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95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4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300309514 ; 978-7-300-30951-4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旨在让大学生成为一个感情丰满、境界高远、审美判断力发达的人。我们将和大学生们共同鉴赏中外古今大量的艺术作品,帮助大家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通过本书的学习,希望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产生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从而使人格不断完善。全书共分为七个项目,内容包括:大美的传承:美育与艺术;社会的映像:文学艺术;动人的旋律:音乐艺术;五彩的神韵:绘画艺术;线条的气韵:书法艺术;人生的映像:舞蹈艺术;银屏的天地:影视艺术。我们将共同走进艺术的殿堂,在文学、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影视的世界里畅快遨游。

本教材以依据,以提高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艺术审美和素养为立足点,按模块化编写模式,从音乐、美术、影视、舞蹈等方面,对多门艺术的基本规律与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审美素养,进而发现美、实践美、创造美。本教材适合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鉴赏及美育教材。

目录

项目一大美的传承:美育与艺术001
任务准备001
美的印象001
美的历程003
任务学习005任务一 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005
一、美育的内涵005
二、美育的基本特征007
任务二 艺术作品的审美009
一、表演艺术的审美010
二、造型艺术的审美011
三、语言艺术的审美012
四、综合艺术的审美013
任务评价013
美的探索013
教学评价013
项目二社会的映像:文学艺术015
任务准备015
美的印象015
美的历程016
任务学习022任务一 文学审美的特点与方法022
一、文学审美的特点022
二、文学审美的方法026
任务二 文学名作欣赏029
一、诗经欣赏029
二、唐诗欣赏030
三、宋词欣赏032
四、元曲欣赏032
任务评价033
美的探索033
教学评价033
项目三动人的旋律:音乐艺术035
任务准备035
美的印象035
美的历程036
任务学习041任务一 音乐审美的特点与方法041
一、音乐审美的特点041
二、音乐审美的方法046
任务二 中外音乐作品鉴赏051
一、中国声乐作品鉴赏051
二、中国器乐作品鉴赏052
三、外国声乐作品鉴赏053
四、外国交响乐鉴赏053
任务评价055
美的探索055
教学评价055
项目四五彩的神韵:绘画艺术057
任务准备057
美的印象057
美的历程058
任务学习060任务一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060
一、绘画艺术的分类060
二、绘画艺术的要素063
三、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066
任务二 中外绘画作品赏析068
一、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068
二、西方绘画赏析073
三、中国传统绘画赏析077
任务评价081
美的探索081
教学评价082
项目五线条的气韵:书法艺术083
任务准备083
美的印象083
美的历程084
任务学习095任务一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095
一、五大书体样式及特点095
二、书法艺术语言099
三、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方法100
任务二 书法作品欣赏102
一、隶书美102
二、楷书美104
三、草书美106
任务评价109
美的探索109
教学评价109
项目六人生的映像:舞蹈艺术111
任务准备111
美的印象111
美的历程112
任务学习117任务一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117
一、舞蹈艺术审美概述117
二、舞蹈的艺术特征118
三、舞蹈的表现手段119
四、舞蹈欣赏的要点120
任务二 舞蹈作品欣赏122
一、《工地节奏》122
二、《士兵与枪》123
三、《中国妈妈》125
任务评价126
美的探索126
教学评价126
项目七银屏的天地:影视艺术129
任务准备129
美的印象129
美的历程130
任务学习141任务一 影视艺术的特点及表现手段141
一、影视艺术的特点141
二、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143
任务二 影视作品欣赏147
一、经典电影欣赏147
二、经典电视剧欣赏148
任务评价150
美的探索150
教学评价151
参考文献152
展开全部

节选

一、美育的内涵何谓美育,学界有很多观点值得借鉴。曾繁仁a教授认为:“美育,即通过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情感的陶冶、健康审美力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仇春霖a教授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文化素质,亦即人的完善的人格。仇春霖教授更以宽广的视野指出:美育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还将美化我们人类自身,推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发展。概言之,美育是关于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科学。很显然,美育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更不能简化为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但这些艺术教育又承担着以美育美即“由美的对象产生美”的角色与功能。进一步可以看出,厘清“美育”的内涵,就离不开对“美”的本质内涵的阐释,但自古以来关于什么是美又太难以归结,柏拉图“美是难的”的感叹显现出其中的无奈与困惑。不过,受马克思“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论断的启发,人类何尝不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在建造着社会产品及人自身?“建造人自身”本身就是一个“育”的过程,当然这里更强调以“美”来建造人。“美”是以感性形式存在,显现为看得见的外在符号。这一点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当这种“美”的事物或现象触动我们的情感并使我们感到愉悦或自由时,美感就产生了。我们通过外在符号读到了内在的理念、思想或人之本质力量,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提高我们的心智,完善我们的人格,美化人类自身。所以,一个具有很高审美能力的人,亦即审美情感判断力很强的人,往往会以更合理积极的方式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生存竞争力。早在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就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一文中指出,“美”与“社会交往情欲”带来的“竞争心”密切相关,“竞争心”是自己在人类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方面要比旁人优越的要求,由此会给人带来快乐或生存的资本。所以,我们把“美”的内涵理解为:“美是一种看得见的竞争力。”“看得见”旨在说明美依托一种符号的形式呈现,并且这种符号往往与注意力的吸引密切相关;而“竞争力”的核心则是指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力,即在审美的情感体验中直接渗透着融化了的审美情感判断。所以,这里我们很赞同曾繁仁教授的观点:“审美力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判断力。”审美力彰显着鲜明的人的印记,即人本化特征。基于“美是一种看得见的竞争力”这个认知,我们可以发现美学与同样具有人本化特征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甚至科学技术等存在着诸多交集。由此可以判断,当代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思辨、哲理走向实验和实用,或许审美功利性也体现于此。美育,以美育美,其内涵包含着的是在感性与情感方面对人的教育,直接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力,“审美力”是美育学的基本范畴。所以,我们认为,美育的核心在于让人成为一个感情丰满、境界高远、审美判断力发达的人。美育的终极目的是美化人生,也美化人类自身。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及的“美丽中国”,这里的“美丽”原指生态学概念,但我们也可从抽象化存在论意义来理解:完满、和谐与自由。美丽中国,一切美好生活的实现其根基还在于“美丽人生”上。人生“美丽”了,情感饱满了,审美力提高了,竞争力或软实力的提升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彰显,那人生的或社会的很多目标就可实现,“人生艺术化”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助其实现“美丽人生”,就可让其拥有“美丽大学”:有大德大情怀、有阳光、有温情、有境界、有竞争力、有作为并全面发展。这正是先“立德”后“树人”的成果。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美学是新时代以美育人的根本纲领。二、美育的基本特征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仅具有自己特殊的内涵与目的,而且具有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的特点。(一)情感性情感性是美育的首要特性。所谓情感性,不仅是指美育主要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诉诸人的情感领域来进行的,而且也是指美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在审美教育中,情感并非仅仅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手段,它还是美育直接的目的之一。如果审美教育不能开启人的情感世界的大门,不能引起人情感的触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美育的目的。而在美育中,人的情感一旦被激发起来、活跃起来,就不仅会在受教者的心灵中唤起一种新的力量,使他“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而且会使受教者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由于在美育中所生成的审美感受往往与情感伴随交融在一起,它涉及十分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因而这种情感记忆比普通的记忆要深远得多。美学家蒋孔阳在一篇文章中所谈的一段亲身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1937年,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在初中读书。一天,来了两位抗敌宣传队的队员。他们把全校同学召集在一起,不讲任何一句话,只是唱《流亡三部曲》。先唱《松花江上》,全场唏嘘,无不痛哭;又唱《打回老家去》,全场的情绪立刻为之一振,所有的同学都沸腾了起来,恨不得立刻杀上战场。”(二)审美性审美就其深层的本质而言,乃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自觉和完满人性的展现。因此,美育的效用与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它能培养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崇高感和同情心,这是培养高尚品德的*深厚土壤。而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施教者必须积极引导受教者参与并投入审美活动中。如音乐欣赏,我们如果仅仅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理论,显然是无法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因此,施教者总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策划与组织,引导受教者在具体的作品演绎中去体验、去发现、去领悟。正是在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到审美世界中,在直觉、情感、理性等元素的充分作用下,融入作者的心灵,触摸作品的灵魂,领悟作品的境界,并升华自己的情感与内心世界,*终达成美育的目标。(三)全面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既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理念。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是单纯的“复制”工作,即把前人的文明成果单纯地迁移到受教育者身上,使之成为适应特殊职业要求的工具,更多的是应该把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独立个性的人作为自身崇高的使命,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美育的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德、智、体、劳等教育方式可借助美育的手段、方法来增进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美育又是其他各种教育方式发展的基础。例如德育,在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或在专业课中贯穿课程思政内容,除了向学生讲解政治方向、人生理想、道德标准等之外,还可借助美育的手段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组织学生参观和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优秀传统和爱国主义的理想教育。再如体育,许多体育运动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观赏价值,如体操、跳水、武术等,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表演,帮助学生发现体育运动中的审美因素,能帮助学生更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在“劳动”中播下“美”的种子,通过劳动技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评比劳动成果,使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美,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简介

管阳,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讲授“素描”“色彩”“VI设计”“Photoshop”等课程,参与编写的教材有《网站设计与网站建设实验》《设计素描》《影视鉴赏》。2020年、2021年获得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赛三等奖2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核心论文6篇。2018年获“中国梦 劳动美”陕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职工演讲比赛二等奖;2020年荣获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实践工作坊“优秀指导教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