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209663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61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100209663 ; 978-7-100-20966-3
本书特色
一战起源集大成之作了解大战究竟缘何爆发本书把严谨细致的历史叙事与结构化的要素分析融会贯通,展现了一战作为全球化时代大战的不可预知性、整体性和复杂性,显示出诸如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感,不仅颇可一读,而且更可效法! ——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 陈志瑞一战起源是近现代史研究中*复杂的问题之一。英国史学大家詹姆斯.乔尔的这部经典之作将浩瀚纷杂的史料与争论变成了清晰的分析结构,文字间透出的从容、深邃和高度的常识感令人叹服。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徐弃郁迄今为止仍然是系统探讨一战起源这一复杂问题的*佳单卷本著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于铁军戈登·马特尔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他使乔尔的《**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再度成为解释一战为何爆发的*佳研究成果。马特尔不仅使乔尔的研究得以更新,而且对其进行了提升和扩展,这是一次学术研究和编辑天赋的胜利,乔尔一定会为此感到高兴。 ——美国历史学会乔治·路易斯·皮尔奖获得者美国历史学家 小塞缪尔·R.威廉姆森这部集学术性、综合性、精妙分析于一身的著作应作为所有该时期历史研究者以及当今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书。 ——剑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系主任,国际关系史专家 约翰·F.V.凯格尔“一战”的起因可能是所有战争起因中*为混乱的,因此也是迄今得到*多研究的。一场绝大部分人并不真正希望爆发的全面大战究竟缘何成为现实? 在汗牛充栋的一战起因研究成果中,近30年以来*值得称道的作品,当属詹姆斯·乔尔的《**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综合考察评析了近百年来主要的一战起源研究成果,并阐发了独到见解。乔尔首次提出需要研究那些“未言明的假设”,简而言之,就是要考察那些在暗中影响统治者决策,却又并不显而易见的因素。这其中包括社会思潮、民众对政府的影响等在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重要变量。由此,乔尔开创了一战研究的另一个维度,引领了众多后继者。
内容简介
“一战”的起因可能是所有战争起因中*为混乱的,因此也是迄今得到*多研究的。一场绝大部分人并不真正希望爆发的全面大战究竟缘何成为现实? 在汗牛充栋的一战起因研究成果中,近30年以来*值得称道的作品,当属詹姆斯·乔尔的《**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综合考察评析了近百年来主要的一战起源研究成果,并阐发了独到见解。乔尔抢先发售提出需要研究那些“未言明的假设”,简而言之,就是要考察那些在暗中影响统治者决策,却又并不显而易见的因素。这其中包括社会思潮、民众对政府的影响等在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重要变量。由此,乔尔开创了一战研究的另一个维度,引领了众多后继者。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章 导论
第二章 1914年的七月危机
第三章 联盟体系和旧式外交
第四章 军国主义、军备和战略
第五章 国内政治至上
第六章 国际经济
第七章 帝国主义竞争
第八章 1914年的社会心态
第九章 结论
延伸阅读
索引
节选
《**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第三版)》: 由于俄国进行了总动员,德国与俄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迫在眉睫,德国人迫切指望奥地利人在加里西亚战线上担负起他们的责任,对奥地利人对塞尔维亚进行惩罚性远征不再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可是,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一直鼓吹对塞尔维亚采取惩罚性军事行动的康拉德决心完成这个行动。而且他希望德国的总动员也许会分散和牵制俄国人,迫使后者不敢贸然对奥地利采取行动。甚至在战争爆发之前,这两个盟国在军事目标方面的分歧已经十分明显。奥匈帝国的大臣们很勉强地,而且是在德国人的压力之下,在7月31日才提请奥匈皇帝签署进行总动员的命令(尽管直到8月4日才实际上开始动员)。因此,德国于8月1日就对俄国宣战了,而奥匈帝国直到8月6日才对俄国宣战。 尽管有些平民似乎认为动员不一定必然导致战争,但是形势很快就清楚起来,仅仅把德国的军队动员起来,一直剑拔弩张地处于战争的边缘而不打仗是不可能的。德国军队的作战计划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在两线作战,同时跟俄国和法国交战,在挥师向东攻打俄国之前,必须首先打败法国,而且必须速战速决。因此,德军的作战计划是在西线对法国发动进攻时竭尽全力地猛攻。为了快速取胜,德军部队将取道比利时向法国推进。德国的总动员既是对法国的威胁,也是对俄国的威胁,而且意味着战争即将来临,一旦爆发,这场战争必然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全面战争。确实,依据法国与俄国的联盟条约的有关规定,如果德国动员,法国势必动员。可是对避免战争的幻想总是继续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不会立即消逝,人们总是指望也许还能做些什么,避免出现已经采取的军事决策的可怕后果。然而,到了8月1日,甚至连德皇这位德国军队的*高统帅本人都发现,他不可能扭转他手下的将军们启动的作战计划。 在那一天,格雷仍然未能在内阁里就英国站在法国和俄国一边进行军事干涉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意见,并且仍然相信也许可通过恢复俄国与奥地利之间的直接谈判在*后一分钟达成外交解决,他在寻找可能避免德国进攻法国的某种方案,因而避免做出英国政府希望避免的决策。这似乎导致了他与利希诺夫斯基之间的真正的误解。8月1日上午,他的私人秘书威廉·蒂雷尔爵士(Sir William Tyrrell)告诉德国大使,格雷希望在那天下午内阁会议结束以后能够向他提出一个建议,而且他希望这个建议能够避免战争灾难。利希诺夫斯基得出的印象是,如果德国不进攻法国,确保法国的中立,格雷将建议英国保持中立。利希诺夫斯基立即给柏林发电报,三个小时以后又发了第二份电报,内称蒂雷尔后来补充说,即使德国与法国和俄国交战,格雷也将建议英国中立。柏林收到这些消息后兴高采烈,德皇让人端上香槟酒以示庆贺,向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发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私人电报,同时召见德军的总参谋长和陆军部部长。但是,当他要求西线德军应该停止集结,德国陆军的全部力量应该用于在东线攻打俄国时,他发现可行的选择是有限的。小毛奇对他说,他所建议的无法实现,“如果陛下坚持率领全体陆军奔赴东线,他将没有一支能够随时出击的陆军部队,他将只有一支没有后勤支援、混乱不堪的武装人员队伍。”事实上自1913年以来,小毛奇一直认为,只要德国与俄国之间战端一开,英国和法国就会立即干涉。这样一个结论使得德国更加倚重施里芬原先的设计,坚持一开战就以压倒性优势兵力攻打法国的战略。 无论如何,情况很快就清楚起来,威廉二世那口气松得太早了。格雷并没有对自己的建议的后果想透彻,他也没有同法国人商量;英国驻巴黎大使弗朗西斯·伯蒂爵士半夜时分收到格雷的电报,内称:“我认为,只要德国军队在边境上保持守势,法国政府就不会反对我们致力于中立的努力。”此时,这位大使显然惊呆了:“我无法想象,一旦俄国跟奥地利交战,而且遭到德国的攻击,法国始终无动于衷会符合两国盟约中规定的法国对俄国应尽的义务……难道我还需要详细询问法俄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法国对俄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吗?”无论如何,法国在那天下午的3点40分宣布进行总动员。法国的陆军部部长告诉英国驻巴黎的武官:“我们首先依靠我们自己和你们。”因而就像在这场危机中经常发生的那样,形势发展的速度快得超乎政客们的想象。在巴黎的大街上,一个书报亭上张贴着刚刚印刷的动员令,它旁边贴着“公正和平”组织的一张海报,上面醒目地印着该组织的格言:“用战争对付战争。” ……
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尔(James Joll,1918—199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乔尔1947年自牛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史蒂文森国际史讲席教授,1981年退休后,他成为伦敦大学的名誉教授。乔尔研究兴趣广泛,在外交史及**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方面久负盛名,是20世纪*卓越的国际史研究者之一,同时对无政府主义和左派知识分子思想史也颇有研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克尔·霍华德在乔尔去世后评价乔尔的思想时说:“他坚信,历史是由人而不是由无情感的力量创造的。但他也认为,除非也了解塑造人们思想的影响,否则就无法理解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戈登·马特尔(Gordon Martel,1956—),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国际历史评论》的初创编辑之一,专门研究现代战争史及近代国际关系史。 薛洲堂,1955年生,江苏盐城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院和南京大学外文系,曾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系主任,驻印度和智利使馆副武官、武官,出版有多部译作。
-
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
¥23.8¥68.0 -
陌生人的需要
¥17.1¥45.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2.3¥35.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60.8¥81.0 -
(平装)二战战史
¥14.0¥45.0 -
中国历代创业帝王
¥6.8¥2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中国政治二千年
¥9.6¥20.0 -
一臂之间-美国总统保镖回忆录
¥16.8¥4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1.2¥32.0 -
思想与社会
¥11.9¥27.0 -
行省制度研究
¥11.7¥30.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9¥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9.9¥23.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5.7¥49.0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0.6¥28.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1.7¥18.0 -
白人的工资 : 种族与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22.8¥65.0 -
列宁全集·第八卷
¥6.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