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

1星价 ¥39.6 (5.5折)
2星价¥39.6 定价¥7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2991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0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69299144 ; 978-7-5692-9914-4

内容简介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紧紧围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依次对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举措等方面做出全面解读。《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反映了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新态势,突出了高校思政育人演变的新特征,具有前瞻意义。同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述翔实,可作为相关参考用书。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首章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分别介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三个方面的内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第二章为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次是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的概述、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的现状,以及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的搭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第三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依次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队伍建设理论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策略;第四章为明确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主要任务,依次介绍了丰富高校思政育人内容、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及开拓高校思政育人路径三个方面的内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第五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多样化创新策略,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以及新媒体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目录

**章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第二章 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节 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的概述
第二节 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的现状
第三节 高校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的搭建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节 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理论体系
第三节 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第四章 明确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主要任务
**节 丰富高校思政育人内容
第二节 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第三节 开拓高校思政育人路径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多样化创新策略
**节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第三节 新媒体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路径探索》:  其次,大学生缺失高层次的理想信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利益格局出现了深刻变革,人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更为迫切。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大学生囿于思辨能力和知识储备所限,受社会环境的驱使,更多地将自身利益缩限于个人的物质利益。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目的是追求更好的自身利益和自身发展,这仅是自我理想,而并非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的伟大追求。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偏差。当前,部分大学生受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想及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与我国所推崇的优良传统精神形成对立。部分大学生受多元化价值观和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奢侈浪费、攀比心理等价值观问题,导致“校园借贷”现象时有出现;也有部分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官僚”气息过重,为学生服务意识较弱。  大学生是作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基础知识储备的个体,其知识的吸收和理论的建构不是一个单向度的被动接收过程,而是在对所接触信息的理性选择中发展培育起来的。他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中,都对学生这一对象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拔高,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灌输式德育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往往缺乏主动的学习动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参与感弱,处于被动接受的客体位。他们在课堂上,将“顺从”作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只能跟着课本、跟着教师,尽管发言但不敢“发声”,想象力和个性被压抑,不利于与教师在互动中达成情感共鸣;在以量化考核为标准的“一刀切”评价体系中,片面追求标准答案权威下的高分数,导致学习信息的获得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中情感、思想、技能的多维进步;在社团活动中,受管理体制的束缚,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高校思政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人才的重视、各高校选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标准的规范化,和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培训力度的加大,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对此课程的认同,但仍存在因部分此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尚待提高,而影响了大学生对此课程认同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使命感有待提升  造成部分高校思政课程教师职业使命感有待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部分高校思政课程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理想信念有待加强。专业认同感和专业理想信念是此课程教师爱岗敬业的重要精神支柱,然而现实生活中,一部分教师因对此课程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只把自己所从事的此课程教学看作是谋生手段或一份工作,认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学校、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即可;同时,部分教师因自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对自己以前所学专业和课堂上所讲内容不信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动力。缺乏专业认同感和专业理想信念的教师,是不可能把此课程教学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去追求,从而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的。其次,高校思政课程教师的现实地位有待提高。虽然国家极为重视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思政课程教师较高的理论地位,但现实中此课程部分教师却因此课程受冷落、不被需要,导致其被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所看轻,使他们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关注,感受不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应有的荣誉感,这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自信和教学热情。*后,高校思政课程教师的经济待遇有待提高。虽然高校思政课程教师扮演着道德示范和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等的社会角色,理应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不被名利和金钱所左右,但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作为一名生活在经济社会中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同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和现实需求。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此课程教师所从事的塑造人、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和社科类科研均属于理论性质的,很难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他们所获得的实际经济收益与社会其他行业,或同行业的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此课程教师不仅承担着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且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等的职责,然而他们所获得的报酬和福利待遇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和实际工作量却是极其不匹配的,这会极大地削减他们的工作热情。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