961年,2岁)

第3话 想成为忍者

奥特Q是通往异世界的大门(1963—1966年,4—7岁)

第4话 掀裙子运动的终结

归来的醉鬼与披头士(1966—1967年,小学一二年级)

第5话 暑假上午的自由爵士

日本的自由爵士始于山下毅雄(1967年,小学二年级)

第6话 我不想转学!

石田良子《蓝灯横滨》(1968年,小学三年级)


第二章 1968—1974 福岛时代(小学、初中篇)

第7话 合唱王国的恐怖

维也纳少年合唱团(1968年,小学三年级)

第8话 弁天山与初恋

老虎乐队《废墟上的鸽子》(1968年,小学三年级)

第9话 我也曾是20世纪少年

世博会主题曲与太阳33(1970年,小学五年级)

第10话 事件只发生在显像管中

深夜播放、浅间山庄事件,以及札幌奥林匹克(1971—1972年,小学六年级)

第11话  为什么必须剃和尚头

暴龙乐队、永山君、校规(1972年,初一)

第12话  *初的即兴演奏

卡朋特《靠近你》(1972年,初一)

第13话  裸体冤案事件

埃默森、莱克与帕尔默(1973年,初一)

第14话  按不下的F和弦

绯红之王《太阳与战栗》《暗黑的世界》(1973—1974年,初二、初三)

第15话  制作声音合成器

罗伯特·穆格博士(1973年,初二冬)

第16话  我想做摇滚

井上尧之乐队和八班的桑原乐队(1974年,初三)

第17话  伤痕累累的天使与高中入学考试

绯红之王、现代音乐及山口百惠(1974年,初三)

第18话  写在雪地上的那个女孩的名字

点唱机里的BBA(1974年,初三)


第三章 1975—1978 福岛时代(高中、复读篇)

第19话  四叠半的平克·弗洛伊德与世界摇滚音乐节

GOK SOUND 近藤祥昭(1975年,高一)

第20话  我想要电吉他!

蒙特利的吉米和福岛的吉米(1975年,高一)

第21话  犹犹豫豫,犹犹豫豫

施托克豪森和皮埃尔·舍费尔(1975年,高一)

第22话  误打误撞进入爵士社

柯川和埃尔文·琼斯(1975年,高一)

第23话  爵士咖啡馆的日日夜夜

查理·帕克和埃里克·杜菲(1975—1976年,高一、高二)

第24话  Passe-Temps

X级、山下洋辅三重奏,以及阿部薰(1976年,高二)

第25话  荞麦屋、荞麦屋

Tamori的日本夜未央(1976年,高二)

第26话  噪音与“当代艺术”酒吧

高柳昌行的新方向乐队(1977年,高三)

第27话  初次的直播事故

桑尼·罗林斯及气象报告乐队、尾崎亚美及小林麻美(1977年,高三初夏)

第28话  应援团和爵士社

齐柏林飞艇、深紫、卡萝尔乐队、Down Town Boogie Woogie Band(1977年,高三)

第29话  我的青春爱时代

友部正人《胡萝卜》(1977年,高三)

第30话  人生*初的女友?

山下洋辅《风云爵士帖》、殿山泰司《JAMJAM日记》(1977年,高三)

第31话  铃木的失踪与色老头

德里克·贝利、汉·本宁克、埃文·帕克(1977年,高三)

第32话  为了明天,之一

拉罗·斯齐弗林《虎胆妙算》(1977年,高三)

第33话  为了明天,之二

查尔斯·明格斯《三四度蓝》(1977年,高三)

第34话  偶尔来点路边草

高中时代听过的爵士即兴专辑十张精选

第35话  警官、黑道与高中生

“红书”与《歌谣曲大全》(1978年,高三)

第36话  Y的笔记本

吉姆·豪尔&比尔·艾文斯《暗流》和《津轻海峡·冬日景色》(1978年,高三)

第37话  乏善可陈的复读生活开始了

马里恩·布朗《波多诺伏》和塞隆尼斯·蒙克《明亮的角落》(1978年,19岁)

第38话  阿部薰之死

阿部薰《一点点死去》(1978年,19岁)

第39话  **次吃水饺

喜多郎《丝绸之路》(1978年,19岁)

第40话  本田老师的作业

富田勋《新日本纪行》(1978年,19岁)

第41话  有关副岛辉人先生

《日本自由爵士史》

*终话  欢迎来到充满噪音的天堂

澳大利亚的山崎比吕志(1978→2017年,19岁→58岁)


后 记

附 录  人名、乐队名译名对照

    歌曲、专辑名译名对照

    其他名译名对照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话 薄薄的大阪烧与黑胶唱片 坂本九《悲伤的60岁》(1960年,1岁) 母亲的老家位于横滨的平民区杉田,每逢周末亲戚还有附近的邻居就会来聚餐。那儿并非什么小酒馆,就是一栋当时随处可见的木头平房。母亲家曾做过金鱼出口之类的生意,因此玄关的土间特别宽敞,院子里还留有旧鱼塘的痕迹。屋里有三间比较大的榻榻米房间,还有檐廊、厨房,很像那种昭和时期的影视剧里会出现的房子,比如晨间剧《康乃馨》、电视剧《寺内贯太郎一家》(向田邦子编剧)、电影《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等。大家就是在这样的地方闹腾,他们很爱笑,我记忆里只留下了他们的笑脸。 或许因为我是长孙,所以特别受众人宠爱。小时候我总是很期待去这个全是大人的聚会,常对母亲嚷嚷说要去杉田。和现在不同,那时还没有卡拉OK,我记不清他们聚会时都玩些什么了。我想象中的场景是大家围着美味的食物,用啤酒干杯,嬉闹,舅舅弹吉他,其他人跟着一起唱歌。大概就是这样吧。我的拿手节目是花肇与疯狂猫的《素达拉节》。听说那时我会伴着这首歌尽情舞蹈,但我完全不记得了。 这张照片奇迹般地保留了当时聚会的情形,摄于1960年(昭和三十五年)的夏天,我刚满1岁不久。当时的事我自然不记得了。不知出于什么因缘际会,这张我**次出场的照片拍下的是欢乐的聚会,里面有吉他,有磁带录音机。感觉此后我全部的人生,都在这张照片里了。照片里左边是母亲的弟弟们,也就是我的舅舅们。右边烫了卷发的女性是母亲的妹妹,很漂亮吧。如果当时我和她差不多大,说不定会对她心动不已。前排中间的是我母亲,旁边角落里的小朋友就是1岁的我。后排中间拿话筒的帅气的姐姐,是住在隔壁的京姐。哎呀呀,要是放到现在,我肯定会被京姐迷得神魂颠倒。 那时大家都唱了些什么歌呢?可惜当时的磁带没能保留下来,若真的留下来了,或许就是我人生的**张唱片了。我曾一度以为这个拿着话筒的帅气的京姐是我家的亲戚,没想到竟然只是邻居。不只是她,住在另一边的宫寺家的哥哥、阿姨,我也一直以为是亲戚,上了中学后才知道居然不是。这也说明那时邻居之间就是这样,一年到头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当时已是昭和三十年代,却很有江户时代长屋里的风情。这也并不算特殊,是城市里平民区中随处可见的风景。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父亲。父亲有相当不错的相机,还会自己冲印照片。摄影虽说只是兴趣,但他技术很好。现在我们家里还留存着好几张他拍摄于昭和三十年代的黑白家庭照,每一张都好到让人惊讶。说起来,父亲用的八毫米胶卷相机里应该有我伴着《素达拉节》跳舞的照片,那台相机去哪儿了呢?应该还在老家吧…… 我*早主动地去听音乐,也是在母亲的老家。那里有黑胶唱片机和许多黑胶唱片。白天大人不在的时候,我会反复听坂本九的《悲伤的60岁》。这首发表于1960年、有独特中东风格的名曲,是我儿时有关音乐的*初记忆。歌中男主人公爱慕的女性是奴隶之身,他想为她赎身,为此拼命赚钱,成了金钱的奴隶,等到回过神时发现自己和所爱之人都到了令人哀叹的60岁……可是,为什么60岁就值得哀叹呢?60岁也有60岁的人生啊。这一点或许是当时刚进入高速成长期的流行乐所想象不到的吧。那是一个无论流行乐还是歌谣曲都刚刚兴起的时代。 坂本九的这首歌是翻唱的,原曲是流行于中东地区的某首歌,节拍有中东风的跳跃感。或许是这个原因,还是孩子的我也能感受到它的乐趣所在。小时候我总是听着它,在狭窄的房间里转着圈跳舞吧。唱片B面的《了不起的时机》中“踢踏踢踏”的部分,坂本九唱得特别帅气。据说听到这里,我总是会全力跳起扭摆舞。 上小学之前,我是个只要听到音乐就会立刻跟着又唱又跳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跳了呢?这个问题还是后面再写吧…… 那时的我总是那般自娱自乐。当时在母亲老家,给我做午饭的有两位老婆婆。一位是很会做炒饭的外婆,一位是很会做手打荞麦面的婆婆。外婆的炒饭有着朴素的味道,现在的炒饭可没有那种风味喽。婆婆的手打荞麦面虽然面条的粗细不一,但味道相当正宗。无论是炒饭还是荞麦面都很美味,让我大快朵颐。唔,为什么母亲那边会有两位老婆婆呢?那时我可完全没想过这么麻烦的问题,我叫炒饭的老婆婆“外婆”,叫手打荞麦面的老婆婆“婆婆”,当时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我才知道“外婆”是我的外祖母,而“婆婆”是外祖父哥哥的媳妇。当时我对这件事没有任何疑问。这两个人为什么住在一起呢?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但也没那么重要吧。如今想来,那时两人都还没到60岁呢,还不是被当作老婆婆的年纪,但在我眼里她们就是“老婆婆”。 宠爱我的外公当时也还健在。聚会上他必定会吹尺八。对孩子来说,那东西听起来可真无聊,像是气息声,没有好好发出声响。因此幼小的我一直以为外公的尺八吹得很烂。我也是*近才知道他还会教人吹尺八,也就是说外公的水平相当不错,甚至在当地颇有名气,外公遗物里的尺八也是好东西……唔,当时真的完全不知道。在我5岁时,外公死于糖尿病。那时他才59岁,差不多就是我现在的年龄。我很喜欢总是笑眯眯喝醉酒的外公,也很喜欢两个温柔的老婆婆。 那时“婆婆”在京滨急行线的杉田站附近开着一家小小的、造得像临时木板房的荞麦面店,卖炒荞麦面、大阪烧和刨冰。每次我们去杉田那边,都要先去这家小店然后再去母亲的老家。那儿的大阪烧烧得薄薄的,像可丽饼那样用报纸卷起来,带点酱汁的味道,真是美味。现在世上已经没有那般廉价又美味的食物了。我小时候也很爱这薄薄的大阪烧,但更爱粘在炒荞麦面的铁板边缘、沾满酱汁的锅巴,经常用手去抓着吃,为此挨了不少骂。 无论是音乐还是食物,制作的人不在了,便会永久地从世上消失。音乐还留有录音,但味道却无法存留,真正地消失了。唉,这就如同人生吧。曾经在聚会上总是笑眯眯的两个老婆婆还有外公,都去了另一个世界久矣。世上再无当时聚会的风景、大人们的欢声笑语、薄薄的大阪烧和炒饭,以及便携式磁带录音机和坂本九的黑胶唱片,而或许这些才是我生命的原点。

作者简介

大友良英 Otomo Yoshihide 1959年生于日本横滨,享誉国际的日本音乐家,其创作跨越了噪音音乐、即兴音乐、爵士乐、流行乐和影视配乐等众多领域。作为电影配乐师的他与中国渊源颇深,曾为许鞍华的《女人,四十》《阿金》、严浩的《天国逆子》《太阳有耳》、何建军的《邮差》等诸多经典作品创作配乐。而近年来,他为《海女》《花束般的恋爱》等高人气影视剧创作的配乐,也使得他的名字在新一代的观众和乐迷中更加广为人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