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史十讲

中国社会史十讲

1星价 ¥40.9 (4.3折)
2星价¥39.9 定价¥9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4642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19464257 ; 978-7-5194-6425-7

内容简介

本书题名《中国社会史十讲》,为“中国政法大学通识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在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中,中国社会史作为人文基础学科的历史学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社会史因其“总体史”的学术追求、研究领域的极大拓展、“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多学科交流与对话的研究路径等鲜明特色,具有建设成为高校历史类核心通识课程的独特优势。目前中国高校采用的中国社会史教材,都是面向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或社会史方向研究生编写的,并不适合通识课程的教学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本校社会史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编写了这样一部面向非历史学专业学生进行通识课程教学的教材。本书既概括性地介绍了社会史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又以反映社会史研究前沿领域的各个专题(如社会流动、身体史、性别史、灾害史、法律社会史、乡村社会史等)深入浅出地呈现社会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历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多元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学科、跨学科进行创新探究的学术能力。

目录

**讲 社会史的概念、研究旨趣与发展历程
一、何谓“社会史”
二、眼光向下与社会变迁: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三、20世纪50—80年代政治史范式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四、“眼光向下”与“自下而上”: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史研究
五、走向多元:21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发展
第二讲 科举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阶层流动
一、从荐举到科举:科举制的创立与士人阶层的崛起
二、中央与地方:科举、理学与士人地方主义的兴起
三、科举必由学校:明清科举制度的确立与运行
第三讲 自然灾害与中国历史发展
一、中国灾害史研究状况概述
二、自然灾害与中国历史发展
三、中国历代政府救灾经验
第四讲 身体史视野下的衣冠文化
一、身体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方面
二、传统中国的衣冠之治
三、薙发与剪辫:头发与身体政治变迁
四、近代衣冠之治的解体
第五讲 行业神崇拜的信仰、组织与地方社会
一、20世纪上半叶行业神研究的起步
二、作为民间信仰的行业神崇拜
三、行业神崇拜与行业组织
四、区域社会视野下的行业神崇拜
第六讲 明清法律社会史的理论与实践
一、整体取向的法律社会史研究
二、区域取向的法律社会史研究
三、重新认识官箴书的史料价值
四、重建汪辉祖的法律世界
第七讲 清代宫廷社会的文化与风尚
一、清代宫廷社会的结构
二、清代的宫廷文化
第八讲 成为“问题”的民国农村
一、民国农村何以成为“问题”
二、农村救济方案的探索
第九讲 近代中国的知识女性群体
一、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的学术回顾
二、从晚清到五四:近代中国女性“浮出地表”
三、性别、战争与国族主义:近代中国女性的多元风貌
第十讲 外国人笔下的近代中国社会
一、19世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
二、20世纪初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庆平,女,四川内江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历史人类学学刊》编辑委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哈佛大学交流或访学。研究领域为明清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在《历史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民俗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夜深千帐灯——明代两性关系史》《蔚县碑铭辑录》等著作多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