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名胜文史摭拾

宁波名胜文史摭拾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64521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84页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2645217 ; 978-7-5526-4521-7

本书特色

本书乃余思穷力竭而作,欲从史料性、可读性、延展性等角度,盘点、展示、介绍宁波之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图文并茂之形式,或与客同吟,或独自浩歌,吟咏千年韵事,唱和宁波声音。亦为贻友朋,问近好,为此滋滋昼夜,衎衎不怠,心有所寄,亲而意远,至今未曾谢幕。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宁波大市范围内的名胜, 包含39篇文章, 介绍宁波历史遗存与文化符号, 提高读者对宁波名胜和文化的认识, 增强宁波民众的地域认同感, 助推宁波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

目录

鼓楼 见证宁波建城历史的遗存 三江口 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亮丽名片 中山路与中山公园 社会记忆和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天宁寺西塔 中国古塔的瑰宝 天一阁·月湖景区 书藏古今,湖揽天地 湖心寺与月湖桥 风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 贺秘监祠·居士林·关帝庙 柳汀现存儒释道祠庙 竹洲 浙东历 的名人与学术重地 银台第 帝师童华的故居 县学街 一条兴学之街 城隍庙 人间福地,天下福祉 天封塔 先于宁波设州建城 药皇殿与药行街 世代中医药人的精神领地 延庆观宗讲寺 四明古刹名寺 天后宫 寄托着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文化 灵应庙 城市中心的神秘古庙 董孝子庙 孝子传说感天动地 南塘老街 宁波人记忆深处的街市 七塔禅寺 城区 保存完整的大规模佛寺 外滩 中西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碰撞 善园 近代宁波帮义商严康懋的道义良知 梁祝庙 一段远古的爱情 唱 走马塘村 中国进士 村 东钱湖 浙江省 大淡水湖 天童寺·阿育王寺 卓然于世,蜚声海内外 它山堰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 章水镇 四明山中奇特秀美的古村落 慈城 江南 古城 郑氏十七房 现存 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招宝山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北仑 山川秀美、人文荟萃的万物之海 奉化溪口 弥勒道场,民国名镇,蒋氏故里 前童古镇 江南不凡古镇的原版 余姚 东南 名邑 河姆渡遗址 宁波文化的重要符号 上林湖越窑遗址 神秘高贵的文化符号 虞洽卿故居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鸣鹤古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象山渔港古城·石浦 美丽的中国渔村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鼓楼唯一见证宁波建城历史的遗存见证了宁波建城历史的鼓楼,其原址、形迹、旧观,迄今已逾1200年。鼓楼又名海曙楼,是唐明州子城的南城门。现公园路一带,则为明州子城所在地,唐宋元明清衙署俱设于此,乃历代宁波政治中心,在宁波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鼓楼既是这一带主轴线交点,也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古人称鼓楼“海气横空,曙色渐吐,当此之时,万象毕聚”,老一辈宁波人则惯用老话“天封塔,鼓楼沿,东南西北通走遍”谓其通达高旷,文人赞曰:举头日近,意状深远,有远古凌霄之姿,何肯为人耳目近玩。位于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域的鼓楼,际海晏河清之会,所处位置不俗,乃境内名胜之地。所在区域商务高度集聚,周边交通极为便捷,过往人流与车辆穿梭不息。这里因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浓重的文化气息,迄今仍为宁波*繁华的地段和*热闹的区域之一。鼓楼面南,是昔日明州子城的南城门,一千多年来从未移位,是地地道道的原址、旧观。鼓楼门前,乃“浙东**街”中山路。鼓楼的北边尽头,则是著名的中山公园。其周边道路,有公园路、镇明路、北大路(今解放北路)、县前街、苍水街、呼童街、孝闻街等。穿过鼓楼的城门往北,即鼓楼步行街,置身其中,宛若游走历史文化曲廊。街中心有戏台,飞阁流丹;两旁商铺,则画阁朱楼;上有天桥横陈,曲廊回护;建筑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居间可自润,亦方便逛游。鼓楼地处鼓楼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五色交辉,八音合奏。映入眼帘者,有阔别已久之技艺与民间老底子百态。行人虽处冗沓,然登楼不乱,越桥不杂;吃客轻身而入,饱腹而出;买卖者温存有情,和善可亲。悠悠童趣,让生活更有滋味;唇齿留香,百姓幸福指数攀升。文人至此,遍地都是斯文;游人往来,直呼七分人挤、三分景迷。与此交会的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宁波老城内保存*为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有“地近文魁连秀水”之美誉,也曾是商贾豪门青睐的风水宝地,至今留存数量众多的古建筑;附近的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名人故居众多,自宋元时起,贵胄、望族多置宅邸于此,遂成甬上仕族府第集中区域。鼓楼范围内,东西两侧原有永丰库、急递总铺、杨刺史祠、邱刺史祠等。永丰库,一座元代大型衙署仓储,现已在原址建成遗址公园,而其前身则是南宋常平仓。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众多遗迹。急递总铺曾设铺司兵,负责投递公文,时可东至城东铺1.5公里,西至新塘铺1.5公里,南至洞桥铺5公里,北至郡厉坛2.5公里。气势雄伟、四面开敞的鼓楼,多筑为古时城门之上方,多放置巨鼓,用作防御、嘹望之高楼,又称谯楼。明代沈一贯《海曙楼记》谓:“门上为楼以望,日谯。”是故,昔日谯楼之上多设更鼓,下通官衢,卫城镇捍,亦壮威仪,遂成一郡伟观。鼓乃群音之首,远古时被尊为通天神器,既作祭祀器具,亦用于狩猎征战,俗可敲打欢庆,雅则上宫廷、人庙堂。而鼓楼之鼓,大多用于装饰或报时,亦作火灾报警等用。“谤有木,谏有鼓,善有旌”,鼓者,也是古代统治者了解民情、体察民隐、颂誉善类的几种方式之一。现今的宁波鼓楼,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城高8米余,门道深16米,门宽约5米,为拱形石构建筑。东北依城墙设踏道,可拾级而登。楼五开间,三层檐歇山顶,高22米余,在古人看来,其高度云到成团,星临可摘。有别于其他城市鼓楼的是,宁波鼓楼在楼顶正中位置,矗立的竟然是一座6米多高的西式钟楼,至此高约28米。钟鼓云乎哉?有说是古今交融,有道是中西合璧,亦有人云甚奇且新。而在大多数宁波人的心目中,观人间万象、容世事万千的鼓楼,华丽奔放,雅洁谨严,是城市历史与现代并存的守护者、见证者和缔造者。鼓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鼓楼”是俗称。其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与宁波建州城的时间一致,为宁波市唯一现有的古城楼遗址。1981年12月被公布为宁波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志》载:海曙楼,俗称“鼓楼”,在海曙区公园路南隅。原为唐长庆元年(821)唐明州刺史韩察所建子城南城门。到了唐末,宁波建罗城(外城),而以原明州城为子城。现如今,唯子城之南城门鼓楼岿然独存,而罗城已荡然无余,只剩城墙条石、城墙砖以及城基和遗址流淌着岁月记忆。鼓楼在五代,置明州望海军,故称“望海军门(楼)”,时为后梁开平三年(909)。到了宋代,改名“奉国军门(楼)”,以藏节度使节钺。后为谯楼,置刻漏。乾道《四明图经》载:“子城,周回四百二十丈,环以水。丽谯揭奉国军之额,太守潘良贵书。……奉国军楼中有刻漏,皇朝庆历年(1041~1048)太守王周重修,是时,王文公安石为鄞宰,尝铭之。其后岁久,差舛不可信。绍兴辛巳(1161),太守韩公仲通访得吴人祝岷,考古制,冶铜为莲漏

作者简介

王国宝: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和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系《甬城街巷》《甬城老字号》《甬城藏书楼》《甬城古港》《甬城千年》和《甬城名医录》(中医卷)第1、2卷执行主编,系《大爱妈祖:妈祖信仰在宁波》主编,编著了《甬城胜迹》,在宁波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