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史

1星价 ¥57.2 (6.5折)
2星价¥57.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789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00878957 ; 978-7-5008-7895-7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制度探索历程,全景式再现了推进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实践路径,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辉煌成就和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自信、制度优势和成功之道。

目录

绪论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探索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三、必须重视对百年制度建设史的研究 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制度治党的探索 一、党的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二、党的组织制度的确立 三、党对领导制度的探索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各项制度的初创 一、“党指挥 ”建军制度的确立 二、牢牢把握苏维埃政权制度体系 三、根据地司法和检察制度树新风 四、加强根据地经济制度建设 五、推进苏区文化制度体系发展 六、苏区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七、建设苏区民生保障制度体系 八、开展苏区监察制度建设实践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 一、积极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建设 二、推动民主政权制度建设 三、确立人民民主的司法制度 四、根据地经济制度的发展 五、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六、规范根据地民生保障制度建设 七、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制度建设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 一、党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二、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制度建设 三、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四、司法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五、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制度的调整 六、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统一领导 七、解放区人民监察制度建设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度的初创 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 二、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三、新中国的司法制度建设 四、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制度 五、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六、建立统一的 经济管理体系 七、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八、构建公平的民生保障制度 九、建立军事制度和军队国防建设 十、新中国外交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与曲折 一、党自身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发展 二、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在曲折中前进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五、文化领域制度建设的成就与中断
展开全部

节选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立国安邦、治国理政的根本。制度文明是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先进的社会制度,它继承和吸收了包括资本主义制度文明在内的人类一切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当然,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天然优越性转化为现实优势,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 当前,党和国家正处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走过百年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并逐步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成为中国五千年制度文明的集大成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吸收借鉴了近代以来各国政治文明的成果,更凝结着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站在百年盛典的历史新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的制度文明道路上阔步前行。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探索的历史回顾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逐步形成了系统比较完备、运行比较高效的封建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具体制度。到了近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封闭的封建制度成为历史进步的羁绊,古老的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产生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制度上的美好向往和目标引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斗争的方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28 年浴血奋战,建立起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终于成功开创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定型,优越性愈加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奠定了稳固的制度基础。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制度探索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刻在党的自身制度建设上着力,制定了党章党规,建立了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等党内制度。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党在根据地开始了局部执政时期的政权建设以及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军事制度探索建设,积累了根据地制度建设的丰富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9 年3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政体,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重大制度设计,奠定了新中国制度体系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制度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制度创造,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1954 年9 月,**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新中国**部宪法,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具有里程碑意义。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党的八大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阶段,这一时期构筑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在国体方面,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根本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制度。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的八大**次以党的文件形式确定了今后将采取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还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建设制度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探索成果。20 世纪60 年代后,随着“左”倾错误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挫折,党的制度探索成果有的被丢弃,有的被篡改。但是,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也证明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后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方位创造和发展。从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改革到政治领域对党的领导制度等制度的改革完善,从文化体制到社会建设制度的发展,从“一国两制”的提出实施到外交、军事等制度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凸显。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还不长,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邓小平在1992 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a (四)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均属于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步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的全会,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次会议就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出总体战略安排,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把制度建设的“后半程”分为三个阶段:到我们党成立100 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于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会深刻总结了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 由上可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程可谓艰辛,成果是丰硕的。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是一个历史过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带领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为探索人类历史上*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奋勇前行。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的,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个制度优在何处?先进在哪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对于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科学概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作出了积极理论探索,原则性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但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苏联作为**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之后逐步确立的高度集权的制度模式,反而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以后,坚持把制度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武器,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就这些经验作出全面深刻总结,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而将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设联系在一起,并揭示了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即前一句规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有了完善的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了方向和依据,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活力,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水平。因此,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 个显著优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系统的深刻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使命担当和理论自觉。

作者简介

崔禄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巡视员。长期从事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史党建研究,已出版专著4部,在《科学社会主义》《党的文献》《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6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