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851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0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68085144 ; 978-7-5680-8514-4

本书特色

▼ 吕思勉经典断代史之一,深受谭其骧、严耕望等历史学家推崇,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吕思勉曾自评《先秦史》:“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本书为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一部,前部分从三皇五帝到秦灭六国,非常清晰的叙述了中国先秦历史发展脉络;后部分专门将先秦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吕先生通过对先秦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引用资料从神话传说至考古资料,还原了夏商周三代的治乱兴衰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混战,呈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先秦时代。 ▼本版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张耕华教授的指导下,完善文下注,增加导读,以及插图和手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张耕华长期致力于吕思勉遗著的整理工作,对吕思勉著作有极深的研究。本版印制,张耕华教授完善文下注,并撰写导读,引导读者了解、阅读本书,领悟历史和文本本身的精妙。张耕华教授。还提供了吕思勉先生各时期的照片、手稿,此次出版一并付印,留给读者缅怀先生,和感受先生严谨的写作、治学精神。 ▼精装印制,设计大气典雅,采用大开本大字体,既可亲子护眼阅读,又有收藏价值。 吕思勉著作受制于体量庞大,市面上多采用小开本小字号设计以节约成本。本书采用大开本大字体设计,极大提高了阅读舒适度,既不伤眼,还可随书记录笔记,且适合亲子阅读。同时精装印制,设计大气典雅,极有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先生对其也颇为重视,屡次修订,并称:“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民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本书前部分从三皇五帝到秦灭六国,非常清晰的叙述了中国先秦历史发展脉络;后部分专门将先秦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吕先生通过对先秦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引用资料从神话传说至考古资料,还原了夏商周三代的治乱兴衰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混战,呈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先秦时代。

目录

**章 总论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开辟传说

第六章 三皇事迹

**节 纬书三皇之说

第二节 巢燧羲农事迹

第七章 五帝事迹

**节 炎黄之争

第二节 黄帝之族与共工之争

第三节 禹治水

第四节 尧舜禅让

第五节 尧舜禹与三苗之争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迹

**节 夏后氏事迹

第二节 殷先世事迹

第三节 夏殷兴亡

第四节 殷代事迹

第五节 周先世事迹

第六节 殷周兴亡上

第七节 殷周兴亡下

第八节 西周事迹

第九章 春秋战国事迹

**节 东周列国形势

第二节 齐晋秦楚之强

第三节 五霸事迹上

第四节 五霸事迹下

第五节 齐顷灵庄晋厉悼楚共灵之争

第六节 吴越之强

第七节 楚吴越之争

第八节 战国形势

第九节 楚悼魏惠齐威宣秦献孝之强

第十节 齐盡王之强

第十一节 秦灭六国

第十章 民族疆域

**节 先秦时诸民族

第二节 先秦疆域

第十一章 社会组织

**节 婚制

第二节 族制

第三节 人口

第四节 等级

第十二章 农工商业

**节 农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泉币

第十三章 衣食住行

**节 饮食

第二节 衣服

第三节 宫室

第四节 交通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节 封建

第二节 官制

第三节 选举

第四节 租税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刑法

第十五章 宗教学术

**节 文字

第二节 古代宗教学术上

第三节 古代宗教学术下

第四节 宦学

第五节 先秦诸子

第十六章 结论


展开全部

节选

历史果何等学问?治之果有何用耶? 自浅者言之,则曰:史也者,前车之鉴也。昔人若何而得,则我可从而仿效之;若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斯言似是,而实不然。何则?大化之迁流,转瞬而已非其故,世事岂有真相同者? 见为相同,皆察之未精者耳。执古方以药今病,安往而不贻误? 近世西人东来,我之交涉,所以败绩失据者,正坐是也。然则史学果何用耶?曰: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宇宙间物莫不有其所由成,社会亦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异;苟深思之,则知其原因极为深远,虽极研索之功,犹未易窥其万一也。因又有因,欲明世事之所由来,固非推之邃初不可。此近世史家,所以记载务求其详,年代务求其远,虽在鸿荒之世,·而其视之之亲切,仍与目前之局等也。 史事既极繁赜,而各时代之事势,又不能无变异,治史者自不能不划为段落。昔日史家,多依朝代为起讫。一姓之兴亡,诚与国势之盛衰、群治之升降,皆有关系,然二者究非同物,此近世史家,所以不依朝代,而随时势以分期也。分期之法,各家不同,而划周以前为一期,则殆无二致。是何哉?论者必曰:封建易为郡县,实为史事一大界,斯固然也。然封建、郡县之递嬗,其关系何以若是其大?则能言之者寡矣。盖世运恒自塞而趋于通,而其演进也,地理若为之限。以交通之阻隔,乃将世界文化分为若干区;区自有其中心,而传播于其邻近;久之,则各区域之文化,更互相接,而终合为一焉。此前世之行事,可以共征;亦今后之局势,可以豫烛者也。中国地处亚东,为世界文明发原地之一。其地东南滨海;西则青海、西藏,号称世界**高原;北则蒙古、新疆,实为往古一大内海,山岭重叠,沙碛绵延,实非昔时人力所能逾越;东北兴安岭之麓,虽土壤腴沃,而气候苦寒,开拓且非旦夕可期,更无论逾岭而北矣。职是故,中国今日之封域,实自成为一文化区。团结此区域内之人民而一之,而诞敷其文化,则中国民族在世界上所尽之责任也。此一区域之中,事势亦自分难易。内地之诸省及辽宁,久团结为一体,吉、黑及蒙、新、海、藏,则不免时有离合焉。此等皆以大势言之,勿泥。封建废而郡县兴,则我民族团结内地及辽宁之告成,而其经营吉、黑及蒙、新、海、藏之发轫也。其为史事一界画,不亦宜乎? 复次:史材之同异,亦为治史者分画界线之大原因。今之言史材者,固不专恃文字,究以依据文字者为多,科学未兴之时则尤甚。西儒或分书籍为三种:一曰属于理智者,言学之书是也。二曰属于情感者,文辞是也。三曰属于记忆者,史籍是也。吾国旧分书籍为四部。经、子二部,略与其所谓属于理智者相当;集与其所谓属于情感者相当;集部后来,庞杂至不可名状,然其初,则专收文辞,实上承《七略》之《诗赋略》,说见《文史通义·文集篇》。史与其所谓属于记忆者相当;虽不密合,以大致言之固如是。然此乃后世事,非所语于古初。《汉志》,《太史公书》尚附《春秋》之末,更微论秦以前也。吾国史官,设 立甚早,然其所记,与后世史官所记者,实非同物。参看下章。况经秦火,尽为煨烬,谓古书亡于秦火,实诬罔之辞,自汉以后,更无祖龙,汉、隋诸志著录之书,什九安在?况古代学术之传,多在口耳,不专恃竹帛乎? 然史经秦火而亡,则非虚语,以史在当时为官书也。《史记·六国表》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人家之人当作民,此唐人避讳字未经改正者。周室二字,包诸侯之国言,乃古人言语以偏概全之例,非谓周室能尽藏列国之史也。其仅存者,皆附经、子以传,则仍为言学术之书;而私家所称述,更无论矣。史以记载为主,古代之记载,缺乏如是,治古史之法,安得不与治后世之史异?治之之法异,斯其所成就者亦不同矣,此又古今史家,所以不期而同,于周、秦之间,皆若有一界画在者也。 今之治国史者,其分期多用上古、中古、近世、现代等名目,私心颇不谓然。以凡诸称名,意义均贵确实,而此等名目,则其义殊为混淆也。梁任公谓治国史者,或以不分期为善,见中华书局刻本《国史研究》附录《地理年代篇》。其说亦未必然。然其分期,当自审史事而为之,并当自立名目,而不必强效他人,则审矣。言周以前之史,而率约定俗成之义,以求称名,自以“先秦”二字为*当。今故径称是编为《先秦史》焉。太古、中古等名,自昔即无定义,见《诗·甫田》疏。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史学家、国学大师,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开通史著述新纪元”的历史学家,其治史“博通各时代,周赡各领域”,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史学四大家”。 导读介绍: 张耕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又致力于吕思勉遗著的整理工作,已整理出版吕思勉文集十余种。著有《史学大师:吕思勉》、《历史学的真相》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