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孟子哲学:孔子哲学之传承与道德的形上学之奠定

孟子哲学:孔子哲学之传承与道德的形上学之奠定

1星价 ¥65.7 (6.7折)
2星价¥65.7 定价¥9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474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52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9847409 ; 978-7-5598-4740-9

本书特色

本书为牟宗三先生的嫡传弟子卢雪崑论述孟子哲学的学术著作。作者兼采中西之长,论明孔孟哲学与康德学说均具先验综和之慧识,在根源上汇通一处,重新阐发儒家思想,寻溯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现代性因子。 细述《孟子》要义,梳理了孔孟思想相承之理路。所论涉伦理学、宗教学、政治哲学等领域,从“性善说”“命运说”“政道说”“治道说”等多维度开显孟子哲学之深义。 作者融贯中西,博通古今,通过对比参照论述,呈露人类心理机能,论明“仁”本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尤有教化作用。 儒学经典之现代诠释,兼具学术性与思想性,可读性强。博引儒家典籍,摘其精髓,可令读者亲近先贤思想,彰显华夏理性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孟子》理义为要,所论建基于扎实的文本细读之上,结合康德学说,依次第而揭孟子哲学之纲宗。作者抽丝剥茧地梳证孔孟学脉相承之理路,指出孟子的贡献在于其上承孔子言“仁”的要旨,明确提出“仁,人心也”,论明本心之能即人的分定之性,并据此进一步言“尽心知性知天”,以此确立道德的形上学之宏规。进而援引中西典籍,合古今之论,诠释此宏规的创辟性,言明其有进于《中庸》《易传》之本体宇宙论,且有别于西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随之宕开笔墨,延伸至实践智慧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相关探讨。文辞朴直晓畅,结构严谨有法,所述圆融无碍,孔孟哲学之义趣尽显于文间,从中亦可寻溯儒家学说于当代的深远意义。

目录

**章 孟子以“心”释孔子言“仁” **节 论孟子言“仁,人心也”及其包含的高层意欲机能之含义 / 3 第二节 论孟子言“心”包含“心即理”义 / 15 第三节 论孟子言“心”包含之“心即理”义与康德之意志自律学说相通 / 26 第四节 论本心之立普遍法则不依赖理智的直观 / 42 第五节 论意志自律以“心即理”为首出及道德情感之位置 / 53 第二章 孟子以本心言“性”而道性善 **节 孟子创辟性的人性论 / 101 第二节 孟子论“性善”与“人禽之辨” / 118 第三节 论言“性”的两层面及其主从关系 / 134第三章 论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确立一个道德的形上学之宏规 **节 通过康德的形而上学新论对孔孟所言“天”做哲学说明 / 179 第二节 论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展示的道德的形上学之规模 / 192 第三节 论孟子哲学包含的道德的形上学有进于《中庸》《易传》之本体宇宙论 / 212 第四节 论以《孟子》为背景解释《大学》言“心、意、知、物”之意义及其对儒家**之贡献 / 231 第五节 论孟子依“尽心知性知天”确立的道德的形上学如理如实 / 258 第四章 孟子言“存心养性事天”包含的实践智慧学及向道德宗教之伸展 **节 从道德的形上学进至实践智慧学之概述 / 279 第二节 论孟子言“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包含实践智慧学 / 288 第三节 论孟子言“心”“性”“天”包含之先验综和的思维模式 / 303 第四节 关于孟子言“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之哲学说明 / 317 第五节 关于孟子哲学包含的道德的宗教之哲学说明 / 333第五章 孟子的政治哲学 **节 孟子的“政道说” / 363 第二节 孟子的“治道说” / 379 第三节 孟子论政权更易之道与“义战” / 413 第四节 孟子政治哲学与现代化之前途 / 421 第五节 儒者当今时代之使命 / 518 附录一 康德著作引文来源及缩略语说明 / 530 附录二 康德著作书名及论文篇名汉德对照 / 532 附录三 本书引用康德语采用或参考之中译本 / 534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 536
展开全部

节选

朱子著《四书集注》,作《孟子序说》,引程子语云:“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又引杨氏言:“《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可见自宋以来,孟子“性善说”成为儒者之共识。然历来论人性者,即便认同“性善说”者,仍然各自立论,大多未能接上孟子之慧识,甚至完全不能契应孟子言“性善”之创辟性洞见。自清代起,学者论人性更日渐趋向经验论、自然主义的立场,立说不离经验中人的丑恶,或有善有恶,返回到先秦告子、荀子及汉代董仲舒、扬雄、王充的“性质朴说”“性无善无恶说”“或善或恶说”“性善恶混说”“性有善有恶说”“性恶说”等主张。更有以训诂上字词的演变或思想史上概念之变化为依据,引发对“性善说”的辩难者。至现代,因受西方学说影响,又生起以所谓“向善说”解说孟子“性善说”的倾向。历来就人性而发的诸多论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大体不离经验人类学的立场;唯独孟子根本不同于一般人性论,他扭转“生之谓性”的老传统,从本心言“性”而道性善,不是采用经验人类学的进路,而是从人的道德实存论人性的哲学维度。也就是说,孟子“性善说”是一个核心的哲学命题,揭明了人真正的实存性: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仁者,人也”,即孟子上承孔子言“仁也者,人也”。仁乃人之为人的真正的实存之分定,据此言人之性,此性之“善”是被无限制地视为善的,因其非指善恶相对的外在客体,而是指每个人禀具的人心之仁之为道德创造之机能,如此,我们就能够无限制地宣称人之性(人实存之分定)是善的。此义与康德所论“善的意志”相通。康德说:“在世界之内,一般而言甚至在世界之外,除了一个善的意志之外,不可能思想任何东西能够被无限制地视为善的。”(Gr4:393)“善的意志并不因它造成或者达成的东西而善,并不因它适宜于达到任何一个预定的目的而善,也就是说,它就自身而言是善的。”(Gr4:394)任何能称为善者,“总是要以一个善的意志为前提条件”。(Gr4:393–394)我们可以指出,孟子道性善是从人的本心(仁)而言的。本心以其普遍立法作为人之道德实存的法则,它就是一种起因果作用的能力,也就是创造人自身为道德者及世界之为道德世界的机能,因此堪称世间一切善的前提条件。此义与康德言“善的意志”相通,“善的意志”是通过“自己的格准普遍地立法的意志”,它就是“能够独立不依于外来的决定原因而起作用的”自由因果性,亦即自由意志。从人皆有之的本心(仁)之为道德创造之机能揭明人的道德创生之实存,此即孟子道性善的根本的创辟性的洞见。“性善”之“善”并非由外在客体之“好”而相对言之的“善”,也就是说,不是由知识之进路言“善”,而是由人自身禀具立普遍法则(天理)之能(本心)说人的实存之性,以及人自身禀具依天理而行并扩充至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能力来立论。以此言“性”,性之“善”是就自身而言为善,我们能够无限制地宣称它是善的,而任何能称为善者,都要以它为前提条件。如孟子说“四端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章句上》P101-103

作者简介

卢雪崑,广东人。香港新亚研究所专任教授、导师,兼哲学科主任。师从牟宗三先生二十载。主要著作有《儒家的心性学与道德形上学》《康德的自由学说》《物自身与智思物:康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批判哲学:理性启蒙与哲学重建》《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需要的哲学与思维修炼》《常道:回到孔子》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