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泰戈尔卷:戈拉(精装)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泰戈尔卷:戈拉(精装)

1星价 ¥42.9 (6.6折)
2星价¥42.9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7916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52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40791650 ; 978-7-5407-9165-0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系列,泰戈尔的诗歌被人关注,他的长篇小说也 精彩。在市场上属于长销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有志青年戈拉精神世界不断变化,又不断重建的故事。戈拉原先认为,要想让印度从落后贫穷的局面挣脱出来,就必须全心全意地维护其一切,无论是糟粕还是精华,要给予信心,而非嘲笑,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热爱自己的国家。但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改变了他的看法,尤其是在戈拉知道自己并非正宗印度血统之后,面对森严的种族制度,处境越发地艰难…… 此书是泰戈尔*重要的长篇小说,除了批判印度社会的封建陋习,还着重写了几个青年的思想转变、精神成长。泰戈尔在书中呼吁以平和、平等之爱去看待这个世界,以人性之光照耀印度社会,传达着应打破种族世俗偏见,提高妇女地位的理念。

目录

001 /译 序/倪培耕 003 /**章 010 /第二章 017 /第三章 022 /第四章 030 /第五章 036 /第六章 041 /第七章 044 /第八章 049 /第九章 054 /第十章 066 /第十一章 072 /第十二章 079 /第十三章 089 /第十四章 092 /第十五章 103 /第十六章 112 /第十七章 124 /第十八章 137 /第十九章 143 /第二十章 158 /第二十一章 165 /第二十二章 175 /第二十三章 180 /第二十四章 189 /第二十五章 193 /第二十六章 202 /第二十七章 205 /第二十八章 212 /第二十九章 218 /第三十章 225 /第三十一章 231 /第三十二章 236 /第三十三章 239 /第三十四章 243 /第三十五章 247 /第三十六章 254 /第三十七章 260 /第三十八章 269 /第三十九章 274 /第四十章 279 /第四十一章 287 /第四十二章 289 /第四十三章 296 /第四十四章 299 /第四十五章 304 /第四十六章 310 /第四十七章 321 /第四十八章 331 /第四十九章 335 /第五十章 339 /第五十一章 342 /第五十二章 345 /第五十三章 348 /第五十四章 353 /第五十五章 356 /第五十六章 371 /第五十七章 374 /第五十八章 390 /第五十九章 394 /第六十章 407 /第六十一章 412 /第六十二章 418 /第六十三章 426 /第六十四章 437 /第六十五章 450 /第六十六章 457 /第六十七章 461 /第六十八章 474 /第六十九章 483 /第七十章 487 /第七十一章 490 /第七十二章 497 /第七十三章 504 /第七十四章 507 /第七十五章 513 /第七十六章 517 /第七十七章 523 /第七十八章 529 /第七十九章 532 /尾 声
展开全部

节选

第十一章 那一天,哈伦很想在苏查丽达面前把戈拉驳得哑口无言,显显自己的威风。起初,苏查丽达也抱着这样的希望,结果恰好相反。在宗教信仰与社会伦理方面,苏查丽达的看法跟戈拉的看法是不相同的。 可是,她天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情自己的同胞。她并不经常谈论国事。但是,那一天戈拉听到哈伦辱骂自己的同胞突然怒发冲冠的时候,苏查丽达心里产生了共鸣。她还从来没有看见有人那样坚决、那样自信地肯定自己的祖国。我们国家的人,在谈到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时候,一般都表现出一点惋惜之情,仿佛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并非真正怀有信心。所以,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对自己的祖国可以尽情地赞颂,但实际上并不抱信心。可是,戈拉透过自己祖国的痛苦、惨状和软弱,能直接看到一个伟大的真理,因此,尽管他不得不承认祖国的贫穷,但是他对自己的祖国依然非常热爱。他对祖国潜在的力量坚信不疑。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如果接近他,听到他那坚定的爱国的呐喊,也会消除自己的疑虑。与戈拉这样坚定的爱国感情相比,苏查丽达总觉得哈伦对祖国的蔑视是极大的耻辱。所以,她有时也顾不得哈伦的情绪,主动反驳哈伦的看法。 后来,哈伦背着戈拉和维纳耶,恶毒粗鲁地辱骂了他们。苏查丽达听见之后,对他这种卑鄙的行为表示不满,再度站到了戈拉一边。但是,这并不是说苏查丽达对戈拉的反感完全消除了。戈拉那种盛气凌人的野蛮的正统印度教色彩仍然使她很不痛快。她认为,这种正统印度教特征中必然包含着挑战的意味——这并不是真正的信仰所应有的自然宁静的情感,这正好说明对自己的信仰不满意,而只是想伤害别人罢了。 那一天晚上,苏查丽达无论是吃饭还是给丽拉讲故事,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内心深处有一种刺扎似的疼痛的感觉在折磨着她。只有找到刺在哪儿,才能拔出它。那天夜里,她独自一人在平台上坐了好久,想找出让她这样疼的那根刺在何处。在那凉爽的黑夜里,她竭力想驱散心中无缘无故的激愤,可是毫无用处。心灵上的重负压得她直想哭,但是欲哭无泪。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成为**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诗歌是泰戈尔作品中*引人注目的部分,他的小说同样不容忽视。泰戈尔将悲悯的目光投射到印度社会,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纠缠》《沉船》《戈拉》《小沙子》,中篇小说《四个人》《两姐妹》,短篇小说《泡影》《饥饿的石头》等等。 关于译者 唐仁虎,男,1950 年5月生。1970年进入北京大学印地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74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从事印度文学和印地语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博士生导师。翻译出版了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眼中沙》、普列姆昌德的《普列姆昌德论文学》(与刘安武合译)、介南德尔 ?? 库马尔的中篇小说《辞职》等。参加了《印地语汉语大词典》等 7 部大型工具书的编写或词条撰写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