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7505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44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21750560 ; 978-7-5217-5056-0
本书特色
1.“商务范”范主邓潍作品,以近代史上的历次战争为引线,讲述钟表500多年发展史。范主知识跨界精彩之作!馒头大师、六神磊磊 、吴晓波 鼎力推荐;2. 独辟蹊径,跨学科、多视角讲述那些钟表背后的人和故事。看懂战争演进与时计发展如何互相助推,读懂钟表发展史,更读懂世界近代史、人类战争史;3. 收录翔实史料和大量珍贵插图。生动再现钟表500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事件与代表作品,多角度呈现各时期历史背景与潮流动向。
内容简介
钟表的历史,既是一部技术史、商业史,又是一部文化史、生活史,更是一部战争史。 近代以来,制表业就是战争的宠儿。表因战争而兴,又服务于战争。大到一个国家的转向、一个产业的兴起与毁灭,小到一个品牌的诞生、一个品类的流行,往往都与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瑞士为什么会成为“钟表之国”?号称“表王”的百达翡丽是如何创立的?为什么古代曾是女性专属的腕表,如今却总戴在男人的手腕上?为什么开飞机、玩潜水都得有专门的腕表?…… 任何历史,又都是关于人的历史。在大屠杀中逃往瑞士日内瓦的钟表匠,终究成就了这座钟表城;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差点命丧断头台的“国王的制表师”,始终在思考如何对抗地心引力;一个国破家亡流落异乡,卖表只为求一口饭的波兰士兵,*后创立了“表王”;一个花了100年蜕变为制表之都却在轰炸中灰飞烟灭的荒凉的采矿小镇,在45年后实现浴火重生…… 在真实的战争之外,制表业内部的博弈也从未停止。不同品牌、不同国家的制表师各显其才。当人们不想再依赖高高的钟楼,于是便有了更小的摆钟;当水手不想在大海中迷航,于是便有了航海钟;当飞行员腾不出手掏出怀表,那就想办法把表戴在手上;当潜水员差点死于氧气耗尽,那就做一块可以计时的潜水表…… 商业竞争甚至也会演变成“没有硝烟的战争”。瑞士表的天文台认证背后,蕴藏的是一场工业化带来的危机;石英表要“革”机械表的“命”,机械表的自卫和反攻又是如何做得漂亮?…… 生产方式的革新、科技与传统的博弈、各大品牌与制表集团在商场的纵横捭阖,共同写就了一部“时间的战争”。
目录
节选
枪怎么造,表就怎么造让我们翻回头再说说林肯在葛底斯堡收到的那块表,这块表的故事要从一位名叫阿隆·拉夫金·丹尼森(Aaron Lufkin Dennison)的钟表匠说起。丹尼森出生在缅因州,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在鞋铺帮工的时候,他就曾建议父亲,做鞋不用一双一双地做,可以一批一批地做。1830年,18岁的丹尼森去了一个名叫James Cary的钟表匠那里当学徒。据说在这期间他尝试制作了一台切割钟表齿轮的机器,因为想一次性地把一批齿轮切成相同的尺寸。后来的十年时间里,丹尼森先后去了波士顿和纽约,和*熟练的钟表修理工一起工作,并且学习了英国和瑞士制表师的方法。正如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19世纪中期之前的制表业是属于制表师个人作坊的时代,而零件生产则分给不同的工坊制作,在汝山谷等地甚至是农民们在冬季的营生。在前工业化时代,这是一种能够有效调动生产力的模式;但在1830-40年代,**次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机械化生产开始大规模取代人力和手工,生产也开始追求规模、标准、效率。因此,当工业化时代到来,传统手工制作的缺点便显现出来,包括标准不统一、耗时长、制作维修成本高等等。美国的独立与发展,几乎是和**次工业革命同步的,特别是在美国北方,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在19世纪中期,很多瑞士的腕表品牌都把美国的新富阶层当做新的客户群体,百达翡丽的创始人安东尼·百达,就曾亲自跑到美国来开拓市场。而在波士顿、纽约等大城市生活过的丹尼森,对工业化生产这一套并不陌生了。大约在1840年前后,还在从事钟表维修的丹尼森,也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制作钟表,而且思路和安东尼·勒考特、雅克-巴瑟米·瓦舍龙出奇的像——用机器量产手表,用可替换零件降低维修的费用。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总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过和那两位瑞士的同行相比,丹尼森有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样本,那就是美国的军工业。早期的枪支和钟表一样,都是由工匠手工打造的,如果单个部件需要更换,就必须把整支抢都送到专业的枪匠那里维修,因为每个部件都会有细微的差别。18世纪末的时候,法国将军格里博瓦尔提出了标准化武器与可互换零件的想法,并在火炮系统上进行了实践。他还赞助了法国枪匠奥诺雷·布兰克(Honoré Blanc),实验可替换燧石锁的火枪。这个实验引起了当时担任美国驻法大使的托马斯·杰斐逊的注意,甚至想邀请布兰克到美国发展,虽然没有成功,但他把这个想法带回了国。1798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发了美、英、法之间的新冲突,美国政府意识到要为战争做准备。因此陆军部找到了当时因为发明轧花机[ 轧花机是一种把棉花纤维从棉籽上分离开来的机器,其发明促进了棉花加工和纺织业的发展。]而出名的机械工程师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向他下了制造10000支火枪的合同。此时的惠特尼因为轧花机的专利官司濒临破产,虽然从未制造过枪械,但出于金钱的考虑还是接了。他可能是从一本疑似源自布兰克的小册子获得的灵感,1801年惠特尼带着10把枪在国会议员面前进行了拆解,这些枪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零件,他把这些零件混在一起,然后重新组装了起来。这也让惠特尼获得了一笔资金,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他用了某种手段欺骗的国会以赢得时间,资金也被他投入更赚钱的轧花机上,使得惠特尼整整拖了10年才交付武器,而且产品也没有实现他所说的可互换性。不过他的制造系统影响深远,并且让军方对可互换零件的概念深深着迷。成立于美国建国之初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 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创立于1794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曾是美国政府的国营轻兵器生产和研发中心,1968年关闭。]就成了大规模枪械生产的试验场。1819 年,受雇于兵工厂的发明家托马斯·布兰查德(Thomas Blanchard)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车床,能够大规模地生产步枪枪托;3年后,他又发明了一种批量生产枪管的车床。这些发明大大推进了军工生产的标准化进程。到19世纪40年代,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已经成为一个大型战争机器,美国诗人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曾经参观过这家兵工厂,回来以后写了一首与工厂同名的诗,诗中有云:这是国家兵工厂。从地板到天棚, 雪亮的枪炮矗立,像巨大的风琴沉默的发音管还没有奏出乐曲, 以异样的恐怖震骇邻近的乡村。在南北战争中,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其他20家分包商,一共生产了100多万支1861型枪支。后来很多熟练的工程师和机械师,都具有在兵工厂工作的经验,并且将可互换零件的制造技术传播到了其他美国行业。丹尼森虽然没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工作过,但多多少少也对其生产方式有所知晓。兵工厂快速生产同型号枪支的方法,让他茅塞顿开,这也算是战争与钟表的一种奇妙联系。不过丹尼森并不是*早实践可互换零件的钟表匠。早在19世纪*初的10年里,来自康涅狄格州的钟表匠伊莱·特里(Eli Terry Sr. )就已经用可互换零件制造钟表,他买了一个磨坊,用水力作为动力,驱动车床生产木制钟表。他还发明了一些夹具和固定装置,来加工标准化零部件。1806年,特里签过一份合同,要求他在三年内生产4000个木制钟表机芯,而当时一个熟练工匠每年只能生产6-10个,*终他用自己的机器完成了订单。他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个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真正完成可互换零件生产的人。不过丹尼森铺的摊子要大得多。他发现用生产军械的方法大规模生产钟表,除了使用可互换零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组织系统、广泛使用机械车间、利用量具确保精确和统一尺寸以实现质量控制。因此丹尼森十分需要一笔资金来启动项目,好在他很快说服了富商爱德华·霍华德和大卫·戴维斯,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1850年,他在波士顿的罗克斯伯里(Roxbury)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聘请瑞士和英国的制表师,并在1853年上市了**批新品。1854年,工厂迁到了沃尔瑟姆(Waltham),这座小城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濒临查尔斯河,而且还有几座水坝可以发电,非常适合制表这种精密产业。因为钟表公司的存在,沃尔瑟姆也成了美国的“钟表之城”。高产又廉价,美国表席卷市场不过用“军械库模式”生产钟表既是机遇也有风险。因为要保证走时的精准,就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生产公差,这比制造枪械要严格得多。因此需要在机床等设备上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还要想办法降低劳动力成本。搬到沃尔瑟姆3年后,美国爆发了因经济过度扩张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导致当年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丹尼森的公司不幸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公司成立的7年间,已经制造和销售了大约5000个机芯和4000个表壳,并且还有1300块表没有组装完成,但公司还是因为缺乏资金破产了。后来公司被新老板收购,丹尼森因为与他不和被踢出公司。新公司改名为“美国钟表公司”(为了方便我们还是称之为“沃尔瑟姆公司”),并在当年推出了美国生产的**只标准零件怀表:Waltham Model 1857。然而刚走出破产危机,战争又来了。1861年,在林肯宣誓就职一个月前,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成立美利坚联盟国。4月,南军炮轰萨姆特堡要塞,战争正式打响。沃尔瑟姆的生产也受到波及,被压缩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先维持住工厂的运转。不过危机也是机遇。他们开始生产一种廉价的怀表,以《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的威廉·埃勒里(William Ellery)命名,这位先贤主张废除奴隶制。这种生产策略,在当时也是紧跟形势。因为是流水线生产,这块表不仅产量高,价格也很便宜,只有13美元。经销商们甚至跑到营地里去推销,很快便在北方军士兵群体中流行起来,甚至被称作是“士兵表”,连林肯总统都有一块。到战争结束时,这款表的占到公司销售额的45%。1864年,南北战争结束的前一年,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又成立了一家新的钟表公司——国家钟表公司(National Watch Company)。创始人有6位,是当地不同行业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当过芝加哥市长的本杰明·雷蒙德、药剂师菲洛·卡彭特、探险家乔治·惠勒等。公司一成立,他们就去了沃尔瑟姆的制表厂,说是考察其实是去挖人的,结果一下就带走了7位制表师,据说开出的条件是年薪5000美元持续5年、5000美元的奖金,还能在公司即将收购的35英亩土地上分得一英亩。土地的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位于芝加哥西北的小城埃尔金希望公司能在那里开工厂,几个创始人都是老油条了,表示来也可以埃尔金必须捐赠35英亩(约合142000平方米)的土地给他们。*终几经波折,工厂在1866年建成了,后来公司也改名叫埃尔金(Elgin)。埃尔金生产过一些顶级品质的钟表,但其成功还是因为大量生产中低档怀表,他家与沃尔瑟姆一起主导了美国中档怀表的巨大市场。1888年的时候工人多达2300名,在其生产高峰期每年生产超过一百万枚,而在这个公司存在的100年时间里,他们总共生产了大约6000万只怀表或腕表。其实同时代的瑞士,已经出现了廉价表生产商,也就是著名的Roskopf表。Roskopf表的创始人是乔治·弗雷德里克·罗斯科普夫,此人出生在德国,但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了拉绍德封谋生,*后成了一名钟表匠。罗斯科普夫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为普通劳动者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怀表,并在1860年开始设计这款表。罗斯科普夫用和擒纵轮的齿啮合的垂直钉,代替擒纵叉上的宝石,导致成本大大降低,*后预估的价格只有20瑞士法郎(相当于当时一个非熟练工人一周的工资)。罗斯科普夫的工业化想法,受到保守的拉绍德封制表商们的抵制,发出去的空白机芯订单都被拒收。以至于他不得不从外地购买各种零件,并交给法国公司组装。虽然经历重重阻挠,但罗斯科普夫还是成功在1867年将他的“无产者表”投入市场,因为坚固耐用又价格低廉,大受市场欢迎。而那时的美国表商为了和Roskopf表竞争,就靠着大规模生产的优势,把怀表的价格一压再压。1880年,沃特伯里钟表公司的定价是3.5美元,十年后英格索尔钟表公司就把价格压到了1.5美元,*后在1896年,他们推出了一款名为Yankee的怀表,定价只有1美元,成为当时*便宜的表。价格战打到这份上,也是够狠。当然,这一时期的美国表并不是一味地走廉价高产路线,也会生产对精密度有着极高要求的怀表,比如铁路工用怀表。美国是世界上*早修建铁路的国家之一,南北战争发展更是迅猛。1869年,**条横跨美国的铁路线通车,此后20年间,美国铁路里程增加了11万英里。日益繁忙的火车运输,对于准确的计时要求也越来越广泛和具体,而美国铁路计时标准的却是被两次惨痛的事故逼出来的。**次事故是发生在1853年8月,两列在同一轨道上相向行驶的列车发生碰撞,导致14名乘客遇难,原因是列车员手里的表时间不同,毕竟那时美国的各个城镇都坚持使用本地时间,整个国家恨不得能划出数百个时区。这次事故后来促使美国人统一了铁路时间标准,将美国大陆划分为5个时区,每个时区分别以格林尼治以西75度、90度、105度和120度的正午太阳时为基准,并在1883年11月18日正式启用。虽然铁路时间统一了,但铁路用表的标准又是各自为政。早期铁路工程师们大多使用沃尔瑟姆和埃尔金生产的怀表,成立于1870年的“后起之秀”伊利诺伊钟表公司也以生产铁路表出名。而美国铁路协会在1887年召开会议,推出了一套标准化的计时要求。然而,由于美国私营铁路公司众多,这套标准并没有能够推行下去。直到1891年4月19日,由于前车一名工程师的怀表意外停了四分钟,导致俄亥俄州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车追尾事故,造成数人死亡。此后,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委派珠宝商兼制表师韦伯·鲍尔(Webb C. Ball)担任首席时间检查员,牵头确立精准计时标准与可靠的时计检查系统,后来鲍尔的检查系统覆盖全美国75%的铁路,里程超过28万公里。根据新的系统,美国铁路公司的时间检查员开始使用统一标准的铁路表。这种表在尺寸上为16号(43mm)或18号(45mm),表冠在12点钟位置,机芯17钻以上,采用钢质擒纵轮和宝玑游丝……特别是,这种铁路表要求一周误差小于30秒,这甚至超过了当今很多品牌腕表的出厂检测标准。鲍尔自己的公司就生产这种铁路表,使用的是来自沃尔瑟姆、埃尔金和汉密尔顿的机芯,当然这几家公司也后来跟上,不得不说工业化真是让美国人玩儿明白了。“钟表间谍”深入虎穴如果但论产量,瑞士表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还是远超美国表的。1800年,世界钟表总产量为2500万只,其中三分之二产自瑞士。在瑞士人眼中,美国的新富阶层“人傻钱多”因此纷纷拓展美国市场。瑞士历史学家Beatrice Veyrassat还曾提出“瑞士出口的美国化”这一概念。特别是南北战争之后,瑞士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从1864年的约850万瑞士法郎,增长到1872年的1800多万法郎。但在这之后,情况急转直下。美国市场对于钟表的需求,已经不是靠进口能满足的了。沃尔瑟姆和埃尔金作为美国两家*大的制表厂,在工业化生产的加持下,产量急速增长。其中沃尔瑟姆的产量,在1872/73年度还只有9.1万只,到了1889/90年已经高达88.2万只,同期埃尔金的产量也有50万只。相比之下,当时瑞士生产规模*大的浪琴表,在1885年也不过只生产了2万只。这个对比实在是太过悬殊了。这也导致了瑞士对美国钟表出口量的骤降,1872年的1800万瑞郎已经是高峰,仅仅5年之后,就断崖式下跌到了400万瑞郎,到1898年降到*低点340万瑞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瑞士人必须要打一场“钟表保卫战”。这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1876年的费城国际博览会。那个时代通讯不发达,很多新发明新商品想要出名,拼展会是必经的途径——“展场”如战场。为了庆祝《独立宣言》在费城签署100年,美国主办了一场“百年博览会”(Centennial Exposition),有37个国家参加,场地内建造了200多座建筑,近1000万游客游览,堪称盛会。在这场博览会上,美国技术大秀肌肉:贝尔的**部电话,被设置在机械展厅的两头,爱迪生的自动电报机、日后大获成功的Remington No. 1打字机,也都在此展出。沃尔瑟姆公司也来了。他们在展会上推出了世界上**台能够生产精密螺丝的全自动机械,还有一条工业机芯装配线。不止如此,他们还在**届国际钟表精密度大赛中获得了金奖。这一年,瑞士人已经感受到了美国表崛起带来的威胁,他们成立了汝拉州际工业协会,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在保护该地区的工业和商业利益。同时也派出队伍,前往费城参加博览会,浪琴公司则送来一块完全由机器制造的怀表作为展品。…………
作者简介
范主,本名邓潍,自媒体“商务范”创始人。曾就职于新华社旗下《财经国家周刊》,任财经记者。2013年创立微信公众号“商务范”,被称为“商务人士时尚指南,中产阶层生活标杆”。 范主长期关注商务人士生活方式,对时尚、珠宝、酒店、汽车、家居等高端消费领域有着深入研究,于腕表领域更是有着深入、独到的观察与见解,在腕表品牌传播营销领域具有丰富的操盘经验。曾多次前往瑞士日内瓦、汝山谷等钟表发祥地,深入探访品牌起源,亦曾作为自媒体人代表参与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Time to Move”活动。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吴晗-明朝三百年
¥1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