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困者/阑伏

被困者/阑伏

1星价 ¥45.5 (7.0折)
2星价¥45.5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191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21219173 ; 978-7-5212-1917-3

本书特色

哲理小说作家阑伏女士*新长篇力作,俞敏洪、李静、毛大庆联袂推荐。 成长是一个人寻找人生丰盛与完整的旅程,但往往遭遇更多的是困顿和空洞。爱情本身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洞和残缺,但却会带来新的虚空。阑伏以她跨文化的思考,把人生成长和爱情的多面性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在阅读中也许能够观照到自己。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董事长 创始人 俞敏洪 阑伏是一位令我钦佩的女性,她人生阅历丰富,阅读思考涉猎广泛,对人性理解深入而又充满善意。阑伏也是神秘的,她能断然放下前半生从北京大学、沃顿商学院到华尔街的积累,放下喧嚣,沉静地创作出深刻的文学作品。阑伏的丰富与神秘是她创作的宝藏源泉!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永远在寻找归宿的女人,她一路前行,我甚有共鸣,几乎一口气读完。在那些优美的文字里我体验了辽西和澳大利亚大漠的独特风情,也见证了青春的成长与撕裂。期待有机会能亲耳聆听阑伏讲述她心中的秘境。 ——著名电视制片人 主持人 李静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充满困顿与思辨的传奇故事,作品中饱含了广博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于生命本域执着的探索和艰苦的挖掘。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精彩故事,相信你也会在阅读中,找到那个深藏于内心的真实自我。 ——优客工场 创始人 毛大庆 博士

内容简介

兰馨生长于寒冷荒凉的辽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一个贫乏与残缺的世界:寒冬里的高烧是年复一年的噩梦;贫瘠使“吃”成为了生活的核心,也使家庭陷入欺骗的循环,人情凉薄无依;她天资聪颖,充满灵性,却在学校中四处碰壁。长大后,兰馨的生命突然充满了奇迹。她考上了北京大学,赶上了改革开放国运兴起的大潮,加入了人人羡慕的跨国公司。然而,心中的空洞依然无法填满,为此她不知疲倦地寻找生命的丰盛与完整。杰西恰逢其时地出现了,这是一位澳洲犹太人,兰馨与之相恋,并跟随他移居墨尔本。杰西希望引领兰馨看见世界,其实,他有着自己的目的,他需要活在兰馨专注、幻想的眼神里,那是他对生存现实的逃避。二人同游澳洲。在弗林德斯山区——澳洲土著历史“梦幻时光”的圣地之一,这里天人合一的精神氛围与兰馨内在世界里跨越时空的玄妙直觉一拍即合。她感觉这个新的世界也许可以解放她被困的灵魂,生命的丰盛与完整变得触手可及。兰馨与杰西的爱情也终于向前迈出一步,成为了旗鼓相当的一对恋人。而就在兰馨觉得一切向着理想的方向转变时,杰西却突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兰馨发现自己再一次被困,她孤身伫立于墨尔本湿冷的海边。

目录

**部 “梦幻时光”

第二部 辽西

第三部 杰西

第四部 澳大利亚

尾声


展开全部

节选

**部 “梦幻时光” 一 “气势磅礴里怎么可以只有这样的洁净与柔软,而没有骇人的黑暗与不安?” 兰馨低语道,感觉自己似乎正悬在墨尔本的天空里。 此时正是午休的时候,她倚在高阁时装公司三十九层办公室的透明幕墙前,鼻子贴在玻璃上,着迷地看着窗外南大洋上风起云涌、阴晴变幻的戏剧。她已经从北京来到墨尔本几个月了,却依旧会被眼前这常见的变幻所震撼。“这座水晶宫,也不会在梦中幻化成一座烧焦的废墟,将我困在里面吧?”空旷的雪地,焦糊的黑色钢铁,玻璃上肮脏的黑色油污,被困住的窒息,记忆的碎片在她的脑海里闪过……她不由地用鼻尖轻轻摩擦眼前那晶莹透亮的玻璃,仿佛需要确认自己身在何方。 六月初冬,墨尔本时而阴雨绵绵,雾气濛濛,时而雨过天晴,阳光灿烂。从高阁的玻璃窗望出去,越过眼前滩涂平原上蜿蜒平静的亚来河,可以看见不远处旷阔的菲利普港湾及湾外的南大洋。阴雨时,海湾灰雾笼罩,雨雾经常将摩天高楼的上半部隐去,身处在这么高的水晶玻璃楼里,这时就仿佛飘在云雾中。云开日出时,大团的灰白相间的云体翻滚,在海湾里投下巨大的流动的暗影。大自然自己的戏剧,毫不费力地随意换场,几分钟的功夫,兰馨便经历了灰白色神秘的混沌和蓝色明了的开朗。 “这里一天可以经历四季,你如果不喜欢这里的气候,只要等五分钟就好了。”背后传来杰西(Jesse)的声音,他是她的同事,亦是她的情人。 杰西准是注意到她顶在玻璃墙上发呆,才试图用墨尔本老掉牙的笑话与她打招呼。兰馨转过身,对着杰西微笑道:“冬季是我的地狱,可不可以一日只有春、夏、秋三季?” “你担心又要跌进冬季阴暗的病坑里?这里对你来说是新大陆,今年也许会不同。” “嗯,希望是。”兰馨点头回应,顿了一下,像个健忘的人重复车轱辘话,“冬天是一个阴郁的坑,我会越陷越深,还有二十天就是冬至了,到时我会落入坑底——情绪黑暗之至,流感也会乘虚而入。” 像是被自己的咒语击中,在墨尔本海风阴湿、晴雨不定的早冬里,兰馨未能逃脱自幼便困扰自己的寒冷,因重流感而病倒了。但不同的是,她在家休息了几日,竟然很快好了起来,并没有像在中国时一病就是一、两个月。周末时,杰西从城里来看望她,她便决定出去走走,好好看一看新家周围的环境。 兰馨住在近郊的亨利海滩。这里人口不多,沿着海边的高地上有几十栋房子。因为风大浪急,是墨尔本附近冲浪的好去处。除了不多的周末的冲浪者们,大多数居民是殷实的退休者。兰馨来自中国干旱的内地,很少见到大海,被这里狂野的海景所吸引,宁愿每天坐上一个小时的电车进城上班,也要选择住在这里。过去的几个月,她忙着在这个陌生的国家安顿下来,适应高阁的工作环境与要求,大多早出晚归,周末加班,还没有时间真正看看这里的海。 海边天色阴霾,灰云低垂。亨利海滩很宽阔,沿海岸线伸展出去,望不到尽头,像澳洲的许多景观,壮观宏伟得奢侈,却野性不经意地存在着。脚下的白沙,看得出来略粗,散落着一滩滩黑色的枯海藻。沙滩边缘的沙丘上,长着白色的芦苇丛,干黄的芦苇花,一人多高,一排排的,在风中摇曳着。兰馨不由地想起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画笔下的美国乡村——凄凉悲冷的风景中,倔强的生命,带着残缺,在灰白的孤独中平静地生存着,那份平静如此若无其事,足以令观者心中惶恐不安,不断思虑自己是否误解了什么。 风很大,海浪一排排地冲上来,空气中有细沙在飞。兰馨大病初愈,还有些虚弱,被风顶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她赶紧用围巾蒙住脸,又拉紧风衣的领子,紧挽着杰西的手臂,慢慢地向栈桥走去。 墨尔本郊区沿海的小镇一般都不大,没有太多公共设施,但每镇都必有一个或几个栈桥,供居民泊船上岸、垂钓或欣赏海景,相当于镇子的中心。由于亨利海滩的居民与游客都不多,唯一的栈桥渐渐地荒废了,黑色的原木桥延伸到海中百十来米,伫立在惊涛中,饱经风浪拍击,海水侵蚀,浑身看似长了一层灰色的皱纹,桥墩上,盖了一层白花花的贝壳残骸,远远望去,像是满腿疮疤。越往深处走,海风越有力,兰馨被吹得刺激,起了兴,顾不上虚弱的身体,拉着杰西走到了栈桥的尽头。冬天的野桥,空无一人,两人趴在栈桥尽头的栏杆上,望进远处海面上灰濛濛的空虚,就感觉被孤身裹进这灰色的空虚里,没有前方,也没有自己了。 “记得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希思》中说过,栈桥,失望的桥,因为它哪里也到达不了。” 兰馨说,“现在站在这里,也真是这样的感觉。” 杰西一向清澈明了的眼眸转暗了些,略有无奈地牵了牵嘴角。 兰馨是一个无法预计的迷盒,总是能带来惊讶与迷惑,杰西暗忱。*初他在北京雇下她,一路引领她的发展,*后邀请她到墨尔本总部工作,*大的原因,是被她身上那股挡不住的探寻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定所吸引。那时的兰馨,离开大学校园不久,对学术以外的现实世界基本上是无知的,对自知也没有多少意识,因此,她的探寻与坚定大多是力量十足的盲目冲撞。杰西不由自主地想帮助兰馨,想带她走出来,到更广阔的世界看看;也帮助她将自己的能量疏导至舒服的强度,而不是盲目地燃烧自己,对于后面这一点,那时杰西还不知道他是不自量力了。

作者简介

阑伏,自定义为辽西人,自幼喜爱文学、哲学及写作。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就读于美国沃顿商学院。一生阅历丰富,曾长期旅居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现定居香港。职业生涯跨越投资银行、管理咨询公司及跨国消费品公司。 近年来专心于哲理小说与散文的写作。作为公众号“醒狮书院”的主笔,创作有长篇哲理散文《恩典的绿洲》,家庭关系喜剧系列故事《精英主妇》及家庭教育系列散文《精英教育》。参与创作图书《陪着孩子走向世界》,作品曾发表于《团结报》等主流媒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