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咏传/李乃庆

包邮张咏传/李乃庆

¥39.5 (7.2折) ?
1星价 ¥39.5
2星价¥39.5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208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21220841 ; 978-7-5212-2084-1

本书特色

《张咏传》是“廉吏传奇“三部曲之一,张咏,北宋名臣,一生经历北宋太宗、真宗两朝。苏轼、王安石、纪昀对他评价奇高,金庸说他“性子很古怪”。这是一部可以大玩“找典故”游戏的历史小说,看看有多少以张咏事迹命名的成语典故。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宋代名臣张咏的传奇故事,他在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张咏少时便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即使家境贫寒,手中无书,就借书抄书来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孜孜求学。他怀有远大抱负,精通齐射,文武双全。他平定过暴乱,更是纸币的发明者。看出身贫寒的少年如何一步一步成为“魁奇豪杰之材,逢时自奋,智略神出,勋业赫赫,震暴当世,诚一代之伟人”。

目录

**章/刚方尚气
第二章/巧遇陈抟
第三章/钓台练剑
第四章/侠肝义胆
第五章/云游求道
第六章/文武兼修
第七章/行侠尚义
第八章/誉满陕州
第九章/怒赴华山
第十章/德义为先
第十一章/锋芒初露
第十二章/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通判麟州
第十四章/居安思危
第十五章/仗义执言
第十六章/魂牵梦萦
第十七章/再结良缘
第十八章/忠孝难全
第十九章/天下为公
第二十章/深谋远虑
第二十一章/智治乱局
第二十二章/素服理政
第二十三章/敢言直谏
第二十四章/因地制宜
第二十五章/情怀家国
第二十六章/礼贤下士
第二十七章/重教兴文
第二十八章/标本兼治
第二十九章/载誉还朝
第三十章/匿功不言
第三十一章/威惠相济
第三十二章/忠肝义胆
第三十三章/情满陈州
第三十四章/死而后已
篇外语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刚方尚气 濮州治所在鄄城县城,县城西五里远有一个村子,因为大多数人都姓张,故名张庄村。 张庄村是个小村子。村子虽小,村西边却有一棵大槐树。大槐树的西边距离十几步远又有一棵小槐树。大槐树和小槐树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其形状却出奇地相似:大槐树的树冠像一把大伞,小槐树的树冠像一把小伞;大槐树的树枝都状若龙爪,小槐树的树枝都状若龙须。因此,村里人都叫它们“龙爪槐”或“伞形槐”。 大槐树树龄已有几百年,因为几十年来战乱不止,村里人四处逃难,不少人都死在了外面,都已说不清那大槐树的主人是谁,所以村里人都叫它老槐树。小槐树长在一张姓人家的田地边,它虽然树龄才二十多年,却枝叶青翠欲滴,长势很旺,但因为树干较细,和那大槐树相比小得多,所以,村里人都叫它小槐树。 夏天来了,两棵槐树不仅能给人遮阴避雨,还开着一串串洁白如雪、香味扑鼻的槐花。槐花不仅芳香怡人,经蜜蜂采食后还可以酿制槐花蜜,之后还可以做成美食,如:槐花清蒸鱼、槐花包子、槐花饺子、槐花煎饼、槐花炒鸡蛋、槐花粥。槐花落了,又能长出一串串槐豆,槐豆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当中药治病。冬天来了,树叶落下,又成为村里人取暖和做饭的柴火。加上树下又发生过几桩美妙灵异的故事,所以,全村人都很喜欢这两棵槐树。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一刻也不停息,不觉间,时令到了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八月。往年到了这个季节,天气本该凉爽了一些,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到了这个季节不仅天气不凉爽,居然比六、七月还热。很多人都奇怪,但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因为天气出奇地热,村里几个富户人家便把这大槐树下当作了几个孩子读书的地方。 小槐树的主人叫张景。张景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张咏,次子名叫张诜。往年夏天,张咏常领着弟弟在大槐树下玩耍,自从大槐树下成了几个富户人家的孩子读书的地方后,张咏就不再到那大槐树下去乘凉、玩耍,为的是不打扰人家读书。 张咏已经十一岁,特别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无法到那大槐树下跟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读书,就想出一个主意:坐在自家的小槐树下,远远地听老师讲,听那些小伙伴们诵读。让人想不到的是,张咏过耳成诵,一字不差,跟在大槐树下读书不差分毫。 八月初六这天上午,天气更是热得出奇,太阳像长出很多银针一样,刺得人的脸火辣辣地疼。张咏知道那几家的孩子一定会到大槐树下读书,所以,就早早地来到了自家的小槐树下。 果然,张咏到小槐树下不一会儿,这几家的几个孩子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到了那大槐树下。那几个孩子一到,便席地捧书端坐,但都忍不住朝张咏偷偷地窥视。 就在他们想跟张咏打招呼的时候,老师已高声领读《论语》道:“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 几个孩子无奈,只得转过眼神,捧着书,一字一句地跟着老师诵读,那声音虽然稚嫩,却清脆悦耳。 琅琅的读书声把树上的喜鹊、黄鹂等几十只鸟雀都给惊住了,顿时都屏声静气,纹丝不动,好似也在慢慢聆听和品味。 张咏注意到了小伙伴们的目光,但他却装着没有看见。他听着那老师的诵读,也一句句默诵着,品味着,如痴如醉,眼神里洋溢着自信和喜悦。 不一会儿,老师又领读《孔子家语·在厄》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临近中午的时候,由于天气越来越热,几个孩子的头上都冒出汗水来。 他们的老师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人,尽管天气这么炎热,依然让他的弟子们和他一样穿戴整齐。几个弟子因为读书时神情专注,都把炎热忘在了一边,没有感到那么炎热。老师见状,便停下来让他们歇息一会儿。 一停止读书,几个弟子才发现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于是,都忍不住悄悄地宽衣解带。 唐朝灭亡后,虽然已历经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因为这五个朝代总共才不到五十年,中原人的服饰依然沿袭唐朝的样式,鄄城一带也是如此:女人头插小梳,上身内穿抹胸,外罩窄袖短襦,肩披帔帛,腰系绦带,下着长裙,脚穿高头履;男子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衫,腰束革带,脚穿黑靴。不同的是,鄄城一带幞头叫头巾,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其中二带系脑后,垂之,另外二带反系头上,故称“四脚”或“折上巾”。 一个胖胖的孩子一边解幞头一边埋怨道:“家父前天从京城开封回来,说开封也没咱村这么热。” 另一个稍微瘦一些的也随着埋怨道:“咱村就几十户人家,不仅没有高大的宫殿挡风,还有很多树木,怎么比京城还热?” P1-3

作者简介

李乃庆,河南省淮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博副研究员。曾从事教育工作近十年,后任淮阳县委宣传部外宣科长、淮阳县博物馆馆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梦见了太阳》,长篇科幻小说《人类灭亡》,长篇时政小说《无路之路》《史官》《博物馆馆长》,长篇历史小说《符氏三皇后》《秦楚情仇》。出版学术专著有《太昊陵》《淮阳历史文化研考》《淮阳龙湖》等五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