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27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300302775 ; 978-7-300-30277-5

本书特色

★在撰写这部非凡的著作时,托马斯内格尔成功地把一些极少出现在一起的特点结合起来了。本书具有非凡的智力上的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要求作者完全拒绝为其同时代的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所坚持并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一些观念……他精确地将某些哲学怀疑与焦虑结合到一起:人们可以猜想爱思考的非专业人士也能体会到那些怀疑与焦虑,而职业哲学家通常并未充分地处理它们。 查理斯?泰勒(Charles Taylor),《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作者的所有讨论都是清晰的、富有洞见的,其中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讨论打开了哲学思考的新途径……思想的深刻性、论证的清晰性及表达的简洁性在本书中得到了罕见的结合。应该向所有厌烦哲学并对哲学产生绝望的人推荐这本书。 P.F.斯特劳森(P. F. Strawson),《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 ★在哲学主要致力于从技术上讨论深奥问题的这样一个时代,内格尔写出了一本具有全新观点的书。该书讨论的都是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关于世界及我们在世界中的地位的知识有关……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能读懂这本书。阅读该书的人,将对他们许多深刻的信念产生怀疑,思考那些信念的新的可能性,并终会在理智上变得更加清醒。 乔纳森?格洛弗(Jonathan Glover),《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犹如内格尔的推理一样,他的写作风格是清晰的。这种清晰,表明他可以轻松驾驭困难的哲学观念,同时表明他渴望思考它们并将其传达于他人。 《托马斯主义者》(The Thomist)

内容简介

人的自我具有一种分裂的本性,它能超越自己的经验即从客观的观点来思考世界,也能从自身所处的特殊视角即从主观的观点来看待世界。本书旨在处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客观性。客观性无法对世界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解决的方法不是禁止客观化,而是求得客观性与不可还原的主观性的协调,即以本然的观点看世界。作者探讨了这个问题在身心关系、知识与怀疑、思想与实在及道德哲学等方面的表现。作者处理这一问题的独特方法,为哲学探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在形而上学、认识论及价值哲学等领域,本书都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目录

**章导论
第二章心灵
1.物理的客观性
2 精神的客观性
3.他人心灵
4.一般意识
5.客观实在的不完全性
第三章心灵与身体
1.双面理论
2.作为私人对象的自我
3.人格同一性及指称
4.帕菲特
5.克里普克
6.泛心论与精神的统一性
7.进步的可能性
第四章客观的自我
1.是某人
2.语义学的诊断
3.无中心的观点
第五章知识
1.怀疑论
2.反怀疑论
3.自我超越
4.进化论的认识论
5.理性主义
6.双重看法
第六章思想与实在
1.实在论
2.唯心论
3.康德和斯特劳森
4.维特根斯坦
第七章自由
1,两个问题
2.自由
3.责任
4.斯特劳森论自由
5.盲区
6.客观的结合
7.作为自由的道德
第八章价值
1.实在论与客观性
2.反实在论
3.愿望与理由
4.一般性的类型
5.愉悦与痛苦
6.过分客观化
第九章伦理学
1.与行为者的三种相对性
2.自主的理由
3.个人的价值与公正
4.道义论
5.行为者与受害者
6.道德的进步
第十章正当地活着,愉快地活着
1.威廉姆斯问题
2.先驱者
3.五种选择方案
4.道德的、合理的及分外的
5.政治与归附
第十一章 出生、死亡及生命的意义
1.生命
2.意义
3.死亡
参考文献
索引
修订版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定存在应用于自我、现象学性质及其他精神范畴的客观性概念,这是因为,关于在我自己的人格同一性或经验的现象学性质方面所犯的错误的观念,显然是有意义的。我可能错误地记得自己做过一次妙趣横生的讲话,而事实上那次讲话是某个其他的人做出的,但我当时是在场的;我可能错误地以为,我现在尝到的某物的味道同我昨天尝到的味道是一样的;我可能认为我是某个其他的人,但我不是那个人。在这个领域中,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存在现象和实在的区分。只有以这种区分为基础的客观性才必须被理解为与某种主观的事物有关的客观性——精神的而非物理的客观性。  对感觉而言,实在自身就是现象的一种形式,而且这种区分是真实的现象和表面的现象之间的区分。这不可能被某种只类似于普通对象或物理性质的事物所占有,除了它只对一个人是可见的。但是,要正确地对它做出解释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在应用心理概念时所需的客观性条件并不显著地参与那些概念的每一次应用——尤其在**人称中。它们是隐藏着的,因为那些概念似乎是极其简单的。  当一个精神概念看起来简单而又不可分析时,人们在哲学上就很容易认为它指称了私人可理解的某种事物;自我之主观的现象,或者说,现象学的同一性之主观的现象,就是这种事物的现象。我认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Investigations)中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解释精神概念,那么某种私人的东西就作为不相关的东西隐退了,而这表明解释出现了问题。(大约第200~300节)他从感觉方面给出了论证:设计那个论证就是为了表明感觉词汇并不是私人的经验特征或对象的名称,比如说感觉材料就被设想为是这样的。感觉的相似或不同是感官现象的相似或不同,而非某种显现着的事物的相似或不同。  这种论证部分说来是一种归谬法:即使每一种感觉都是关于一种私人的对象或特征的知觉,感觉也不会是这个事物本身,而是它以某种方式对我们的显现。即使这个事物发生了变化,感觉也会保持不变——假如它的显现方式依旧不变的话。因此,对象作为与概念的操作不相干的东西隐退了。(这无须意味着我们的感觉是不可改变的,因为在一种现象和我们关于它的信念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它是感觉词汇所指称的现象本身。)  这个论证的另一方面即通常的私人语言论证,由于太复杂了,以致无法在这里加以充分的讨论。维特根斯坦声称,不可能存在任何关于必然属于私人的经验对象的概念,即关于原则上只能为一个人所发现的一类事物的概念,因为在对这类概念的正确和不正确的诚实应用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差别;这里所谓的正确和不正确的诚实应用,指的是其使用者对其应用规则的坚持或背离。所有概念,包括关于事物如何向我们显现的概念,都必须承认这种差别。  ……

作者简介

托马斯.内格尔( Thomas Nagel ),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他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1963年在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 John Rawls )的指导下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大学。他因在心灵问题上对还原论的批评以及在义务论和自由主义伦理学、认识论、政治哲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颇有创见的理论而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曾获得美国和加拿大古根海默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奖及美国梅隆杰出成就奖等诸多著名奖项。著有《利他主义的可能性》、《人的问题》、《本然的观点》《平等与不公》、《他人心灵》、《*后的话》、《世俗哲学与宗教气质》和《心灵和宇宙》等。译者简介:贾可春,男,1967年生,江苏宿迁人,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教学与研究,有多部译著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