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260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2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307226043 ; 978-7-307-22604-3

内容简介

由概念、术语切入研究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及现代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路。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学界的兴起,既有来自海外学术新方法的影响,也是现代学术研究路径在新时期的重新激发。本书从四个方面展现从“新名词”角度探讨文化史现象:(1)词语的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背景下新语输入的一般情形,及其与现代学术转型、话语形成之间的关联;(2)交错的文化史,以“文学”“艺术”“美学”“教育小说”等新术语为例,揭示近代中外文化接触过程中与概念厘析、文化跨语际转移等问题相关的历史内涵;(3)词语、观念与历史,聚焦近代以降中西文学、文化交汇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术语、观念,考析其在跨语际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意义变形与重组,由概念、术语的知识考古展现多面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4)词语翻译与历史重构,由近代中西术语、概念的对译切入,考察词语翻译过程中发生的意义转移现象,由此解析因话语变化而衍生的历史建构问题。

目录

**辑词语的选择 概念词化的知识考古:由词通道 新语创制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 19世纪中后期化学元素汉译原则的形成 第二辑交错的文化史 中日近代术语对接的复象现场与历史经验 ——以“文学”“艺术”“文艺”为例 韩国代中国现代文学家的文学思想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入 文学何以曾“自觉" ——20世纪中国“文学自觉说”的检讨与反思 第三辑词语、观念与历史 从“尔雅之故言”到“著于竹帛” ——“社会学转向”与章太炎的“文学”界定 错位与困境:一份关于“中国文学"的知识考古学报告 “边地”作为方法与问题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余来明,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杰泓,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院,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