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

包邮中国民俗学

¥49.8 (7.7折) ?
1星价 ¥49.8
2星价¥49.8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4828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208148284 ; 978-7-208-14828-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民俗学”的教学研究,全书从民俗学研究的基本对像——“民俗”出发,结合生动的活态民俗事项,层层解析,对民俗的表层范式、深层结构、本质特征、社会性能、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的缕析,其间不乏一些个人的独特见解。

目录

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和民俗学科的兴起

**章 何谓民俗
**节 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相
第二节 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
第三节 民俗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

第二章 民俗的发生
**节 征服自然与发展生产的需要
第二节 种族繁衍及发展自身的要求
第三节 民众群体心理的认同
第四节 统治阶级思想的渗透与衍化

第三章 民俗的表层特征
**节 不成文(法)的规矩
第二节 程式化的规矩
第三节 民众群体的规矩

第四章 民俗的深层结构
**节 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
第二节 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
第三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第五章 民俗的性能
**节 法约性
第二节 软控性
第三节 本位偏移性

第六章 民俗的传播
**节 超时空的传承
第二节 传承中的变异
第三节 传播的载体与方法

第七章 中国民俗的特点
**节 稚拙古朴源远流长
第二节 神秘奇异巫术性强
第三节 礼俗混同封建味浓
第四节 丰富多彩注重实用

第八章 中国民俗的分类
**节 中国有形物质民俗
第二节 中国人生社会民俗
第三节 中国心意信仰民俗
第四节 中国游乐技艺民俗

第九章 中国民俗学的现实应用
**节 现代的经世济民之学
第二节 民俗与民族精神
第三节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四节 民俗是国家统治管理的软件
第五节 民俗是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柱
第六节 中国民俗对文艺发展的影响
附录一 2006年周庄年俗活动策划
附录二 读《中国民俗》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十二生肖的习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是如此模样?我们把它放回先民生产、生活实践中再度曝光就可显出它的真容。十二生肖,这是我们先民在中华大地上与天地、禽兽争夺生存权利的产物。它是先民借用自己熟识的动物称谓,来命名、计时,标记出生年月的综合性民俗事象。  其间的习俗观念不是单一的,主要由生肖习俗和十二计数习俗合成。我们先看生肖。以动物命名人的属相,是在我们先民与这些动物有了密切关系,关联到我们先民生命存在的首要前提下逐步形成的。马克思在探索人类文化意识生成的历史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要进行的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①人类的文化意识就是在这个历史前提的基点上发生的。为了摄取生存的生活资料,我们的先民便向生存的空间索取,狩猎禽畜,成了主要的活动。在身无利器、变幻莫测的气候和凶猛强健的禽兽面前,先民被迫开启心智,思虑如何能常有禽兽饱食肚腹,*终有了发现:“太古之民,多取天然物为食。禽兽亦天然物之一种也。狩猎时代,于焉仰足,然狩猎不可必得,得之亦不胜劳苦。且今日得之,今日食之,明日苟不从事狩猎,则不得食也。于是积多少之经验,始知牛羊犬马鸡豕等类,易为我所生得者之易于驯服,遂定为家畜之种,常畜之于家。遇狩猎不足之时,取而用之。然后禽兽始为我所常有,种类孳息,不狩猎而饶足。”②即使这样,还是不保险,天公不作美,瘟疫流行,畜养的动物难以幸免,豢养不得法,牲畜还长不大。而这些牲畜的存在,对我们祖先来说,实在是生命攸关的大事,因而产生了矛盾的心理行为,既要吃它们,又对它们顶礼膜拜,祈祀它们能茁壮成长,为人类提供源源不绝的食物、用品。*早的动物信仰禁忌,图腾崇拜就诞生了。毫无疑问,涉及的动物当然是那些*常见的、与人们生活关系*紧密的,如牛马猪羊鸡狗之类。在初民中,它们的价值几乎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这在后期流传的俗信中可以窥见一斑。据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那时民间还将一年之间*新、*美好的日子让位于一些熟悉的动物:大年初一鸡生日;初二狗生日;初三猪生日;初四羊生日;初五牛生日;初六马生日。人对自己却很谦让,放在初七,为人生日。现实中下贱的普通动物被尊之为人之上的生灵。朴素的民俗观念,以形象的譬喻,透现出一个马克思概述的哲理:人类生存的历史前提,是那些供人生存的物质生活本身。它是由远古年代,我们的祖先生存实践中同感意识积淀而成的,动物的特性以及它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们对它信仰崇拜的程度和入选生肖与否的标准。生肖的十二种动物中没有猫,也是由此而造成的。道理再简单明了不过了,中国远古没有现在的猫,现在的猫是后来从国外引进的。我们生活中吃老鼠的猫,*早的故乡在非洲苏丹,后传人埃及,很晚才传到国外,中国当然也在其内。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排次序,猫*后一个到,过了数,或它根本没能去应卯,仿佛是梦幻式的胡言乱语,可这一半是梦,一半却反映了真实。在中国大地上,猫作为人们生活的伙伴,确确实实是后来才加入的。人们与它的关系,远不如牛羊马鸡猪狗等动物亲密,以它作为生肖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德龄女士在回忆清宫廷慈禧太后的生活琐事时谈到,有一次荷兰公使夫人及女儿应邀入宫聊天,慈禧见了她们,一时不知如何启口,便就中国俗套寒暄:长者初见小辈,询问生肖属相,问公使女儿属什么,公使女儿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荷兰民族没有生肖习俗。可是,一国太后、权柄人物问话又不好不回答,她细想自己爱吃鱼,猫也爱吃鱼,就胡语道自己属猫。慈禧是典型的守旧派,根本不了解国外的情况,加之本来就缺乏常识,听说她属猫,更觉诧异。这则笑话反映了慈禧的昏庸、无知,但也从另一个角度透视了猫在中国人心中的传统地位,猫没能列人中国生肖的地位也就不足为怪了。总之,生肖的动物,都是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生存有密切关联的,受到我们祖先敬仰关注。牛马羊鸡狗猪兔自不必再说,龙蛇虎本身就是民族融合中占主流的图腾信仰。龙虽是虚拟的,但它的神秘的权威性已在六七千年前就与我们民族的生存息息相关了。猴类是动物中唯一与人相似的动物,对其示礼,也势在必然。至于鼠,它的德行自然不佳,但要知道,在远古,行动敏捷,双眼骨碌碌会转的生性聪颖的鼠类,和人们内心的向往追求,还是有一致性的。人们恨它,无非是它太能了,常使人们束手无策。同性相斥,可这不能损害它的出众。此外它的体态生理和活动习性,不得不使人侧目相视。

作者简介

  陈勤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对外汉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文艺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十余个国内外科研项目,出版专著9部,编著6部,论文、文章180余篇,其中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图文学二等奖(专著)等省部级以上社科奖7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