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激光光谱技术及应用

包邮现代激光光谱技术及应用

¥101.5 (7.3折) ?
1星价 ¥101.5
2星价¥101.5 定价¥1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198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030719805 ; 978-7-03-071980-5

本书特色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广大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广大光谱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籍。

内容简介

光谱学是通过光谱来研究电磁波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涉及物理学和化学等交叉学科。随着科技的进展,光谱学所涉及的电磁波波段越来越宽广,从波长处于皮米级的γ射线,到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区域,红外线,微波,再到波长可达几公里的无线电波,都有其与物质作用的特征形式。通过光谱学研究,人们可以解析原子与分子的能级与几何结构、特定化学过程的反应速率、某物质在特定区域的浓度分布等多方面的微观与宏观性质。光谱学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新型激光器和探测器的出现和革新,基于光谱原理的各种激光光谱技术已逐渐成分大气和海洋环境监测、工业处理控制、土壤生态地气交换过程、生物医学和燃烧过程诊断等领域(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的重要分析手段。

目录

目录
第1章 光谱学基础知识 1
参考文献 6
第2章 激光光谱基本理论 7
2.1 朗伯-比尔定律 7
2.2 吸收线强度 9
2.3 分子吸收线型 12
2.4 分子光谱数据库 17
参考文献 20
第3章 激光光谱系统关键性光电器件 24
3.1 激光光源 24
3.2 样品吸收池 31
3.3 光电探测器 37
3.4 光学材料 48
参考文献 51
第4章 高级的激光光谱技术 58
4.1 长程池吸收光谱 58
4.2 调制光谱 66
4.2.1 振幅调制光谱 66
4.2.2 波长调制/频率调制光谱 69
4.2.3 免校正2f/1f-WMS技术 73
4.2.4 信号解调 76
4.2.5 波长光谱信号处理方法 78
4.3 高精度光学腔增强型光谱技术 81
4.4 激光腔内吸收光谱 84
4.5 激光色散光谱 85
4.6 光声光谱 88
4.6.1 光声学的历史 88
4.6.2 光声信号的产生 90
4.6.3 光声池类型 102
4.6.4 光声光谱弛豫效应 109
4.7 新型光声光谱技术 112
4.7.1 石英音叉增强型光声光谱 112
4.7.2 悬臂梁增强型光声光谱 121
4.8 多光谱融合技术 123
4.9 遥感探测激光光谱技术 138
4.9.1 危化品Standoff光谱仪器描述 139
4.9.2 信号处理算法模型 142
4.9.3 开放式遥感探测 148
4.10 多频调制石英音叉增强型光谱 154
4.11 磁旋转光谱法 162
参考文献 164
第5章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183
5.1 多次信号平均法 185
5.2 傅里叶变换 187
5.3 卡尔曼滤波 189
5.4 小波变换 190
5.5 S-G滤波 200
5.6 神经网络算法 211
5.7 背景扣除法 213
5.8 平衡探测 217
参考文献 220
第6章 激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224
6.1 分子光谱 224
6.2 大气环境监测 232
6.3 工业处理控制 235
6.4 燃烧成分诊断 239
6.5 呼吸气诊断 242
6.6 同位素分析 249
6.6.1 二氧化碳(CO2)同位素分析 251
6.6.2 氧化亚氮(N2O)同位素分析 253
6.6.3 水(H2O)同位素分析 259
6.6.4 甲烷(CH4)同位素分析 264
6.7 海洋探测 267
6.8 地气交换 276
参考文献 282
第7章 数据采集与通信 299
7.1 采样定理 299
7.2 数据采集系统 299
7.3 基于NI采集卡的数据采集 300
7.4 基于非NI采集卡的数据采集 310
7.5 基于LabWindows/CVI的数据通信和采集 312
参考文献 316
第8章 激光光谱仪器评价指标和误差分析 317
8.1 评价指标 317
8.2 误差分析 319
参考文献 320
第9章 结束语和展望 321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光谱学基础知识 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通过建立著名的电磁场方程组(即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的假设,具有波动性。1888年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具有光波的各种性质。光的波动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光的干涉、衍射、折射、反射、散射等光学现象,却无法解释光电效应,即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会发射电子,但实验发现只有当光的频率超过一定阈值时才能激发此效应。为此,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的理论。依据光量子假设,光具有某些粒子的性质,是一个与频率相关的光的*小能量单位,简称光子。单个光子的能量可描述成:ε= hv,其中 h =6.626×10.34 J s 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子的频率。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将卢瑟福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概念相结合,首次将量子假设应用到原子中,并对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作出了解释,从而为分子光谱奠定了理论基础。1915年,爱因斯坦通过两个不同能级间跃迁概率详细描述了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过程。以具有两个能级的原子模型为例,低能级E1为基态,高能级 E2为激发态。激发态的原子在无外界的影响下,以辐射的方式返回基态的过程称为自发辐射。自发辐射过程发射的光子频率v为 (1-1) 假设 t 时刻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数为 N2,当 t =0时,高能级的原子数为 N20。由于自发辐射过程,单位时间内高能级上自发辐射光子的概率为 (1-2) 式中,A21为自发辐射系数,亦称为自发辐射的爱因斯坦系数,上式经过数学积分后变为 (1-3) 由上式可推导出高能级的平均自发寿命τ2为 (1-4) 当激发态的原子在外界辐射场的作用下,且外界辐射频率与相应跃迁能级间距相等时,辐射场将诱导激发态 E2的原子跃迁到低能级 E1,同时发射出一个能量的光子,称为受激辐射过程。单位时间内受激辐射概率与外辐射场的能量密度ρ(v)有关: (1-5) 其中,B21为受激辐射的爱因斯坦系数。 以典型的二能级系统为例,如图1.1所示,当原子吸收一个能量为 hv 的光子时,将会从低能级 E1激发到高能级 E2,称为受激吸收过程。单位时间内吸收光子的概率与单位体积内能量为 hv 的光子数成正比,具体表达式为 (1-6) 其中,系数 B12为受激吸收的爱因斯坦系数。 图1.1 二能级系统与辐射场相互作用过程的示意图 由以上描述可见,原子吸收辐射场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又通过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释放能量,当原子在能级间的布居与辐射场之间达到平衡状态时,即单位时间内低能级和高能级之间跃迁的原子数相等,满足如下条件: (1-7) 依据统计规律,热平衡态下能级i上的布居数 Ni 满足玻尔兹曼分布规律: (1-8) 式中,gi 为统计权重因子,称为能级i的简并度,表示对应同一能级的不同状态数。可见,热平衡态下基态(gi =1)的原子数*多,激发态的原子数较少,能级越高,原子布居数越少,且与绝对温度T有关,那么两个能级m和n上的原子数之比为 (1-9) 由式(1-7)~(1-9)化简得 (1-10) 普朗克辐射定律描述了在 v 到 v+dv 的频率间隔内,热辐射场的能量密度ρ(v)dv等于 dv 区间内的模式数 n(v)dv 乘以每个模式的平均能量,即 (1-11) (1-12) 即单位体积中的模式数 n(v)和热辐射的能量密度ρ(v)分别为 (1-13) (1-14) 比较公式(1-10)和(1-14)的系数,可得爱因斯坦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1-15) (1-16) 式(1-15)表明,对于统计权重相等的两个能级,受激发射的概率等于受激吸收的概率;式(1-16)表明每个模式的自发辐射等于一个光子诱导出来的受激辐射,可推广到任意一个模式中,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之比等于此模式中的光子数 q: (1-17) 其中,在一个模式中ρ(v)= qhv。 光谱学上,自发辐射的光称为荧光;光的吸收过程将产生吸收光谱。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呈现出折射、反射、吸收、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依据这些过程衍生出各种光谱法[1.8],如图1.2所示。 图1.2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应的光谱法 随着诸多理论的提出和实验的证明,光作为一种电磁辐射(电磁波),被认为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而光子作为电磁辐射的载体,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在量子场论中光子被认为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依据波长的长短或频率的大小,电磁波谱可大致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将电磁波按其频率或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如图1.3所示为电磁波的频谱分布图。 图1.3 电磁波的频谱分布图(彩图请扫封底二维码) 基于光与物质的吸收过程形成吸收光谱。在此,以分子的吸收现象来解释吸收光谱。分子的整个激发能级包括电子态、振动态和转动态,即 E = Ee + Ev + Er (1-18) 电子态中相同振动态内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转动光谱,如图1.4中(a)所示,此过程只有转动量子数(j)的变化,对应光谱范围从微波到远红外;电子态内不同振动态内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振转光谱,如图1.4中(b)所示,振动和振动量子数(v)皆发生改变,相应光谱范围为红外光谱;如果不同电子态内转动态或振动态之间发生跃迁,如图1.4中(c)所示,电子、振动和振动量子数都发生改变,对应光谱范围为近红外、可见或紫外光谱。分子的振动模式数可由下式描述: (1-19) (1-20) 其中,N 为分子内自由度数。以 H2O 分子为例,N =3,如图1.5所示。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称为本征跃迁(0,0,0→1,0,0),还有其他类型的跃迁,如:基态内的谐频或泛频跃迁(如0,0,0→2,0,0),基态内的和频跃迁(如0,0,0→1,2,1),激发态内的泛频跃迁(如1,0,0→3,0,0),以及激发态内的和频跃迁(如1,2,0→2,3,1)等。 图1.4 电子态、振动态和转动态跃迁示意图 图1.5 H2O分子振动模式及其基态和**激发振动能级分布示意图 显然,构成分子的原子数越多,分子结构越复杂,分子的能级分布就越密集,对应分子的跃迁谱线就越丰富。例如,挥发性有机物所呈现出的光谱分布特性为宽范围的带状结构,无法观测到如大气典型成分等小分子的精细光谱结构。因此,光谱学研究中,需要考虑多个分子的“指纹”光谱特性,精心选择光谱范围,才能实现待研究物质成分的定性识别或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陆同兴,路轶群.激光光谱技术原理与应用[M].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2]周炳琨,高以智,陈倜嵘.激光原理[M].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李传亮.高灵敏光谱技术在痕量检测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4]陈家璧.激光原理及应用[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5]逯美红.激光光谱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0. [6] BAUDELET M. Laser Spectroscopy for Sensing:Fundamental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M]. Cambridge: Woodhead Publishing,2014. [7] DEMTRODER W. Laser Spectroscopy 1: Basics Principles[M].5th ed. Berlin: Springer,2014. [8] DEMTRODER W. Laser Spectroscopy 2: Experimental Techniques[M].5th ed. Berlin:Springer,2015.

作者简介

李劲松,男,博士,1979年11月生,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很好人才计划”英才IⅢ入选者,安徽大学2017~2018年度“三全育人”优选个人),主要从事新型激光光谱与传感技术及应用研究,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曾在法国兰斯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等靠前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海外留学期间主持/参与完成了各类靠前重大科研项目(法俄科学院合作的“福布斯-土壤”(Phobos-Grunt)号火星探测项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和亥姆霍兹联合会资助的高纬度长距离机载大气观察项目、高精度激光雷达探测大气CO2垂直分布项目等)。目前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载人潜水器的深海原位多参数化学传感器研制项目课题1项(课题代码:2016YFC0302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项目代码:61675005;41875158)及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项目(项目代码:1501041136,1508085MF118)等省部级项目多项。以作者/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ACS Sensors、Sensors and Actuators B、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SCI期刊发表JCR二区及以上论文十余篇(含TOP期刊一区3篇,自然指数1篇);封面报道很好论文3篇;授权发明4项,软件著作权3项;2020年入选优选前2%很好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教学方面主持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重量)、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等教研项目十余项,指导研究生16名,培养的2名博士生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奖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