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医 日出篇
读者评分
5分

大医 日出篇

豆瓣9.0分!大医若史,以救人之仁术,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

1星价 ¥78.8 (7.3折)
2星价¥78.8 定价¥108.0
商品评论(2条)
zmm***(三星用户)

亲王开始走纪实文学路线了,故事性和以前不同,但我大受震撼

2023-10-22 17:11:34
0 0
mao***(三星用户)

一直想买的一套书,优惠价格买了。

一直想买的一套书,优惠价格买了。

2023-05-29 12:17:4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1857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8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32185719 ; 978-7-5321-8571-9

本书特色

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这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一九一〇年这一个关键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学医有什么用?能不能救中国?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了生动具体的回答。
本书以中国红十字会一所医院的成立和发展,以小见大,侧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医学艰难创建和发展的过程,筚路蓝缕、救民为国的艰难与曲折。
作者马伯庸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吸收、借鉴了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学术成果,走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大医》不仅立体呈现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且通过红会代表性人物沈敦和、张竹君、颜福庆等的人道活动,再现中国红十字运动的绰约风采,人物思想饱满,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亲切真实,栩栩如生。他们的开拓精神与人格魅力,值得后人景仰和传承。与红会总医院息息相关的方三响、张希、姚英子、农跃鳞等,命运多舛,经历曲折复杂,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正折射出近代社会多事之秋、多灾多难的时代特征。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感知时代跳动的脉搏以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捆绑”,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人道主义共振共鸣,跌宕起伏,扣人*弦。
全两册大护封包装,附插图10张。

内容简介

《大医·日出篇》是马伯庸2022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大医·破晓篇》续作。

自强不屈,力从地起,这是医者寻觅救国之法的渐悟心路。

大医若史,以救人之仁术,见证大时代的百年波澜。

进入民国之后,大时代的浪潮非但未曾平伏,反而日渐波涛汹涌。二次革命、五省大旱、关东大地震、淞沪会战,一次又一次把方三响、孙希和姚英子等红会医生抛至风口浪,磨砺其技术,锤炼其心志。随着抗战爆发,中国陷入至暗时刻,三个人原本迷茫的前路,在痛苦与抗争中陡然变得清晰起来。如何真正拯救四万万同胞的生命?这无数医者为之寻觅多年的答案,即将喷薄而出。

“扫却当途荆棘刺,三人约议再和同。” 三人坎坷而光荣的一生,终将迎来一轮红日,照拂在中华大地每一个人的身上。

节选

上海七月的落雨,向来极有风格。行人走在街头,会感觉像在无数张蜘蛛丝网之间穿行。每一滴雨水都仿佛抹过一层南洋树胶,简直黏腻到可以拉出一条丝来。
这样的雨打在身上,再被蒸蒸的热力一烘,会把皮肤上的毛孔全数糊住,瘙痒难耐,却怎么也撕扯不开。
尽管人间已变作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这黏糊糊的夏雨也依然故我,没有任何改变。此刻一男一女正撑着一把大油伞,在雨中驻足仰望,望向眼前一栋二层小楼。
这小楼矗立在十六铺太平码头的旁边,毗邻里马路尽头。整个楼的外形像一座腰圆式的欧洲戏院,可细处依旧是中式的雕栏画窗。在小楼的进口右侧,有一面迎墙,墙面上还残留着层层叠叠的海报碎片与糨糊痕迹,上方是“改良新舞*”五个阳刻大字。
虽说此时小楼里空无一人,但能想象到,昔日这里是何等辉煌热闹。
“这个新舞*呢,可是有年头了。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的时候,为了振兴南市华埠,李平书、姚伯欣、沈缦云,还有我爹,几个上海绅商创办了振市公司,他们为了聚敛人气,特地投资建了这么一座戏楼——这里排演的都是新式戏,什么《黑籍冤魂》哪,什么《波兰亡国惨》哪,夜夜客满,生意旺到烧蜡烛。”
伞下的姚英子说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距离辛亥已经一年半了,她容貌俊秀依旧,只是头发没梳成*行的名媛高髻,反而剪了个齐耳短发,透出一丝锐利与干练。
“既然那么热闹,怎么现在还关张了呢?”方三响撑着伞,瓮声瓮气地道。他的身量比之前又高大了几分,站在英子旁边,两人简直就像是一个女香客和庙里的泥塑金刚像。
“他们可不是关张,是搬家啦。新的戏楼在露香园九亩地,等回头建好了,我请你们去看。”
姚英子见方三响兴趣缺缺,又热情地介绍道:“蒲公英,你是没去看过。这个戏院跟茶园里那种四方戏*不一样,是按照欧美戏院来建的,里头有机械转*,有顶棚变灯,还特地从东京请来布景师呢,舞*效果老嗲的。”
“日本人的东西呀,那我不要看,你叫孙希来陪好了。”
姚英子知道他对日本人恨意深重,道:“你老闷在宿舍里头,要发毛病的。再说了,别的地方就算了,这里的戏你可是一定要看的。”
“为什么?”
“这个新舞*的东家,是姓夏的四兄弟。四兄弟里的老二叫夏月珊,老三叫夏月润,都是革命党。辛亥大战,陈其美只身前往江南制造局劝降,结果被里面的守军扣押。多亏了这两兄弟冒险潜入工厂放火,又趁乱打开大门,让革命军一拥而入,这才奠定了胜局。就连孙先生都特意撰文表彰呢。”
方三响恍然道:“噢,原来是革命元勋的产业,那自然要支持一下——啊?你说你在南市盘下一栋房子,不会就是这里吧?”
姚英子微抬下巴:“要不我怎么会讲起新舞*的掌故呢?他们搬了新家,我就把这旧址的房子盘下来了,做学校——革命元勋的产业,那自然要支持一下。”
她学着方三响的腔调,而后嘻嘻一笑。方三响本来还想问问价钱,嘴唇嚅动几下,终究没吭声。
两人正聊着,第三个人从另外一个方向缓步走来。他没有方三响那么高大,但四肢更为匀称修长,手里撑着一把伦敦绅士常用的黑面绸子伞,小*地遮住那一身笔挺的蓝灰西装。
“孙希,你辰光倒踩得蛮准嘛。”姚英子说。
伞边一抬,露出一张戴着金丝圆镜的俊朗面孔。

作者简介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盾新人奖得主。
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大医·破晓篇》《长安的荔枝》《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