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诤之辩-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无诤之辩-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1星价 ¥26.4 (8.0折)
2星价¥26.4 定价¥3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805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3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101080599 ; 978-7-101-08059-9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印顺法师关于学术批评与讨论的文字,所涉均为佛学研究之重要问题,包括《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批评胡适禅宗研究的《神会与坛经》,与太虚法师进行商讨的〈敬答议印度之佛教〉,与默如法师讨论的〈大乘三系之商榷〉、〈读大乘三系概观以后〉等。以《无诤之辩》为书名,则表明了作者对学术批评和讨论的根本态度。

目录

一 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一 引言
二 佛法与玄学
三 人世与出世
四 融会与附会
五 空宗与有宗
六 性相与体用
七 心与物
八 相似证与颠倒说

二 神会与《坛经》
一 问题的提起
二 评“更无可疑的证据”
三 评“很明显的证据”
四 评“*重要的证据”
五 提出我的“*重要的证据”
六 何必大吹大骂

三 评《精刻大藏缘起》
四 空有之间
五 敬答《议印度之佛教》

六 大乘三系的商榷
一 论前泛说
二 成立三系的根本意趣
三 怎样来分别三系
四 通释诸问

七 读《大乘三系概观》以后
一 三宗立名
二 空与有
三 名义的商榷
八 佛法有无“共同佛心”与“绝对精神”
九 与巴利文系学者论大乘
十 禅宗是否真常唯心论

十一 谈人世与佛学
一 序起
二 大乘精神——出世与人世
三 佛教思想——佛学与学佛
展开全部

节选

  《新论》以“即用显体”为宗。以为“万变不穷的宇宙,自有他的本体。不承认他有本体,那么,这个万变的宇宙,是如何而有的”?“宇宙如何显现,是需要说明的。我们于此,正要找得万化的根源,才给宇宙以说明。否则,不能餍足吾人求知的愿欲。”《新论》“体用说”的根本假定,根源于满足求知的愿欲,为了给宇宙以说明。然而,释迦说法,不是为了如何说明宇宙,如何满足求知者的愿欲。相反的,遇到这样的玄学者,照例是默然不答——“无记”,让他反躬自省去!  释迦见到了众生的自相残杀,人生的困恼苦迫,于是乎出家、成佛、说法。佛法的动机,不外乎为己的“出离心”,为他的“悲愍心”。所以释迦的教化,不是为了少数玄学者的玄谈,而是普为一切众生的依怙。依佛法,此现实的苦迫,惟有从察果明因中,正见苦迫的原因何在,而后给予改善,才能得到苏息。所以佛法的中心论题,不是本体论,而是因果相关的缘起论。不仅世间的因果如此,就是无为涅槃,也是从依彼而有、必依彼而无的法则,指出“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即大乘极唱的本性空寂,也从缘起极无自性中深悟得来。依缘起而现为缘生,明事相与事行;依缘起而体见寂灭,即显实相与理证。佛教的缘起论,不落有无、常断等边见。彻上彻下的,即俗即真的,极广极深的。不拘于事相,不蔽于理性,被称为“处中之说”。  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释迦对须深说:“不问汝知不知,要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不依缘起因果的法住智,是不能悟入空寂的。所以,“不依世俗谛,不得**义”。佛法的根本体系,即依缘起因果以明现象,也依之以开显实相;依之成立世间的增进行,也依之以成立出世的正觉行。如离此缘起中道的教说,即难免与神学同化,然《新论》并不知此,离开了因果缘起,说本体,说势用,说转变,说生灭,以为“不可以常途的因果观念,应用于玄学中”。一般经验界的见地,是不曾离去根本的自性妄执,不能悟入法性。然而离却现实人生经验的一切,如何能方便诱化,使之因俗而契入真性?又如何能契真而不违反世俗?《新论》只是神学式地,从超越时空数量的“神化”,说体、说用、说变、说心。用“至神至怪”、“玄之又玄”等动人的词句去摹拟他,使人于“恍恍惚惚”中迷头认影。《新论》虽相信佛教古德确能体见法性空寂而不是情见的,但不知佛门的体证空寂,不是玄学式的,恰是《新论》所反对的——从缘起(因果)的相依相反,观缘起本空而离见自证的。《中论》说:“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离开缘起论,即违反世俗;离却世俗的胜义,不外乎情见的猜度!神化的玄学者,对于缘起论为中心的佛法,不能了解,缺乏同情,原来并不希奇!  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新论》说:一般玄学者,“总不免把本体当做外在的事物来推求。……立论皆出于猜度,要非本于自证,与吾侪所见自是天渊”!《新论》的本体,自以为不是猜度的,是“反求实证相应的”;与一般玄学者,“只其介然之明,不胜其情见之蔽,终自组成一套戏论”,大有不同。自以为“具眼的人,白当承认我这种看法是没有错误的”。但依佛法看来,作为万化根源而能给宇宙以说明的本体,不管是向内的,向外的,一切都是情见戏论的产物——神之变形。

作者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他由于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