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与激进的渴望:实验电影文论选/[美]安妮特·米切尔森 等著;黄兆杰 主编;黄兆杰 译

电影与激进的渴望:实验电影文论选/[美]安妮特·米切尔森 等著;黄兆杰 主编;黄兆杰 译

1星价 ¥42.2 (6.2折)
2星价¥42.2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02291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72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70229154 ; 978-7-5702-2915-4

本书特色

回归电影先锋之魂的艺术表达视觉艺术不可错过的灵感之书本书展示了先锋电影在诞生之初的一个世纪里,近乎荡气回肠的概念图卷。 在先锋影人的字里行间,重温电影语言作为艺术的纯真和锋锐,重读电影作为艺术语言的广博与深刻。这里有英雄般的惺惺相惜,有观点相异的论辩争鸣,是近一个世纪先锋影人们跨越时空的“华山论剑”。 在美学上,这些影人所描绘的实验性艺术世界依然不断启发今日的视觉表达;在如今全面发展的电影版图前,先锋影人对好莱坞等工业电影、商业电影的反思依旧引人深思。 从这本书,回归电影作为艺术的纯粹与永恒。 正如《一个男人的两次生命》导演马科普洛斯在书中所言:因为电影是关于人的;因此,电影是生命本身的永恒。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世纪先锋影人电影理论与批判文献精选集,收录了包括曼·雷、让·爱泼斯坦、居伊·德波、饭村隆彦等近40位影人44篇论述先锋电影的经典文章,包括演讲稿、采访、论文、座谈等。并特别收录纳森纳尔·朵尔斯基《虔诚的电影》这本小书的全译本。这些文章展现了先锋影人在探索电影与视觉、文学、音乐、政治、空间、文字(字幕)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争鸣。从思考镜头语言的审美哲思,到回应好莱坞、工业电影对先锋与实验电影的冲击;从骋辩诗意的抽象与再现,到深研镜头的存在与节制,全面呈现电影思考跟随时代的更迭与发展,勾勒出20世纪先锋电影作为视觉语言的全景图卷。

目录

总 序 曼·雷 电影影像(1951) 汉斯·里希特 作为一种原创艺术形式的电影(1950) 从内部视角看先锋电影(1949) 费尔南·莱热 绘画与电影(1925) 让·爱泼斯坦 电影的本质(1923) 论一种新先锋派(1924) 热尔曼·杜拉克 视觉与反视觉电影(1928) 先锋派电影:它们在大众与电影产业前的命运(1932) 安托南·阿尔托 巫术与电影(1928) 奥斯卡·费辛格 吾之声明尽于作品中(1947) 威拉德·马斯 等 诗歌与电影:一场座谈会(1963) 西德尼·彼得森 关于实验电影中的喜剧的笔记(1963) 斯坦·布拉哈格 视觉的隐喻(1963) 帕克·泰勒 “地下电影”:先锋派的新面具(1960) 梦的结构:实验电影的基础(1960) 阿莫斯·沃格尔 十三种混淆(1967) 丹尼尔·塔尔博特 等 新美国电影:对《十三种混淆》的五个回应(1967) 安妮特·米切尔森 迈克尔·斯诺(1971) 电影与激进的渴望(1966) 迈克尔·斯诺 克诺克-祖特国际实验电影节上关于影片《波长》的声明(1967) P. 亚当斯·西特尼 结构电影(1969) 选集电影档案馆宣言(1970) 斯坦·范德贝克 “文化:对讲机”与扩延电影:一份提议与宣言(1966) 湮灭电影:来自地下的电影(1961) 安东尼·麦考尔 两则陈述(1973/1975) 乔治·库哈尔 8 毫米电影宣言(1964) 罗伯特·史密森 电影异托邦(1971) 约翰·惠特尼 詹姆斯·惠特尼 视听音乐(1947) 彼得·库贝尔卡 度量电影理论(1974—1975) 格雷戈里·马科普洛斯 直觉空间(1998) 霍利斯·弗兰普顿 一次讲演(1968) 彼得·沃伦 两种先锋派(1975) J. 霍伯曼 先锋电影的三个神话(1981) 乔纳斯·梅卡斯 日记电影(1972) 电影日志(1963—1969) 比吉特·海因 先锋派与政治(1976) 汤姆·冈宁 迈向少数电影:福诺罗夫、赫威茨、阿韦什、拉波尔、 克拉尔与所罗门(1989—1990) 居伊·德波 未来电影导论(1952) 尼克·泽德 僭越电影宣言(1985) 饭村隆彦 等 为了真正自由的电影:电影独立派提案(1964) 松本俊夫 前卫纪录电影论(1963) 基斯·桑伯恩 现代的,太现代的(1988) “电影形式”工作坊 等 “电影形式”工作坊宣言及其他(1975—1980) 特别收录 纳森纳尔·朵尔斯基 虔诚的电影(2005) 丁昕 译 大都会电影文献翻译小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安妮特·米切尔森(Annette Michelson),美国艺术和电影评论家、作家。1956—1966年,担任《纽约先驱论坛报》巴黎版的艺术编辑和评论家,同时也为《艺术杂志》和《艺术国际》撰稿。她与杰伊·莱达一起在纽约大学建立了电影研究系, 她的工作对电影研究和视觉文化中的先锋艺术领域做出了贡献。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片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图像哲学与电影史,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 黄兆杰,青年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电影史和实验电影理论,在《电影艺术》《艺术广角》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