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和立本——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

中和立本——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

1星价 ¥85.3 (7.9折)
2星价¥85.3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591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100215916 ; 978-7-100-21591-6

本书特色

纵览一代史学大家哲学思考,领会千年传承的“中和”之道本书援引了丰富的经典文本,超越道学与变法两种研究范式,以“中和”概念贯穿各大命题,为读者细致而全面地呈现了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哲学领域的重要成就,在对其学理脉络的梳理中,揭示了过去常为人忽略的深刻洞见,复现了司马光的思想图景,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超越道学与变法两种研究范式,直面千年以来颇有争议的司马光哲学文本,以“中和”范畴为统领对司马光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重构与新的诠释。通过对北宋儒学发展多元路径的考察,发掘出司马光崇尚荀扬的独特为学进路。作者基于儒家内圣与外王之道的理论贯通和中和哲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发掘出司马光以《潜虚》为纲,以“气”为基点,以“中和”贯穿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建构特点,复现了司马光的思想图景,揭示其“气体中和”“天人衡中”“以中为念”“王霸并行”等理论追求。

目录

前言
一、既往研究的检视
二、主要论争
三、“中和”与司马光哲学思想的重构

**章 司马光中和哲学的形成
**节 理论背景
第二节 心路历程
第三节 为学进路

第二章 万物祖虚,气体中和
**节 “万物祖于虚,生于气”
第二节 气以成体
第三节 “阴阳之间必有中和”

第三章 相分相感,天人衡中
**节 常道与神理
第二节 天人和合
第三节 “修道以俟命”
第四节 “圣人不占”

第四章 体性中和,善恶相兼
**节 “体以受性”
第二节 “性以辨名”
第三节 “性善恶混”
第四节 “情道一体”

第五章 以中为念,修身齐家
**节 守中和之心
第二节 养体以致中和
第三节 心体中和
第四节 齐家以中

第六章 中和损益,王霸并行
**节 “中和之政”的理想
第二节 “仁、明、武”的君道论
第三节 “王霸无异道”
第四节 中和礼法
第五节 “守道不守法”

第七章 司马光中和哲学的回响与流变
**节 涑水后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二程的批评与回应
第三节 朱熹对“中和”的检讨与发展
结语:司马光哲学的历史定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余蚤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之旨未达,而先生没。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而问焉。钦夫告余以所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一日,喟然叹曰:“人自婴儿以至老死,虽语默动静之不同,然其大体莫非已发,特其未发者为未尝发尔。”自此不复有疑,以为《中庸》之旨果不外乎此矣。后得胡氏书,有与曾吉父论未发之旨者,其论又适与余意合,用是益自信。虽程子之言,有不合者,亦直以为少作失传而不之信也。然间以语人,则未见有能深领会者。乾道己丑之春,为友人蔡季通言之,问辨之际,余忽自疑斯理也,虽吾之所默识,然亦未有不可以告人者。今析之如此其纷纠而难明也,听之如此其冥迷而难喻也,意者乾坤易简之理,人心所同然者,殆不如是。而程子之言出其门人高弟之手,亦不应一切谬误,以至于此。然则予之所自信者,其无乃反自误乎?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然后知情性之本然,圣贤之微旨,其平正明白乃如此。而前日读之不详,妄生穿穴,凡所辛苦而仅得之者,适足以自误而已。至于推类究极,反求诸身,则又见其为害之大,盖不但名言之失而已也。于是又窃自惧,亟以书报钦夫及尝同为此论者。惟钦夫复书深以为然,其余则或信或疑,或至于今累年而未定也。夫忽近求远、厌常喜新,其弊乃至于此,可不戒哉!暇日料检故书,得当时往还书稿一编,辄序其所以而题之日《中和旧说》,盖所以深惩前日之病,亦使有志于学者读之,因予之可戒而知所戒也。独恨不得奉而质诸李氏之门,然以先生之所已言者推之,知其所未言者其或不远矣。壬辰八月丁酉朔,新安朱熹仲晦云。  由上可见,朱熹早年的中和思想曾有过两次重要演变,**次即序中所谓“一日谓然叹日”的见解,学者一般称为“中和旧说”(王懋竑《年谱》以中和旧说悟于乾道丙戌,故亦称“丙戌之悟”);第二次即序中所说“己丑之春”的“冻解冰释”,一般称为已丑之悟。在这一过程中,客观的宇宙论背景始终是朱子探讨中和问题的基本立场;而将未发已发统一于自然的气化流行也始终是其“中和旧说”的核心;受到张械质疑后,他又将张械得之于湖湘学派的心与性之体用形着关系直接附会于他的宇宙论之形上形下关系,然后再通过程颐所谓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问”,一并推及于心性情关系,于是形成了心性情之三分而又体用两层的格局。这一过程,诚如其后来在《答何叔京》一书中所说的,“性、情一物,其所以分,只为已发末发之不同耳。若不以未发已发分之,则何者为性,何者为情耶?仁无不统,故恻隐无不通,此正是体用不相离之妙。”显然,他从宇宙论的角度来理解未发已发关系,进而将心性问题对象化,并以形上与形下分解的方式进行论证,这也就是朱子“中和新说”的基本结论了。

作者简介

  魏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黄河文化与二程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河南省二程研究会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元明清哲学,曾在《孔子研究》《宋史研究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参与或主持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先后获得中央编译局青年优秀论文奖、河南省教育厅及社科联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