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印象主义(光与色点亮新绘画的世界)(精)

印象主义(光与色点亮新绘画的世界)(精)

1星价 ¥298.8 (6.0折)
2星价¥298.8 定价¥4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85533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开
  • 页数:399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68085533 ; 978-7-5680-8553-3

本书特色

1、 本书为2021年“傅雷翻译奖出版资助计划”图书。 2、一部法国艺术史家对印象主义的新研究!一幅印象主义运动的立体群像! 作者约瑟芬·勒·福尔宛如手中拿着一副由一手材料制成的放大镜,从1855年的世博会开始,将视角控制在印象主义者们的绘画题材、创作方式,以及这场艺术运动的结果与产生影响的范围,对印象主义运动做出完整且真实的还原。在这些描述过程中,作者手中的这副放大镜也折射出当时学院派艺术的生存、当时影响印象主义画家其他的艺术流派,艺术家们接受的绘画训练方式,以及艺术家、赞助人们、艺术评论家之间的往来关系等诸多现状。这些内容在放大之后,宛如一块块色块,足以对印象主义产生新的认知:谁可以被纳入印象主义?其实说法各有千秋;印象主义画家所推崇的户外写生该如何理解?真相也许让人大跌眼镜;如何评价印象主义运动?“印象主义将会是未来的官方人士”……关于印象主义相关的其他问题,书中都有试图还原语境后的结论。 3、本书和《凡·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高更:探寻生命本真之美的倔强灵魂》《夏加尔:守望乡愁与爱的诗人》《卡拉瓦乔:在他的明暗世界中逆行与抗争》《拉斐尔前派:反叛与唯美,梦幻与真实》同为一个系列,采用硬壳+法式护封的工艺,全彩8开,画面清晰,色彩还原度高,能够使读者更完整、清晰地欣赏到西方知名艺术运动的全过程。

内容简介

1874年,为了反对法国沙龙的艺术评判标准,一群艺术家决定团结在一起。这次颇有叛逆意味的举动拉开了西方近代拥有革命性的艺术运动帷幕。而由一位平庸的艺术评论家的讽刺之词而来的“印象主义”,则成为任何喜爱或研究西方美术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的艺术流派。 实际上,印象主义的发展可谓曲折多变。起初,印象主义者们坚持对学院主义的艺术法则嗤之以鼻;他们坚持从1874年开始举办属于自己的展览;他们坚持要户外写生。但很快,一切就发生了变化:有的艺术家中途退出画展,有的艺术家还是把画架搬回了画室。但是,印象主义者们始终坚持改变调色盘颜料排布,并用画笔试图固定对整个世界的短暂一瞥。*终,毕沙罗笔下的柔和乡村风景以及德加笔下芭蕾舞台的光线与演员身上的五彩薄纱,甚至马奈笔下脱去仙衣的平凡女子都进入了博物馆的收藏库。而流派领袖莫奈则在一群美国崇拜者的簇拥下,将印象主义之风吹到大洋彼岸。回顾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我们要承认,诞生于马奈光环下的印象主义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审美秩序的到来! 本书由法国美术史学者执笔,作者试图对那些似乎习以为常的印象派阐释提出新的卓识。另外、本书还充分延展叙述了这场艺术运动的其他层面,如它在其他艺术门类(音乐、文学、摄影、电影)中产生共鸣,以及对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目录

序言 11

背景与模糊

**章 崭露头角 14

印象主义初期 17

一张艺术界的留影:1855年世界博览会 17

传统的*后堡垒:巴黎美术学院 23

户外写生 26

大师的教诲 32

关系网 36

画坛友谊 36

公共咖啡馆与私人沙龙 42

变革中的肖像画 48

不属于任何画派的大师 54

艺术界 58

早期沙龙 58

危机中的官方机构 62

从店铺到画廊 66

新客户、新产品 69

印象主义者的合作公司 77

利益共同体 77

混杂的展览 83

参展画作 86

《日出﹒印象》 94

个体冲击下的团体精神 97

第二章 以画抗争 103

去除不可见 104

真诚令想象过时 110

成规的桎梏 118

客观审视下的人体 123

推翻画类等级制度 128

画类杂糅 128

现代生活的英雄主义 131

风景画:历史画的解药 140

装饰、装饰化、装饰性 148

拒绝理想美 152

世间之人 152

未经整形的身体 160

现代人的服装 169

风景中的人像 175

行业改革 181

至上素描的陨落 181

片段成就画作 186

完成与笔触 192

色斑画派 196

第三章 百花齐放 203

艺术家 205

倾听感受 206

风格就是主题 210

“眼睛,一只手……”:笔触 216

技术创造性 222

理论上的户外 227

窗户 227

重回画室 234

透明与不透明 242

浴女 246

制造难以捕捉 250

世上流逝的一分钟 250

框架,即兴作品 256

系列、重复、版本 264

绽放的色彩 274

色彩的新词 274

洛可可调色板 279

交织的细密笔触 284

东方、野性、原始291

第四章 风流云散296

解散之后298

印象主义者:新的反叛者298

个人策略304

消失、背弃、忠诚310

开始313

被超越的印象主义325

卡耶博特的遗赠:制度化后的印象主义325

印象主义的一笔:新学院主义330

印象主义:年轻人的风格336

前卫派的回击343

国际影响346

榜样输出346

反对与赞成355

本土之光358

呼应、对等、交流366

音乐与文学的回响366

拟画摄影与抓拍371

马奈,电影的发明374

结语《让娜》或印象主义之《春》 378

注释383

参考文献390

索引394

图片来源说明399


展开全部

节选

当人们想到印象主义时,脑海中*先浮现的画面之一,大概就是一片盛放着虞美人的田野。这幅画面虽是自发生成的,倒也分外清晰,就像公众对印象主义的看法一样。不过,正如所有的刻板印象那样,公众的看法也并不可靠。当人们试图近观时,透视变得朦胧起来,情景开始消逝,清晰度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如今处处伴随着“印象主义”一词的模糊,其实正是涵盖了诸多复杂现实的各式标签的特性。问题首先来自画家的归属。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曾不无挑衅地断言,只有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才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印象派画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向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o)请教“印象主义者”一词的确切含义时,后者以“那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创作相同绘画的画家”来作答。这一定义尤其适用于阿尔弗雷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同时又把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排除在外,因为塞尚“一生都在绘制同一幅画作”,而且他“从未画过太阳,只描绘阴天”。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与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在绘画中所展现的对户外场景和风景的漠不关心,也使艺术史学家在他们是否属于印象派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事实上,定义的含糊使任何评论家都能以自己的标准来确定画家是否属于这段历史。印象主义的“法国身份”,则致使流派内的外国画家有时会遭受排挤,如费代里科﹒赞多梅内吉(Federico Zandomeneghi)和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女印象主义者也见证了类似的命运,成为数个世纪以来轻视女性创作陋习的牺牲品。不过,1874至1886年举办的八场印象主义画展,为纠正定义的含糊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框架。查尔斯﹒墨菲特(Charles Moffett)和鲁思﹒伯森(Ruth Berson)通过梳理展览图册、鉴定作品以及整理报刊评论而取得的研究成果,被一些学者称为“革命性的再创作”。得益于他们的出色研究,我们得以更严谨地把握这些画展的背景。印象主义的另一张面孔从这些资料中渐渐显露出来,这张面孔虽不比以前的更加清晰,却展现了更多丰富的细节。一些曾不为人知的画家开始为世人所了解,流派内不同的艺术动向逐渐浮现,人们对绘画之外的艺术创作也开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印象派既无领军人物,亦无先驱。没有哪位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浓缩印象主义运动的美学理念,继而为他人所追随仿效。印象主义是艺术家个体的集合,他们的创作有共通之处,却又各异其趣,这也加大了理解印象主义的难度。尽管如此,印象派历史不能按照将专著结集成丛书的模式来书写,它应当从整体上把握这场艺术运动,却又不失对个体的关注。与此同时,它也应当抽离那些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因素,以求领会集体的动因。在代表新美学之前,印象主义首先更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表达方式,它关乎态度、诉求与志向。我们无法想象那些画作开辟的新视野给同时代人带来的惊愕。如今,印象主义者的视角也成了我们的视角,它渴望创新,熟悉浓墨重彩的世界,并对“瞬间”与“取景”习以为常。当然,*后这两个年代错位的术语特意借自摄影与电影领域。 这一“新绘画”的影响并未持续很长时间。有人偏爱以“新绘画”来指称印象主义,因为早期正面评价印象派的一篇文章正是以此作为标题。7印象主义者在*后一次画展后各奔东西,其中有些人开始朝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还有些人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而经过美化包装后的印象主义则开始受到公众的青睐,并在法国境外传播开来。这一艺术运动所取得的成就如此巨大,以至于文学、电影等其他领域也开始使用“印象主义”一词,因为这个多义的术语也是自由、独立、打破成规、反抗学院派的同义词。凭借其亮丽的色彩、轻盈的笔触、光线充足的氛围以及对瞬间的享乐主义式的欢庆,这一大众的、国际化的印象主义使人逐渐淡忘了艺术家*初的大胆创新与实验。印象主义一开始的激进主张与其*终的变体相去甚远。不过,难道两者就不能平等地声称自己同属印象派吗?印象主义因其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然而,正因为它随处可见,人们反而开始对它视而不见。写作本书的初衷,便是希望能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一艺术形式。 精彩内文(精彩的文字段落): 法语形容词“émergent”意为“露出的”,在物理学中则与光线相关,释作“出射的”。出射光指的就是穿透某一介质后射出的光线。因此,在法语中,同时指代“崭露头角”和“出射”的名词“émergence”一语双关,为艺术史学家在勾勒艺术家发展轨迹时提供了一个绝妙的词汇。尤其在涉及印象主义者时,这个单词可以用来描绘他们的画作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这些画家并不是突然出现在1874年的,他们不像新生儿那样宛若一张白纸,拥有着纯洁无瑕的个性。在以鲜明的风格崭露头角前,这些年轻人曾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这一环境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自然也囊括了当时的艺术、历史与文化。环境塑造、影响、激励了他们,并在他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一张艺术界的留影:1855年世界博览会 1874年齐集在印象主义大旗下的画家大多出生于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8在他们立志投身于艺术之初,也就是当他们开始接受艺术教育时,法国艺术界正面临着各种批评与质疑。1830年的浪漫主义革命是“伟大传统”*后的辉煌一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艺术运动的先锋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树立了“*后一位古典画家”的威望。当时,人们认为失去抱负后的艺术创作因灵感枯竭而日渐衰落。早在1846年,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在评论巴黎沙龙(Salon)时曾如此评价当年的艺术展:“的确,伟大的传统已消逝,而新潮流尚未到来。”9在这个过渡期内,各种趋势与风格使公众陷入困惑,他们再也不能参照学院派历经数世纪建立起来的创作准则了。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画家的技艺依然精湛,不过问题似乎在于他们已失去了创造力。此前各自独立的题材类别间的界限,也开始逐渐淡化。曾被如此看重的伟大的历史画,也逐渐沦落到风俗画的琐碎轶事中。在泰奥菲勒﹒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看来,随着宗教画的倒退,被他称作“无信仰社会避风港”的风景画显得越发重要,其受重视的程度甚至令人不安。这位诗人深信自己正身处“新黎明”的肇端,不过他也承认,混乱裹挟着艺术革新,让人难以看清其走向。“如今,能为艺术所用的仅是一些才思枯竭的构想,它们和艺术的需求已脱节。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界内的担虑、暧昧、弥散、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易变、折中主义、国际性以及在不同可能世界间的游走。从拜占庭风格到银版摄影法,从对手法主义的探索到刻意的粗暴,这些世界包罗万象。大家都觉得可以做些什么,可具体又是什么呢?是要画洗衣女还是林中仙女,脸盆还是英雄,陋室还是奥林匹斯诸神?”

作者简介

作者:约瑟芬·勒·福尔 法国艺术史学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卢浮宫学院研究员。她已出版的几本关于现代绘画的著作有:《拉斐尔,他的生活,他的作品,他的时间》(2012年),《曼特尼亚的工作室》(2008年),《苏珊娜和老人》(2002年),《基督和通奸的女人》(2001年),《花卉绘画》(1997年)。她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重新阅读和解释这些艺术作品。 译者:黄磊 法国巴黎**大学艺术史与考古专业博士,法国巴黎**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专任教师。译著有《委拉斯贵支:凝练繁华世界背后的真实》(已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