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常识
1星价
¥60.0
(7.5折)
2星价¥60.0
定价¥8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608783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68
- 出版时间:2022-07-21
- 条形码:9787517608783 ; 978-7-5176-0878-3
本书特色
200个不得不知的中国古代历史常识。懂点历史,很有必要。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部由名物词语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性读物。主要收录源自古代而现在仍然使用的常用词语,还有少数古代汉语的常用词语,既释今语,更溯古义。书稿中收录的每个文化词语都是某类文化史的一个星点,包含了大量多门类的古代文化常识,分为服饰、饮食、居处、交通、其他等5大版块,内容丰富。每个版块又包含诸多小节,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释读各类文化词语,趣味盎然,引人入胜。书稿中还配有多幅插图,直观展示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蔚为大观。该书图文并茂,突出知识点,强调整体架构,人物与作品并重,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力争既全面翔实,又简明扼要,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名家大家、文学思潮、代表作品、典型流派等囊括在318条常识之中。该书引领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得解惑的快感,又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貌有所认知,堪称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好帮手。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常识200余个,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介绍。该书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三大部分,从上古时期起,到清朝末年止,内容涉及政治、科技、军事、外交、人物、事件等诸多方面,涵盖范围十分广泛。按时代先后的顺序编排,逻辑清楚,条理清晰。史料翔实,阐述精妙,语言生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该书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历史,学好历史,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提升素养。
目录
上古时期
001 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
002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003 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
004 中国龙与龙文化
005 大禹治水
006 夏朝的建立与夏文化
007 夏朝的灭亡
008 商族的起源与发展
009 商朝历史上的五次迁都
010 武丁中兴
011 亡国之君商纣
012 周族的起源与发展
013 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历史功绩
014 周公巩固西周统治的措施
015 周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
016 西周的国人暴动
017 宣王中兴
018 西周的衰亡与平王东迁
019 首霸中原的齐桓公
020 称霸失败的宋襄公
021 建立霸业的晋文公
022 开疆拓土的秦穆公
023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024 卧薪尝胆的典故
025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026 战国七雄与合纵连横
027 长平之战的经过与结局
028 窃符救赵的典故
029 秦始皇灭六国
030 都江堰的修建
031 百家争鸣
032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与战法的变化
033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商业的发展情况
034 井田制及其特点
035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原因及意义
036 焚书坑儒
037 秦都咸阳与阿房宫的建造
038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情况
039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040 破釜沉舟的典故
041 鸿门宴
042 楚汉之争的结局
043 汉高祖诛杀异姓诸侯的原因
044 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原因
045 文景之治
046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047 汉武帝征战匈奴的经过与结果
048 汉武帝独尊儒术
049 新莽政权与王莽改制
050 绿林起义和赤眉起义
051 东汉王朝的建立
052 班超维护西域稳定的贡献
053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
054 三公九卿制
055 汉长安城的建造
056 长沙马王堆
057 张衡在中国科技史上的贡献
058 造纸术的发明
059 汉末黄巾大起义
中古时期
060 曹操统一中原的历史贡献
061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062 吴国对东南地区的开发
063 台湾与祖国大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
064 刘备与蜀汉政权的建立
065 诸葛亮对蜀国的治理
066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067 九品中正制
068 司马家族和门阀士族的形成
069 八王之乱与晋室南迁
070 琅邪王氏对东晋政权建立的贡献
071 匈奴刘氏建立汉国
072 前赵刘曜割据关陇
073 后赵石勒独霸中原
074 慕容氏与前燕王朝的发展与衰落
075 前秦苻氏统一北方
076 淝水之战与前秦灭亡
077 前凉政权的兴替
078 后燕和西燕
079 北燕和南燕
080 后秦的兴亡
081 大夏和西秦
082 后凉和南凉
083 西凉和北凉
084 祖逖北伐
085 桓温的三次北伐
086 宋齐梁诸朝的更替
087 侯景之乱与南朝的衰落
088 北魏统一北方与六镇的设置
089 均田制和宗主督护制
090 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
091 六镇大起义
092 关陇大起义
093 东魏和西魏
094 北齐和北周
095 周武帝灭佛与统一北方
096 佛教的兴起与云冈石窟的开凿情况
097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098 道教的形成
099 隋朝的建立
100 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及经过
101 隋炀帝与大运河的开凿情况
102 隋炀帝征伐高句丽
103 瓦岗军与隋末农民战争
104 从隋大兴城到唐长安城的发展演变
105 李渊建立唐朝的经过
106 秦王李世民在唐朝统一全国过程中的贡献
107 玄武门之变
108 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109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110 贞观之治
111 唐太宗和魏徵的君臣关系
112 贤相房玄龄与杜如晦
113 武则天的皇后之路
114 武则天武周政权的建立
115 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政治
116 无字碑之谜与武则天葬入乾陵
117 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的历史意义
118 唐玄宗与开元之治
119 杨贵妃的人生悲剧
120 杨国忠身死马嵬之变的原因
121 宦官首领高力士
122 安史之乱的真相
123 大唐中兴名臣郭子仪
124 功勋卓著的李光弼
125 藩镇制与藩镇割据
126 泾原兵变
127 二王八司马事件
128 牛李党争的真相
129 中兴之君唐宪宗
130 宦官专权与甘露之变的真相
131 唐武宗灭佛
132 法门寺与奉迎佛骨之争
133 黄巢起义
134 朱全忠建立后梁
135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136 科举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37 唐朝科举考试之宾贡科
138 龙门石窟的开凿情况与佛教的兴盛
139 艺术宝库莫高窟
140 玄奘取经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141 鉴真东渡日本
142 海上丝绸之路
143 王玄策出使印度的意义
144 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
145 十国及其经济文化状况
146 丢失燕云十六州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147 周世宗在国家统一方面所做的贡献
148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近古时期
149 宋朝的建立
150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151 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的原因
152 杨家将故事的真相
153 宋辽“澶渊之盟”的真相
154 西夏政权的建立
155 庆历新政
156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
157 王安石与熙宁变法
158 元祐更化和元祐党争
159 宋金“海上之盟”的真相
160 靖康之变
161 中原人民的抗金斗争
162 抗金英雄岳飞
163 杀害岳飞的凶手
164 金军南侵与采石之战
165 张浚北伐与符离之败
166 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
167 金国的灭亡
168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169 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70 蒙古族的起源及其诸部的统一
171 成吉思汗西征
172 忽必烈与元朝的建立
173 四大汗国与元中央的关系
174 元军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
175 元军对高丽、安南及东南亚诸国的战争
176 元朝对吐蕃实行的有效统治
177 红巾军大起义与元朝的灭亡
178 元代的行省制度
179 元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80 明太祖统治时期的大案
181 靖难之役与明成祖夺位
182 郑和七下西洋
183 土木之变与于谦保卫北京
184 戚继光抗倭
185 明朝的“抗日援朝”
186 明代来中国的传教士
187 建州三卫
188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189 袁崇焕被处死的原因
190 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
191 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
192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193 ?永乐大典? 的编撰与散佚
194 郑成功收复台湾
195 南明迅速垮台的原因
196 清朝巩固边疆、反对分裂的战争
197 康熙皇帝统一台湾
198 权臣鳌拜的倒台
199 三藩之乱的平定
200 康乾盛世
201 朱三太子案
202 摊丁入亩
203 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204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之路
205 和珅的得势与垮台
206 孙嘉淦奏议案
207 天下**廉吏于成龙
208 政治家书法家刘墉
209 纪昀其人其事
210 清朝的文字狱
211 清代来中国的传教士及其贡献
212 年羹尧被贬的原因
213 ?古今图书集成? 和 ?四库全书? 的编纂
上古时期
001 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
002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003 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
004 中国龙与龙文化
005 大禹治水
006 夏朝的建立与夏文化
007 夏朝的灭亡
008 商族的起源与发展
009 商朝历史上的五次迁都
010 武丁中兴
011 亡国之君商纣
012 周族的起源与发展
013 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历史功绩
014 周公巩固西周统治的措施
015 周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
016 西周的国人暴动
017 宣王中兴
018 西周的衰亡与平王东迁
019 首霸中原的齐桓公
020 称霸失败的宋襄公
021 建立霸业的晋文公
022 开疆拓土的秦穆公
023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024 卧薪尝胆的典故
025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026 战国七雄与合纵连横
027 长平之战的经过与结局
028 窃符救赵的典故
029 秦始皇灭六国
030 都江堰的修建
031 百家争鸣
032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与战法的变化
033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商业的发展情况
034 井田制及其特点
035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原因及意义
036 焚书坑儒
037 秦都咸阳与阿房宫的建造
038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情况
039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040 破釜沉舟的典故
041 鸿门宴
042 楚汉之争的结局
043 汉高祖诛杀异姓诸侯的原因
044 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原因
045 文景之治
046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047 汉武帝征战匈奴的经过与结果
048 汉武帝独尊儒术
049 新莽政权与王莽改制
050 绿林起义和赤眉起义
051 东汉王朝的建立
052 班超维护西域稳定的贡献
053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
054 三公九卿制
055 汉长安城的建造
056 长沙马王堆
057 张衡在中国科技史上的贡献
058 造纸术的发明
059 汉末黄巾大起义
中古时期
060 曹操统一中原的历史贡献
061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062 吴国对东南地区的开发
063 台湾与祖国大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
064 刘备与蜀汉政权的建立
065 诸葛亮对蜀国的治理
066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067 九品中正制
068 司马家族和门阀士族的形成
069 八王之乱与晋室南迁
070 琅邪王氏对东晋政权建立的贡献
071 匈奴刘氏建立汉国
072 前赵刘曜割据关陇
073 后赵石勒独霸中原
074 慕容氏与前燕王朝的发展与衰落
075 前秦苻氏统一北方
076 淝水之战与前秦灭亡
077 前凉政权的兴替
078 后燕和西燕
079 北燕和南燕
080 后秦的兴亡
081 大夏和西秦
082 后凉和南凉
083 西凉和北凉
084 祖逖北伐
085 桓温的三次北伐
086 宋齐梁诸朝的更替
087 侯景之乱与南朝的衰落
088 北魏统一北方与六镇的设置
089 均田制和宗主督护制
090 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
091 六镇大起义
092 关陇大起义
093 东魏和西魏
094 北齐和北周
095 周武帝灭佛与统一北方
096 佛教的兴起与云冈石窟的开凿情况
097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098 道教的形成
099 隋朝的建立
100 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及经过
101 隋炀帝与大运河的开凿情况
102 隋炀帝征伐高句丽
103 瓦岗军与隋末农民战争
104 从隋大兴城到唐长安城的发展演变
105 李渊建立唐朝的经过
106 秦王李世民在唐朝统一全国过程中的贡献
107 玄武门之变
108 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109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110 贞观之治
111 唐太宗和魏徵的君臣关系
112 贤相房玄龄与杜如晦
113 武则天的皇后之路
114 武则天武周政权的建立
115 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政治
116 无字碑之谜与武则天葬入乾陵
117 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的历史意义
118 唐玄宗与开元之治
119 杨贵妃的人生悲剧
120 杨国忠身死马嵬之变的原因
121 宦官首领高力士
122 安史之乱的真相
123 大唐中兴名臣郭子仪
124 功勋卓著的李光弼
125 藩镇制与藩镇割据
126 泾原兵变
127 二王八司马事件
128 牛李党争的真相
129 中兴之君唐宪宗
130 宦官专权与甘露之变的真相
131 唐武宗灭佛
132 法门寺与奉迎佛骨之争
133 黄巢起义
134 朱全忠建立后梁
135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136 科举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37 唐朝科举考试之宾贡科
138 龙门石窟的开凿情况与佛教的兴盛
139 艺术宝库莫高窟
140 玄奘取经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141 鉴真东渡日本
142 海上丝绸之路
143 王玄策出使印度的意义
144 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
145 十国及其经济文化状况
146 丢失燕云十六州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147 周世宗在国家统一方面所做的贡献
148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近古时期
149 宋朝的建立
150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151 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的原因
152 杨家将故事的真相
153 宋辽“澶渊之盟”的真相
154 西夏政权的建立
155 庆历新政
156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
157 王安石与熙宁变法
158 元祐更化和元祐党争
159 宋金“海上之盟”的真相
160 靖康之变
161 中原人民的抗金斗争
162 抗金英雄岳飞
163 杀害岳飞的凶手
164 金军南侵与采石之战
165 张浚北伐与符离之败
166 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
167 金国的灭亡
168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169 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70 蒙古族的起源及其诸部的统一
171 成吉思汗西征
172 忽必烈与元朝的建立
173 四大汗国与元中央的关系
174 元军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
175 元军对高丽、安南及东南亚诸国的战争
176 元朝对吐蕃实行的有效统治
177 红巾军大起义与元朝的灭亡
178 元代的行省制度
179 元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80 明太祖统治时期的大案
181 靖难之役与明成祖夺位
182 郑和七下西洋
183 土木之变与于谦保卫北京
184 戚继光抗倭
185 明朝的“抗日援朝”
186 明代来中国的传教士
187 建州三卫
188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189 袁崇焕被处死的原因
190 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
191 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
192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193 ?永乐大典? 的编撰与散佚
194 郑成功收复台湾
195 南明迅速垮台的原因
196 清朝巩固边疆、反对分裂的战争
197 康熙皇帝统一台湾
198 权臣鳌拜的倒台
199 三藩之乱的平定
200 康乾盛世
201 朱三太子案
202 摊丁入亩
203 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204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之路
205 和珅的得势与垮台
206 孙嘉淦奏议案
207 天下**廉吏于成龙
208 政治家书法家刘墉
209 纪昀其人其事
210 清朝的文字狱
211 清代来中国的传教士及其贡献
212 年羹尧被贬的原因
213 ?古今图书集成? 和 ?四库全书? 的编纂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文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研究、宋史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