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终身教育文库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终身教育文库

1星价 ¥54.4 (8.0折)
2星价¥54.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6183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4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48618355 ; 978-7-5486-1835-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这本书是“终身教育文库”中的一种,聚焦于上海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立足于“个人、终身学习提供者、技术与文化、体制与政策”四个维度,从理论研究、历史梳理、事例调查三方面对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历程、现状、未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目前关于学习型城市研究的前沿学术著作。一方面,这本书有利于展示学习型城市建设领域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为更多加入终身教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们搭建学术成长的阶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弘扬上海终身教育发展的本土经验,展现上海在学习型城市建设领域的实践智慧,推动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将学习型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包容与公平的视角,从“个人、终身学习提供者、技术与文化、体制与政策”四个维度出发,对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情况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缘起、政策演进历程与基本逻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本书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学习型城市的分析框架,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上海学习型城市的形成路径和未来发展蓝图,为今后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及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在我国和全球的有效推进与深入推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经验参考。

目录

总序 打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的新窗口 001

序 001

**章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缘起和动力 001

**节 国际理念与城市实践的影响 002

第二节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驱动 014

第三节 新世纪上海城市发展的需求 021

第二章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政策的演进 030

**节 学习型城市建设政策的三个阶段 030

第二节 学习型城市建设政策的基本特征 046

第三节 学习型城市政策演变的逻辑分析 057

第三章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 063

**节 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 063

第二节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现状 075

第三节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案例 094

第四节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 109

第四章 全球视角下的上海特色及其愿景 131

**节 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要求 131

第二节 全球视野观照下的上海特色 138

第三节 上海学习型城市的未来图景 145

第五章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进路径 161

**节 支持每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 161

第二节 提升终身学习提供者的能力 171

第三节 发挥技术运用与文化影响力 182

第四节 创新体制与政策以激发活力 188

结语 200

参考文献 203

后记 213


展开全部

节选

**节?? 国际理念与城市实践的影响 今天,城市无论大小,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城市以各种方式整合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元素,使其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地区、学习型城镇或者其他与学习型城市相关的概念等都沿袭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个体参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必然首先受到终身教育思想全球浪潮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影响 古今中外,来自不同文化的思想引领者都表达了对学习型城市这一概念的支持。诺曼·朗沃斯(Norman Longworth)和迈克尔·奥斯本(Micheal Osborne)指出,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可追溯至柏拉图时期。柏拉图当时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作为一种促使市民贡献于城市的生活和成长”,柏拉图指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赋予公民权力,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结构作出贡献,并在和平与和谐中生活。中国的儒家智慧也倡导和谐地生活。长期以来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们一直希望去创造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许多古老的城市,如威尼斯、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等,都将繁荣、文化启蒙和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公元 900 年至 1300 年,他们也是文化和学习的中心,是真正的“学习型城市”。但是学习型城市理念的正式形成和实践的开展是受到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概念的形成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终身教育的思想*早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当时的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ý)在其 1632 年出版的图书《大教学论》中提到,每个人都应受到充分的教育,各个种族、各个年龄、各种状态、所有性别和国家的人均可以成为受教育者;每个人都应受到全面的教育,在可以使人的本性 达至完美的所有方面。夸美纽斯“充分”和“全面”的教育愿望可以说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初体现,直到今天还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夸美纽斯晚年创作的《人类改进通论》中完整地体现了他终身教育的思想。他将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四级教育制度补充为七级终身教育制度,将人的生命过程分成胎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在 20 世纪初时,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理念中也蕴涵着终身教育的思想。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生长理论”提出,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人类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吸收新的经验,获得持续不断的成长;教育即成长与成熟,应该永远是一个的历程;教育即经验不断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学习可以、也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可 以说,这一理论也是其终身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1926 年,美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埃德华·林德曼(Edard Lindeman)在《成人教育的意义》中提出:“教育应被视为一个终身的过程,把教育仅看作对未知将来的准备,会使教师和学生无奈地陷于知识停滞。”a1929 年,英国学者耶克斯里(Basil Yeaxlee)出版了世界上**部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这一著作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一词。耶克斯利认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 (二)终身教育思潮传遍世界 20 世纪 60 年代起,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逐步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剧变,生存环境的变化使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学习需求。基于当时教育体系和实践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作为对这一环境变化的回应,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再次被提出。 1965 年 12 月,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在巴黎召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的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作了以终身教育为题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了“终身教育”的观点。这次会议还将法文终身教育(l’éducation permanente)一词译成英文(Life-long Education)。此后,这一思潮逐渐开始显现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推广和普及。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在对现代人所面对的各种挑战描述的基础上指出,终身教育是指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一开始到*后结束之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此后,保罗·朗格朗陆续撰写了《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1969)、《终身教育引论》(1970)等著作,向全世界倡导终身教育,并推动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推动终身教育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和政策层面的蜕变,将 1970年定为“国际教育年”,将终身教育作为重要目标加以提出,集中讨论终身教育的相关问题。这一年联合国组织开展了多项与终身教育直接相关的项目。 1972 年,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Edgar-Jean Faure)为首撰写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供组织及其会员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参考。《学会生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在出版后的两年内相继被译成多国文字。“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一条建议的效力在全世界迅速扩展,为日后各国用终身教育的概念对自身的教育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顾凤佳,女,1985年生,上海人。202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科研处,副研究员,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学、教育技术学以及终身教育研究,主持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上海市“晨光计划”、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等10余项,参与撰写学术著作及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