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

包邮肺癌

¥65.2 (7.4折) ?
1星价 ¥65.2
2星价¥65.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326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030732668 ; 978-7-03-073266-8

内容简介

本丛书以突出补土学术特点为主导,丛书总论主要梳理补土流派理论源流,阐释补土流派理论核心内涵,介绍补土代表医家学术思想,诠释补土理论治法,展示补土典型方剂。各科丛书主要针对各个学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从补土理论的角度进行阐发,包括病理生理、理法方药、治法治则等,并精心挑选各大名家的临床高效、精彩案例,以案说理,突出补土理论特色,便于临床实践运用。

目录

目录
**章 肺癌中医概述 1
第1节 古代医家对肺癌的认识 1
第2节 历代补土医家对肺癌的论述 6
第二章 补土理论与肺癌 34
第1节 肺癌的病因病机 34
第2节 治疗思路 38
第3节 治疗方案 42
第三章 补土理论肺癌运用案例 70
第1节 治疗肺癌术后案例 70
第2节 治疗肺癌术后放化疗后案例 86
第3节 治疗肺癌晚期化疗后案例 107
第4节 治疗肺癌晚期放疗后案例 129
第5节 治疗肺癌并脑转移案例 132
第6节 治疗肺癌并骨转移案例 148
第7节 治疗肺癌并胸腔积液案例 162
第8节 治疗肺癌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案例 172
第9节 治疗肺癌晚期应用靶向药物后案例 178
第10节 治疗肺癌晚期案例 205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肺癌中医概述 第1节 古代医家对肺癌的认识 肺癌发病及死亡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位,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型及并发症。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到中、晚期才出现症状,一般可见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气急、发热、消瘦等症状。 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肺癌这个病名,但有不少类似肺脏肿瘤的记载,肺癌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积、肺岩、肺胀、息贲、肺疽、痞癖、痰饮、咳嗽、咯血、胸痛、喘证、发热、虚劳等范畴。如《素问 奇病论》曰:“病胁下满气上逆 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曰:“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素问 玉机真脏论》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难经 五十六难》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济生方》论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诸病源候论校注 癖结候》曰:“此由饮水聚停不散,复因饮食相搏 ,或胀痛,或喘息,短气,故云癖结。”《东医宝鉴 痈疽》曰:“痈疽发于内者,当审脏腑,如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疽也。”以上这些描述与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 一、肺癌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主一身之气,有卫外功能。六淫邪毒等外侵,或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卫外无力,外邪乘虚而入,或七情内伤、暴饮暴食、劳逸过度等损伤脏腑气血功能,均可致肺病。肺病则气机升降失调,宣肃失司,水道不通,脉络瘀阻,痰瘀毒结而成积块,发为肺癌。 (一)邪毒内侵,肺络受损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六淫之邪、四时不正之气、烟毒秽气及外来毒热等,侵袭肺脏,羁留不去,均可损伤肺络,致瘀血阻络,日久形成积块。《灵枢 刺节真邪》有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 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瘤。”《素问 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功能正常,则卫气固护于外,腠理致密,邪气不能侵害人体,但若肺气虚而卫外功能下降,腠理疏松,皮毛受邪,使得外邪入侵,入里传变,久而发为肺癌。《济生方》云:“忧伤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逆于四时,传克不行,乃留结而为五积。”又云:“积者,生于五脏之阴气也 此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风邪搏之,所以为积为聚也。”《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气主升、主动,具有发散、温煦、推动的化气功能;阴气主降、主静,具有下降、凝聚、收敛形成实质的功能。“阴成形”讲述了阴气形成实体,形成积聚的情况。《普济方》曰:“夫虚劳癥瘕者,皆由久寒积滞。”《诸病源候论 癖结候》曰:“此由饮水聚停不散,复因饮食相搏,致使结积在于胁下,时有弦亘起,或胀痛,或喘息,短气,故云癖结。”《诸病源候论 癥瘕候》所言:“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所生也。”《儒门事亲 五积六聚治同郁断》曰:“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或伤酸甘辛咸之食,或停温凉热寒之饮,或受风暑燥寒火湿之邪。”《诸病源候论 积聚疴结候》谓:“积聚疴结者,是五脏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磐结者也。”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均可导致肺气受损,肺主气功能失调,气机失司,酿生痰瘀,痰热瘀壅结,酿生癌毒,胶结成块,而成肺癌。 (二)正气虚损,脏腑失调 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体弱及年老体衰等均可损伤脏腑功能,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尤以肺、脾、肾三脏为主;脏腑功能虚弱,致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弱,无力抗邪;邪气乘虚而入,留滞不去,阻于胸中,又致水湿内停,聚而生痰,痰阻肺络,痰瘀胶结,从而形成肿块。正气虚损,是肺癌发病的基础,是肿瘤发生的内因。正如《医宗必读》所言:“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景岳全书 积聚》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以上说明肿瘤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外证医案汇编》云:“正气虚则成岩。”《杂病源流犀烛 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曰:“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普济方》曰:“虚劳之人,阴阳虚损,血气涩滞,不能宣通 故成积聚之病也。”《诸病源候论 积聚病诸候》云:“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诸病源候论 虚劳积聚候》谓:“积聚者,脏腑之病也,积者,脏病也,阴气所生也;聚者,腑病也,阳气所成也。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虚凝涩,不能宣通经络,故积聚于内也。”均说明肿瘤的发生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肺癌晚期,患者出现气血阴阳虚损情况,属“虚劳”范畴,如《素问 玉机真脏论》云:“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 ”所描述症状与肺癌晚期症状相似,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诸病源候论 虚劳咳嗽候》中有云:“虚劳而咳嗽者,脏腑气衰,邪伤于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微痛,或惊悸烦满,或喘息上气,或咳逆唾血,此皆脏腑之咳也,然肺主于气,气之所行,通荣脏腑,故咳嗽俱入肺也。”这说明其病机为脏腑气衰,邪伤于肺。以上诸位医家之论述均说明肺癌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密切相关。 (三)痰瘀毒结,形成积块 肺癌是因脏腑虚弱,气血亏虚,邪毒外侵或内生,导致肺气郁闭,宣降失司,聚结成痰,痰凝气滞,郁阻脉络,致痰、瘀、毒等,留滞于肺,久羁不去,凝聚而成,形成积块。《灵枢 百病始生》曰:“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丹溪心法》曰:“人上中下有结块者,多属痰。”又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强调痰浊瘀血互相搏结,从而导致积聚、癥瘕、结块等诸病症的发生。《医宗粹言》指出“若素有郁痰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挟瘀血”。《血证论》载“血病不离水”,“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杂病源流犀烛 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所提到的“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则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气亏虚,邪气内侵,气机不畅,痰血搏结有关,可见肺癌是一个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在肺癌的发病机制中,痰浊、瘀血既是邪毒袭肺、肺失宣降、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正气亏虚、癌毒交结成块的致病因素。因而,在肺癌的发病过程中,痰瘀毒结贯穿疾病的始终。 二、肺癌的治疗 古代文献中记载,在肺癌的发病发展过程中,正邪之气是动态变化的,治疗上提出了分期论治的原则,如《医学心悟 积聚》曰:“治积聚者,当按初、中、末之三法焉。邪气初客,积聚未坚,宜直消之,而后和之。若积聚日久,邪盛正虚,法从中治,须以补泻相兼为用。若块消及半,便从末治,即住攻击之药,但和中养胃,导达经脉,俾荣卫流通而块自消矣。更有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此先后攻补之法也。”《医宗必读》曰:“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说明肺癌初期,肿瘤尚小,正气充足,古人治疗多以攻伐之法为主。《景岳全书》云:“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别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积,速攻可也。”说明在肺癌初期,疾病未久,应速攻其疾,以免养成其势,反以难制。《证治要诀 论证治》曰:“肺积在右胁下,大如复杯,气逆背痛,或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如虱缘针刺,久则咳喘,名曰息贲,宜大七气汤加桑白皮、半夏、杏仁各半钱。”由于正气虚损是肺癌发病的基础,因此在治疗中认识到,应辨清病证之虚实,不可一味攻伐,正如《活法机要 养正邪自除》所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坚破结之药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矣。”说明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当攻补兼施,在攻邪同时需要兼顾扶正,否则“疾似去而人已衰”,扶正尤为重要。《景岳全书 积聚》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可见,肿瘤的发生本于脾肾不足,正气亏虚,人体虚弱,若再遭一味攻伐,脾肾更亏,故配合中药的目的在于恢复正气,攻补兼施,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医宗金鉴 治诸积大法》指出“形虚病盛先扶正,形证俱实去病急,大积大聚衰其半,须知养正积自除”。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扶正甚为重要,如何“扶正”、“养正”、“补益”,改善正气虚损状态是肿瘤治疗中的关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 太阴阳明论》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脾胃具有坤土之德,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 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全面概括了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腐熟运化及水液的输布气化功能。可见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源于脾胃,经过脾胃的运化输布到达周身。《脾胃论》曰:“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脾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营养气血者也。”《兰室秘藏》曰:“脾为血气阴阳之根蒂。”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胃主受纳及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强健,才能化生出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供应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在扶正的过程中,补益脾胃,恢复脾胃运化功能,尤为关键。 《素问 六微旨大论》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丹溪心法 破滞气》云:“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荣卫之所以运转者,此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正气虚衰,气机不行,导致痰饮瘀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久而发为肺癌。因而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祛除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也是治疗肺癌的关键。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升则精气方能输布,胃降则糟粕得以下行。清阳上升,浊阴下降须依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升降出入,气机通畅,才能使得脏腑功能得以运行正常。 李杲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其长于温补脾胃之法,世称“补土派”。“补土派”是中医学术流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学术思想萌芽于古代哲学,肇始于《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发展于仲景,鼎盛于东垣,及至明清,其理论已融入了众医家思想。“土”的概念古而有之,“补”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之一,单纯从字面上解释,“补土”仅仅是一个中医治法的概念,而“补土派”是将“补土”与学术流派结合论述,是以李东垣的学术理论为基础,以调整脾胃功能为方法,以恢复机体健康为目的的学术流派。补土派之“补”,乃扶助脾胃完成其生理功能,这个“补”是调理的意思,而非简单的补益;“土”,言其脾胃气机升降出入之象,而非其脏,“补土派”之“补土”意为恢复中土之气化功能,以推动四维之转动,包括升清阳、除阴火等,不是一个简单的补脾概念。故运用补土理论遣方用药,并非单纯运用温补之药,而是补中有攻,寓攻于补,一些用药看似寒凉,实则法度森严,不离补土理论宗旨。 脾胃位于中焦,通过经络与其他脏腑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脾胃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且可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非独肠胃消化之功能也。所以内伤、外感和其他脏腑疾病都可以影响到脾胃功能,而脾胃病变同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