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政府调控研究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政府调控研究

1星价 ¥40.2 (7.3折)
2星价¥40.2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821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2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112282128 ; 978-7-112-28212-8

内容简介

政府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的主要监管机构,立法规制和监督管理是政府调控建筑施工安全的两大措施。制定有效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监管模式,对于降低建筑施工的事故率和死亡率,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立法规制和监管模式的实施效果是提高政府安全生产调控有效性的基础。本书尝试从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这一结果视角剖析不同的立法规制要点和监管模式的有效性,为政府优化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调控措施提供依据。本书构建的结果导向的安全生产政府调控有效性分析框架,突破了成本效益分析的长期限制,给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调控有效性分析带来新方法,使政府监管者可以根据客观的、定量化的宏观数据,而不是有限的个人经验,来评价调控策略。为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的政府调控的制度安排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并且,本书提出的立法指数、立法规制、监管模式等关键概念,以及将安全生产监管拆分为五种基本模式的做法,为安全生产政府调控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生产的政府调控 1.2.2 安全生产立法和政府监管研究的现状 1.2.3 安全生产政府调控有效性的分析方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2.1 事故属性 2.1.1 事故属性概述 2.1.2 中国建筑业事故的属性特征 2.2 事故致因 2.2.1 事故致因概述 2.2.2 中国建筑业事故的事故致因 2.3 网络分析方法 2.3.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2.3.2 动态网络分析方法 第3章 中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立法指数及立法变迁 3.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立法指数 3.2 中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立法的变迁 3.2.1 立法阶段的划分原则 3.2.2 立法变迁过程 3.2.3 立法变迁的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立法对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规制作用分析 4.1 立法的变迁对事故属性的牵引作用 4.1.1 构建事故属性的多层次网络 4.1.2 事故属性网络分析 4.1.3 生产安全事故属性的演变规律 4.2 立法规制作用下事故致因网络的动态演变 4.2.1 构建事故致因网络 4.2.2 事故致因关联网络的演变 4.2.3 事故致因个体的演变及其与网络结构的互动 4.3 立法对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作用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管模式对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牵引效应分析 5.1 中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 5.1.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制度 5.1.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5.2 不同监管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5.2.1 基于事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性分析 5.2.2 基于事故严重程度的有效性分析 5.3 不同监管模式下事故致因网络分析 5.3.1 构建事故致因网络 5.3.2 事故致因网络的整体特征 5.3.3 事故致因网络的个体特征 5.4 研究结果讨论 5.4.1 各种监管模式的有效性评价 5.4.2 监管模式的作用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合规分析范式的安全生产立法优化 6.1 基于RIAAT方法的合规性分析 6.1.1 RIAAT方法概述 6.1.2 本书事故致因合规性分析的框架 6.2 分析事故致因 6.2.1 筛选事故调查报告 6.2.2 分析事故致因及其发生概率 6.3 事故致因的合规性分析 6.3.1 合规性分析过程 6.3.2 不同类型事故的合规分析结果 6.3.3 不同类型事故致因的合规分析结果 6.4 立法优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事故预测模型的政府监管机制创新 7.1 事故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7.1.1 事故预测原理 7.1.2 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预测的方法 7.2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事故预测框架的构建 7.2.1 变量选取 7.2.2 模型选择 7.2.3 数据收集和处理 7.3 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7.3.1 事故率预测模型的选择和分析 7.3.2 事故死亡率预测模型的选择和分析 7.4 基于事故预测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及其机制创新 7.5 政府监管的数字化转型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