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无限痴迷:贝托鲁奇电影随笔

我的无限痴迷:贝托鲁奇电影随笔

1星价 ¥31.0 (4.3折)
2星价¥30.2 定价¥7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406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21740660 ; 978-7-5217-4066-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电影爱好者 2.贝托鲁奇粉丝★意大利GB级导演贝托鲁奇电影随笔集 ★梳理诗人之子的电影观念脉络,展示贝托鲁奇作为电影评论人又一面向,侧写一位梦想家卓越、激情并充满创造力的一生 ★永远的戏梦人,顽强地追求着*后的奇迹:在电影和诗歌的无限中,去改变或试图去改变生命的有限。

内容简介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意大利电影大师,他留下了诸多影史经典,多次荣膺国际电影大奖。其作品擅以极具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探索身份、道德、欲望与爱的种种边界。 《我的无限痴迷》汇集了贝托鲁奇从影四十余年中撰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字里行间充满回响和暗示,行文简练而引人遐思,又像他的电影画面一般恣肆而生气蓬勃。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立足于贝托鲁奇自己与其*爱的导演的作品,窥视着自己作为创作者与旁观者的经历,书写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展示了这位电影大师很好、激情并充满创造力的一生。

目录

我不自觉中写成的书 1

电影和诗歌中的无尽 3

幕 前

我出生在一个衣箱里 13

关于我的影片,关于我的电影

用图像作诗 31

镜中的模糊与不确定 34

房间里的整个世界 42

一部电影的梦 50

培根的呼喊独白 52

一个导演的告解 62

幕间:《 一九零零》的双人舞,农民、梦想、社会主义 66

无意识之力 100

走绳索之人的梦 111

沙子做的笔记本 116

今天,我开始为小荧幕拍一部电影 123

某事之梦 125

在威尼斯紧握的拳头 128

大师们和旅途中的同伴

阿蒂利奥·贝托鲁奇之一 135

阿蒂利奥·贝托鲁奇之二 137

让—吕克·戈达尔 140

新浪潮、戈达尔和《电影手册》 145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148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155

恩佐·西西利亚诺 163

赛尔乔·莱昂内 165

詹尼·阿米科 168

恩佐·温加里 170

马尔科·梅拉尼 173

劳拉·贝蒂 175

弗兰科(金)·阿尔卡利 180

朱利安·贝克 183

库布里克的秘密 185

维克托·卡瓦罗 187

菲利普·加瑞尔 189

马修·斯宾德 193

安东尼奥·马尔基 195

假如我是影评人

假如我是影评人…… 199

致《电影 & 影片》的一封信 202

安哲罗普洛斯 207

雷—文德斯 210

马森齐奥之夜 213

埃德加·雷茨 215

罪恶的快乐 217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223

为安东尼奥尼辩护 224

罗伯特·布列松 226

雷诺阿的笑容 229

《舞台春秋》的苦涩泪水 231

马克斯·奥菲尔斯 233

英格玛·伯格曼 238

朱塞佩·德·桑蒂斯 239

文化,这个被政治遗忘的词 240

对 谈

与恩佐·温加里 247

与阿德里亚诺·阿普拉 253

与维姆·文德斯和恩里科·盖兹 257

与菲利波·比安基 270

与斯特凡诺·马拉泰斯塔 279


展开全部

节选

用图像作诗 《死神》(Commare secca) 我在一片巨大的桉树丛里和一个凝灰岩洞穴的里面及外面拍下了《死神》的**组镜头。我试着越过角色的头顶去取全景,然后再像变魔法一样地转到罗马EUR 区1 大楼的特写上。我对这一做法的缘由一直闭口不谈,即便对制片人而言,这也是一个秘密。可能是因为害怕面对郊区那些没有历史的道路,也可能出于一种“仪式感”,总之我希望重拾起数年前——准确来说,是1956 年的那个夏天——的一个被打断的游戏中的规则和情感。其实,我是在一个游戏中发现了自己对电影的兴趣的,那时也是在一片树林里:不是桉树,而是栗树,在帕尔马的亚平宁山脉中无边无际的栗树林。我记得在小演员们的特写画面背后,总有各种枝条和树叶,沐浴在一片柔和的印象派光线中。我独自包揽了全部工作:剧本、导演、摄像和剪辑,怀抱的热爱与一个十五岁的小机械师对他的摩托车齿轮别无二致。我相信自己就是在那时,对电影这种工具有了一种隐约的熟悉感,仿佛与生俱来一般,感到了自己用图像作诗、用摄影作赋的才能。 如今,这种印象转变成了一种关键的意识:对电影和诗歌之间深层关系的意识。在一组摄影镜头里剪辑画面,与作诗时的遣词造句别无二致。我记得,那部小孩在森林里的**次梦幻冒险的影片中,我用诗句的形式写了字幕,而且很押韵。对我而言,电影和诗歌间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的交流,可以概括为:我拍的这部《死神》,从方法上看,完全是赤裸裸的。它在风格和技术(为什么不呢?)上对我有用并让我真正感到必要的唯一装备,就是诗意,如同写诗一般的风格。 《死神》是帕索里尼的主题,赛尔乔·奇蒂和我写了剧本,当时我不知道自己还将执导这部影片。我们比赛般地互相纠正:他修正我对笔下人物的心软,我纠正他那些引人捧腹的过时知识。可是我还是没有拎出真正的主线,没有理清那个内涵丰富多变、难以捉摸的故事的真正意义。当我被举荐去做导演后,我依靠的与其说是逻辑,不如说是诗意,*终独自抵达了终点。至于《死神》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的**感觉之模糊,如同云山雾罩,而随着云雾渐渐散开,我的想法也完全清晰了起来。事实上,电影的主线就像云朵一样,转眼之间烟消云散:某个夜晚,一个贫穷、悲惨的妓女被杀死在台伯河边。官僚机构和警方的齿轮开始转动,但正因为是齿轮,所以只围绕着自身转动。人们调查了动机*明显的凶手。每个嫌疑人都有自己的不在场证明,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这个仅仅为了几百里拉杀人的凶手*终被逮捕,整个故事就此结束了。在我看来,要把这一系列空转里的所有轮齿连接在一起,对照点只能是她,那个死者。让我们用一种叙述性意志,跳过嫌疑人的讲述,在这个女人被杀前,转回来从近处审视她:或许在她的房间里,当她躺在床上,睁眼听着雷声的时候。我们跟着她的动作,看着她卑微而麻利的姿势,靠近咖啡杯,甚至还有发卡,还有她在镜子前,往嘴唇上涂一抹红色的时候。我们检查她的形象,她的衣着。悲剧感恰恰体现在时间的这种盲目前进里;在它奔涌的洪流中,我们察觉不到白昼的节奏,意识不到那些显得永恒而坚不可摧的日常习惯。人类悲剧的名字不叫作命运,而是时间的不可追。

作者简介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意大利电影大师、编剧、制作人,凭电影《末代皇帝》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佳影片与*佳导演、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佳影片、金球奖*佳导演等多项大奖。在2011年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获颁荣誉金棕榈终身成就奖。 文偲 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后获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文化艺术产业管理硕士学位。译有《艺术博物馆》等意大利语艺术科普作品数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