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411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010241142 ; 978-7-01-024114-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相关机构及学者始终突出政治站位,着力凸显扶贫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真实记录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在民族贫困地区的成功实践,深刻阐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十八洞村的扶贫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实践经验。 “志属信史”,内容权威。志书的权威性表现在“官修”传统、“官书”性质。本书中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是要经过官方组织力量进行认真调查和核实的,重要数据均来源于官方,而且历时四年的调研、编写和修改,得到了当地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以及十八洞村人的参与。 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本书聚焦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是中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影,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千年未有之巨变,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 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作用,出版价值巨大,社会效益显著。

内容简介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成功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成就和经验,是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在民族贫困地区的成功实践,是全国脱贫攻坚和反贫困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充分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 本书是献礼党的二十大的一部精品志书。“志属信史”,本书集中展现了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在民族贫困地区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成就和经验,充分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彰显十八洞村勇担首创之责、敢作首创之为的政治担当,是全国脱贫攻坚和反贫困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十八洞村的村情村貌、民族风俗、民间艺术、乡村旅游事业及脱贫攻坚大事记,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沧桑巨变。

目录

精准扶贫**村

基本村情

建置沿革

地域区位

自然村寨

自然环境

人口民族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

社会事业

村民生活

村级管理

精准扶贫

进准识别贫困对象

精准制定扶贫规划

精准发展致富产业

精准改善安居环境

精准提供公共服务

精准创新帮扶机制

精准脱贫

社会反响

新闻报道

文艺创作

文学创作

美术音乐作品

村寨风光

山峦

峡谷

溶洞

田园

苗寨风俗

民间信仰

民间禁忌

服饰习俗

苗寨食俗

农耕习俗

居住习俗

节庆习俗

婚嫁习俗

生育习俗

丧葬习俗

民间艺术

民间传说

苗语苗文

民间谚语

苗族舞蹈

苗族戏剧

民间乐器

苗族歌曲

民间工艺

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

旅游规划

红色旅游

生态旅游

民俗体验游

旅游产品

旅游服务

特色美食

乡贤巧匠

大事纪略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精准扶贫 20 世纪90 年代,十八洞村还是个典型的山区深度贫困村,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苕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翻山越岭十八洞,洞洞藏着酸和痛。”一曲苗歌真实地反映了十八洞群众的贫困生活。 2013 年11 月3 日16 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在施成富家院坝上(现精准坪广场),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与村民促膝谈心,共同商量脱贫致富办法。在这里,总书记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此后,十八洞村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2016 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出列,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摇篮”。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村级样本。 现在,十八洞村的乡村游、猕猴桃种植、苗绣、山泉水等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村民脸上写满了幸福。苗歌唱道:“山青青,路宽畅,十八洞的今天变了样……” 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乡村振兴,续写首倡地样本。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2014年春节期间,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入户调查摸底、召集群众座谈商议的基础上,制定《十八洞村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办法》,提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七步法”“九不评”(城镇购有商品房的不评,违反计生政策的不评,打牌赌博成性的不评,不务正业的不评,不赡养老人的不评,阻挠公益事业建设的不评,全家外出务工的不评,家里有拿工资的不评,拥有经营性加工厂的不评)标准。对识别出的贫困对象进行建档立卡,“ 一户一策”逐户制定脱贫措施。根据识别办法,十八洞村共识别出贫困户136 户533人(录入系统533人,另有9人无身份证,无法录入,共有542人)。 十八洞村贫困户多数是因经济条件、工作能力、家庭结构等致贫。因缺乏资金和技术致贫的贫困户有64 户,家庭成员生病或残疾的贫困户有24 户,家庭成员年老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有38 户,供养子女读书造成贫困的有10 户。根据贫困原因,将贫困户识别为因劳动力缺乏无能力型、因疾病折磨负债型、因缺乏技术不善经营型、因供学支出负担过重型4 种类型。 贫困原因 十八洞村民贫困,原因较多。其一,交通不便是主要原因,以往仅有两条山路与外界相连,交通不便,村民出行极不方便。其二,观念落后、思想保守,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观念,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其三,产业单一、耕地匮乏。土地资源缺乏,全村耕地面积为817 亩,人均耕地仅有0.83 亩;耕地面积有限且分散,80%用地处于600 ~ 850 米海拔上,整体坡度较大。收入来源单一,以传统水稻、玉米种植和家畜、家禽养殖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持生计,生产结构简单。其四,村内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村民用电、用水极不稳定;电源单一,水电站发电量小,无法保证正常用电;取水以山溪水和地下水为主,多靠扁担挑水;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配套。2011—2012 年,湖南省民委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先后整合资金500 余万元,实施村道、机耕道、水渠、村部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因该村地域广、居住散,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如人饮工程管网老化严重、信息网络入村建设无实质性进展等。其五,产业结构层次低,处于低层次的传统农业阶段。加之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大范围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市场风险频发,效益低下。

作者简介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室,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地方志编纂室 1958年6月,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成立,1979年率先在全国恢复地方志工作,1985年11月独立建制为正厅级单位。2019年机构改革,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更名为省地方志编纂院。2021年,根据工作需要,湖南省委决定恢复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作为议事协调机构,主管全省地方志工作,内设机构4个,分别为: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省志工作部、市县志工作部、年鉴工作部;二级机构1个:湖南省地方文献研究所,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室、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地方志编纂室,均接受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业务指导和督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