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7477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21747799 ; 978-7-5217-4779-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喜欢用新奇有趣的视角来理解厚重历史的大众读者,《历史的细节》《上帝之饮》《上瘾五百年》《驯化》等●一部动物视角的全球史,反人类中心主义,后人类史学力作。 ●狗、马、牛、驴、猪、驼、山羊、绵羊塑造的人类文明史,探讨狩猎革命、农业革命、阶级分化、帝国兴衰、战争胜负、全球化开启、多元文化形成背后的力量。 ●纵观上万年人兽关系的变迁,反思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和当前动物保护的局限性,倡导构建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命运共同体!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重要补充读物! ●综合动物史、气候史、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引用资料丰富。
内容简介
狗、马、牛、猪、驴、山羊、绵羊、骆驼,这8种动物对我们来说都并不陌生,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以及各种作品中,甚至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你可知道,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食物、工具和萌宠,还对整个人类历史有着深远影响。没有它们,人类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它们,就没有人类文明! 大约公元前15000年,一些经常在人类聚落周围捡食剩饭的狼深度融入人类社会,变成了头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狗。随后的1万多年里,猪、山羊、绵羊、牛、驴、马和骆驼先后进入人类社会。 狗与人类合伙打猎,引发了狩猎革命,帮助智人在与其他人族的竞争中胜出。 猪、山羊、绵羊的驯化使人类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定居生活成为可能。财产权和继承权随之出现,拥有动物的多寡成了财富的象征和社会地位的标志。社会分化开始了。 牛是农业经济的引擎,没有它,农耕文明将无法发展。牛还是权力的象征和重要的祭品,在政治生活中起着特殊作用。 驴和骆驼堪称“历史的皮卡车”,它们奔走在丝绸之路和欧亚非三洲的其他商路上,运输商品,传播文化,默默地开启了早期全球化。 马不但是豪华版“皮卡车”,更是战争机器。马拉战车和骑兵的出现改变了战场形势。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不断袭扰牛蹄下的农耕社会。马缔造帝国,马又推翻帝国。 在上万年的时间里,这8种动物不断塑造着人类历史。但到了工业社会,一切都变了。除了狗继续被人类宠爱外,驴和骆驼早已被人遗忘,马在小众体育运动中苟延残喘,猪、牛、羊只是被当成规模化生产的肉食。鲜活的生物变成了冰冷的数字,曾经的亲密关系变成了冷酷无情、唯利是图、麻木不仁。这难道是历史的注定结果?未来的人兽关系将何去何从? 本书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打破人类中心主义叙事,展现了一幅“人类驯化动物,动物又改变人类”的宏大历史画卷,疾呼善待这些人类历史的功臣、构建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命运共同体!
目录
序言 杜君立
前言
作者说明
年表
第 一部分 猎人与猎物
第 一章 伙伴关系
第二部分 和智人一同崛起
第二章 好奇的邻居
第三章 珍爱的狩猎搭档
第三部分 农业革命的引擎
第四章 *早的农场:猪、山羊、绵羊的驯化
第五章 劳作的大地
第六章 圈养危险的原牛
第七章 神圣的祭品和蹄子上的财富
第四部分 早期全球化的启动者
第八章 任劳任怨的牲畜
第九章 历史的皮卡车
第五部分 推翻皇帝的动物
第十章 驯化草原骄子
第十一章 驯马师的遗产:战车与骑兵
第十二章 推翻天子
第六部分 扩张全球贸易的沙漠之舟
第十三章 丝绸之路上的骆驼
第七部分 工业时代:选择性仁慈
第十四章 人类可以主宰动物?
第十五章 “哑畜的地狱”
第十六章 军事癫狂的牺牲品
第十七章 虐待不可或缺之畜
第十八章 杀戮、展示和宠爱
致谢
注释
节选
第二章 好奇的邻居狗—狼? 狼是什么时候变成狗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须求助零散而又极不完整的考古发现,年代越古老的发现,越会给我们带来复杂的科学挑战。简单地说,狗和狼的骨骼究竟要如何区分呢?我们已知的可能由早期的狗留下的遗骸,顶多也只是些残片,无法为研究人员提供清晰的线索。这些残片为我们提供了诱人的动物形象,而它们可能是半狼、半狗的动物。zui早的家犬骨化石可能是比利时戈耶洞的头骨残片,据称可以追溯到大约32 000年以前;另外还有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盗匪洞(Razboinichya Cave)中距今33 000年的牙齿和下颌骨残片,据说其基因与古代的狼只有细微差别。然而,不幸的是,戈耶头骨和人类的居住没有紧密联系,价值不大。所以戈耶狗就是家犬的结论仍然值得怀疑。研究盗匪洞骨化石的遗传学家对他们的发现颇为谨慎,但是狼和人类的紧密互动可能比我们已知的年代要早得多。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更多发现。在欧洲的中部和东部,我们发现了10多处冰期晚期的考古遗址,里面有无数猛犸骨化石。大多数化石位于较高的河道台地上,或水边的低矮山区。这些体格庞大的动物提供了大量食物以及制作工具和装饰品的材料。人们在修建圆顶房屋时,用它们的骨骼做成坚固的框架,再用猛犸皮搭建屋顶。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食用猛犸肉,但他们只能偶尔逮到猛犸,可能采用伏击的方式或趁它们陷入沼泽时将其擒获。然而,大约45 000年前,现代人带来了更加小巧、效率更高的武器,他们能够从更远的距离攻击猛犸。研究古代动物骨骼的专家帕特??希普曼(Pat Shipman)推测,猎人可能也使用了另外一种武器——一种体型较大、形态上有别于狼却类似于狗的动物,其骨骼残片在猛犸屠宰场与猎物骨骼散落在一起。希普曼将它称为“狗—狼”,这种犬科动物有着不同寻常的线粒体DNA,在现代犬类或现代及古代的狼身上都未曾发现过。该物种单体型的雄性可能与母狼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可能就是现代犬类或狼的祖先。这可能就是在驯化方面的早期尝试,但即使留下过后代,数量也很少。在撰写本书时,希普曼的“狗—狼”推论仍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她只是通过研究欧洲各地的骨骼残片得出了这一结论。如果这种“狗—狼”确实存在过,那它们对于追求更大猎物的人类肯定是无价之宝。像狼一样,它们可能会包围笨重的猛犸或其他大块头猎物,大声吠叫,使猎人能够近距离捕杀。它们也可能像看门狗那样,让其他捕食者远离宰割好的鲜肉及附近的居住地。“狗—狼”可能并没有经过专门的狩猎训练,但是它们会像狼那样跟踪并包围猎物,以便有效地猎杀猛犸和其他难以对付的动物。另外,它们也能更好地控制杀死的动物尸体。结果可能导致更多的食物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更多的猛犸屠宰场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体型更大的“狗—狼”也可能将肉食从屠宰场运回营地,不过这纯粹只是一种推测。希普曼的假设以及遗传学家对早期犬类的研究认为,狼的驯化经历过一段很长的过渡期。其间,狼是人类的紧密合作对象, 而不是整天生活在人们身边的家畜。这种假想的“狗—狼”在冰期末期就已经灭绝,因为它们与后来的家犬有着显著的区别。无论它们和人的关系有多么紧密,在那种注定松散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它们为自己的人类邻居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而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对肉食共同需求的基础上。狼是如何被驯化成狗的? 除了“狗—狼”之外,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充分的驯化是如何完成的。可能的情况是,人们收养被遗弃的狼崽,后来它们成为宠物,然后就变成了狗。它们和人类的孩子一起被人抚养长大,然后开始在自己的种群内繁殖“狼宝宝”。经过一代又一代,它们变得越来越像狗。这种假设认为,人们曾经抓到过数量众多的狼崽。但它很少考虑狼在人们身边的行为,以及它们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人们抚养抓来的小狼崽,借机将它们驯化到一定的程度,使它们对人更加亲近,特别是在狼崽只有3个月到8个月大的时候。狗和狼的主要社会关系就是在这几个月中建立起来的。根据生物学家雷蒙德??科平杰(Raymond Coppinger)的研究,驯化的狼会在人面前吃东西,而野狼不会—这是一个重大区别。并不是说驯化的狼崽就会变成狗,因为要真正变成狗,还需要其他关键的适应过程。首先,动物须在家庭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需要它们把自己当成家庭成员,而不是野生动物。同时,狗对压力的忍耐力比狼要强得多,这就意味着,只有极少数狼崽能够成功适应。但是,早期的抚养并不意味着要将它们完全驯化或防止它们逃跑。人和狼都有非常相似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的运转以家庭生活和有效的交流为中心。这种生物特性可以帮助有抗压能力的狼更好地适应家庭生活,与人和谐相处。并不是每只幼狼都能轻易融入由人而不是狼主导的社会中。那些无法适应的好斗分子肯定会被杀掉,或者被驱赶到野外。狼变成狗的过程既是生物进程,也是一个社会进程。转变过程部分涉及饮食的改变。狗和人都是杂食动物,但是驯养的幼狼须适应由碎肉和素食构成的饮食。它们无法学到对野狼来说再平常不过的集体狩猎技巧。它们的食物要么来自人的施舍,要么来自被随意丢弃的剩食,要么来自自己捕捉的小型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这种独自狩猎的嗜好很可能成为与人类合作的关键技能。从不同来源获取各种不同的食物,需要费尽心机和耐心恳求。这样的饮食状况很可能导致体型变小,以适应环境,减少对营养的需求。就个体而言,狼很容易适应狗那样的生活,但是,它们要怎么延续自己的血脉呢?它们和野狼交配的机会非常有限,特别是因为大多数狼群不允许外来者与头狼和其他成年野狼交配。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它们只能在人类的屋檐下和同属于家养的狼进行交配。zui早的狗进入了新的栖息地,并得以迅速传播,填补了一个新生态位,这也是性早熟带来的优势。从严格的生态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这看成一种狼向人类社会殖民的行为,而后来它们就演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狗。家犬进入性成熟期比野狼要早得多。因此,与狼相比,它们的个头逐渐变小,外表也更显稚嫩,这种趋势随着数量的增长进一步加快。人类学家达西??莫里(Darcy Morey)雄辩道,对早期的狗来说,好的策略就是“以zui快的速度和zui多的数量繁殖健康的狗崽,然后让它们到外面去传播”。狼加入人类社会,变成驯养的狗,并在欧洲、欧亚大陆、东亚,甚至喜马拉雅等广阔区域(见插叙“狗、狼和DNA”)的许多地方及不同场合与人类建立起紧密的关系。狼的驯化是一个扩散的过程,是一个直接和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人和动物世代为邻,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形成了非正式的紧密关系。人们通过仪式和对其他生灵深深的敬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关系。
作者简介
布莱恩??费根(Brian Fagan,1936—),世界知名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人类学荣休教授,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博士,曾任赞比亚利文斯顿博物馆史前馆馆长。2017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授予费根“世界考古论坛奖”的“终身成就奖”。费根著作等身,已出版图书40余本,发表论文上百篇。他是《世界考古学》《美国考古学》等期刊的特约编辑,也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大英百科全书》的考古学顾问。费根擅长将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尤其重视气候、动物、海洋等自然力量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他的《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世界史前史》《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小冰河时代》《大暖化》《海洋文明史》《掠夺尼罗河》等10余部代表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进击的海洋》《克罗马农人》《长夏》等。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之余,费根还乐于向公众传播考古学和人类学知识。他曾担任BBC、雷电华和许多好莱坞纪录片制作公司的顾问。1995年,他担任Time-Life电视台《失落的文明》系列纪录片的高级顾问。1996年,他因“坚持不懈向公众传播考古学”获得了美国专业考古学家协会授予的“杰出公共服务奖”。同年,他因在教材编写、大众写作和媒体活动上的贡献,获得了美国考古学会的“会长奖章”。1997年,他又获得了美国考古学会的“公共教育贡献奖”。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