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2175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6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100212175 ; 978-7-100-21217-5

本书特色

这个故事里有痛失所爱,有家国变迁,却不是它独特之处;真正发光的,反而是奇普斯先生总体上并不波澜壮阔的人生。 这是一本精巧的口袋小书,可以装在包里,在任何场所随时阅读。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改编的故事: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师的一生——奇普斯先生确有其人。 小说以极其生动、轻快的笔调描绘奇普斯先生一生在布鲁克菲尔德公学的教书生涯和他的恋爱、婚姻和为人,情意悱恻,妙趣横生。同时,从布鲁克菲尔德这偏僻的一角反映了英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没落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思想的变迁。 整个故事表面上并不跌宕起伏,乍看之下只是一名普通教师的普通一生;但当你打开并让自己沉浸其中,就会感受到奇妙的滋味——我们会在奇普斯先生一生的经历、情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这种共鸣能够洗褪浮躁,让心灵获得平静。无论时代和历史的洪流如何裹挟,我们都要学会过好,至少努力去过自己的人生。

内容简介

小说用极其生动、轻快的笔调讲述了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师的一生。奇普斯先生在作者虚构的一所公立寄宿男校——布鲁克菲尔德公学任教四十三年。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凯瑟琳,并在其帮助下努力克服自己刻板、严肃、害羞的缺点,终于成为了一个成熟、幽默、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成为了布鲁克菲尔德鼓舞人心的教育家。 可惜的是,奇普斯先生的婚姻很短暂,凯瑟琳死于分娩,他自此没有再婚,也没有别的浪漫的兴趣。他继续教希腊语和拉丁语,虽然有调皮的能取悦所有人的幽默感,但却逐渐变得过时,发音陈旧,为自己的孤独感到可怜。 本书细致刻画了奇普斯所经历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事件。同时,书中字里行间也流露出,由于一战而失去安宁与秩序的人们对于和平、繁荣的怀念。小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视作对平淡生活的沉思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译后记 “我们的Mr.Chips”
展开全部

节选

  《再会,奇普斯先生/小书虫系列》:  等你渐渐上了年纪,如果能坐在壁炉边,喝上一杯茶,听着学校在晚餐、点名、上晚自习直到熄灯时候的钟声,那真是惬意之极。奇普斯总会在*后一声钟响后给自家的钟上发条,然后在壁炉前摆好安全网罩,熄掉煤气灯,带本侦探小说上床。他常常一页都没读完便睡着了。这么一下子就安然入眠,倒像是在更深刻地体验所感所知,进行一桩神秘仪式,而不像是切换进了另一个世界——因为他的日与夜,都是梦境。  他是渐渐上了年纪(当然,不是生病)。像梅里韦尔医生说的那样,就是上了年纪,压根没什么病。“我亲爱的朋友啊,你比我身体还好咧,”梅里韦尔医生吮着雪利酒,这么说着,他每隔两星期左右来一次,“你都过了得绝症的年纪啦,你会是少数寿终正寝的幸运老头。当然,我是说,如果你真要翘辫子的话。谁想得到呵,你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老家伙!”然而,奇普斯一旦伤风感冒,或是东风呼啸着掠过这片沼泽地的时候,梅里韦尔又会把维克特太太拉到门厅,小声道:“可得看好他,你知道的。他的肺……会压迫到心脏。他其实没什么毛病——只是老了,但说到底这就是**致命的……”  老了……真是老了。他是1848年出生的,被带去看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时候还是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小孩呢——如今在世的人里也没几个能吹吹这个了。而且,奇普斯甚至还记得韦瑟比掌校时候的布鲁克菲尔德。那更是稀罕了。韦瑟比那时候已经是个老人了,那是1870年,当年爆发了普法战争,很容易记。奇普斯在梅尔伯里公学教了一年书以后,来布鲁克菲尔德应聘。他不喜欢梅尔伯里,那儿的学生把他好一顿作弄。但他几乎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布鲁克菲尔德。他记得面试那天——那是晴朗明媚的六月天,空气里满是花香,球场上板球声噼啪作响。布鲁克菲尔德在对阵巴恩赫斯特,那个校队里有个男孩,胖乎乎的小家伙,打出了漂亮的百分。真是奇怪呵,这些理应尘封的细节竟然栩栩如生。韦瑟比本人是非常慈爱、非常体谅人的,他那时候一定已经生病了,可怜的家伙——因为他在接下来那个暑假就过世了,也就是奇普斯开始任教的**个学期之前。但两人毕竟还是见过面,说过话。  坐在维克特太太家的壁炉边上,奇普斯时常想:我很可能是这世上唯一一个还这么清楚记得老韦瑟比的人了……是啊,一切都宛在眼前。他脑中常常浮现的一个画面,便是夏日里,阳光穿透韦瑟比书房的浮尘。“你是个年轻人,奇平先生,而布鲁克菲尔德是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年轻与年老总是能相得益彰。来把你的热情贡献给布鲁克菲尔德吧,布鲁克菲尔德也会回报你的。别让学生作弄你哦。我猜,嗯,你在梅尔伯里的时候,不是很擅长抓纪律吧?”  “嗯,是,恐怕是不太擅长,先生。”  “没关系,你还那么年轻,这主要是个经验问题。你在这儿还有一次机会呢。教你个窍门,从一开始就要态度坚决。”可能确实是这样。他记得他**次监督自习课,真是一场可怕的考验。那是半个多世纪前,一个九月的黄昏。大礼堂里满是身强力壮的小野人,随时准备扑上来,好像他是可以被合法围猎的对象。他这样一个小年轻——朝气十足的脸庞,竖起的高领,两颊的蓄须(那时候流行这个)——就全任这五百个为非作歹的捣蛋鬼处置了。作弄新来的教师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是让他们倍感刺激的娱乐,也多少是项传统。他们分开来,一个个的都是像模像样的小家伙,但合在一起,就是一群毫不留情、停不下来的暴民。他刚在台上的讲桌前就位,突然一片安静,他皱起眉头,想要掩盖内心的紧张。落地钟在他身后滴答作响,墨水的味道,清漆的味道,道道血红的残阳穿透彩色玻璃窗斜射进来。忽然有人把桌盖板猛地一放。他必须果断出击,必须显示出,他可不容胡闹。“你,第五排红头发的,你叫什么名字?”“科利,先生。”“很好,科利,抄一百行拉丁文。”之后就完全太平了。他拿下了**回合。  多年以后,科利成为伦敦市区的市政官、从男爵,还得了很多其他头衔,他把自己的儿子(也是红头发)送到布鲁克菲尔德来。于是奇普斯说:“小科利,我二十五年前来这里的时候,头一个处罚的学生就是你爸爸。他那时候可是活该哦,你现在也是吗?”大家笑成一片,小科利周日写信回家提到这个故事,理查德爵士读罢也大笑不止。  ……

作者简介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英国小说家,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开始写作。著有《消失的地平线》(1933)、《鸳梦重温》(1941)等。《再会,奇普斯先生》原是希尔顿1933年为英国《不列颠周刊》的圣诞节增刊所作,次年出版单行本。他的小说屡屡被搬上银幕,均大获成功。    李纯一,上海《文汇报》编辑。合译有《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