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学术家园(精)/张立伟,王相伟主编 王晓宁执行主编

学术家园(精)/张立伟,王相伟主编 王晓宁执行主编

1星价 ¥92.2 (7.2折)
2星价¥92.2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613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5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101161342 ; 978-7-101-16134-2

内容简介

《学术家园》是《人民政协报》的品牌周刊,很好地体现了政协“学者云集,名家荟萃”的构成特点。今年是《人民政协报》创刊四十周年,报社对《学术家园》周刊历年所刊发的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章进行了甄选,汇成此书,以为纪念。所选文章内容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涵盖了文、史、哲、艺等各个领域。作者主要来自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中的专家学者,如戴逸、吴小如、周汝昌、王蒙、李学勤、张岂之、傅璇琮、金开诚、叶秀山、袁行霈、徐萍芳、张立文、葛剑雄、葛兆光、郑欣淼、陈来、莫砺锋、傅道彬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学史三疑
关于文学史的两个话题
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延展中之中华人文精神
敞开思与思之路
加强社会史的研究
读王国维先生《古史新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点重要精神
从“三径”说到用典
学术史三型及其内涵
呼唤一部理想的近代文学史
和合文化与21世纪的展望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
曹寅诗考略
国学研究呼唤务实学风和创新思维
——从两个实例谈起
读张风《渊明嗅菊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
鲁迅读书的辩证法
中国画之美与中国艺术精神
感受不同音乐之美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故宫文物上的清代文化
现代大国应对文化经典进行生命还原
古典诗词欣赏的四种类型
从时尚回归传统
——梅兰芳中晚期的艺术人生
一情一景说唐诗
仁者清音
——昆曲小生表演艺术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文化
众妙之门
寻找身边的手艺
谈《北京:城与人》
书法创作中的汉字文化
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
水浒文化的“基因图谱”
美育三义
学习哲学的意义
孔子思想与礼义之邦
文史旨趣家国情怀
生命哲学的人生智慧
——从尼采和庄子谈起
楚文化与屈原
中国古代儒道释的生态:养生·防疫观
诗词的力量
百年党史上的几个重要关头
音乐与中国古代诗歌
半是风云半是风月
——宋词与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东坡词的优美世界
诗词中的大美长江
创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精品学堂”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情
一种“创造性的新诗”
——《红楼梦》鼓词“子弟书”的流传和创新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学术家园》:  传弘扬。他感兴趣的不是宋儒的学说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而偏爱小说野史之类的非正统部分。  鲁迅后期*感兴趣的是新兴文艺理论、苏俄文学作品和外国版画。他曾托曹靖华先生在苏联购买艺术类和文学类书籍,范围极广。为了逃避国民党当局的海关邮件检查,曹先生先将这些书寄到比利时、法国,重新包装,再寄到中国。这个办法,曹先生称之为“二仙传道”。他又托女作家陈学昭在法国购买版画书籍。陈学昭有一个法国外交部的记者证,买书可打八折。还托徐诗荃先生在德国买书,特别是版画和用唯物史观研究文学的书。当时柏林多旧书,价格便宜。徐先生怀着对鲁迅的崇仰之情,用代购书籍的行动报答鲁迅此前对他的“无涯之惠”。  读书要有纯正的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精神,同时也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大字不识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要领的人。鲁迅是一位辩证法的大师,他同样在用辩证法指导他的阅读活动。我归纳了一下,鲁迅读书的辩证法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能够辩证地处理“职业的读书”与“兴趣的读书”的关系。  二、能够辩证地处理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的关系。  三、能够辩证地处理“博”与“专”的关系。  四、能够辩证地处理“记忆”与“思索”的关系。  五、能够辩证地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琳琅满目的“读书”  先讲“职业的读书”与“兴趣的读书”和辩证地处理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的关系。  1927年7月16日,鲁迅到广州知用中学讲演,题为《读书杂谈》。他把读书分为两种。一种叫“职业的读书”。这种读书有很强的功利性,比如学生为考试而读书,教师为备课而读书,这类读书相当于木匠磨斧头,裁缝穿针线。如果读书人对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就成了一件很无奈、很被动的事情。人生苦短,再把有限的生命耗在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情上,那真的是相当痛苦。  “嗜好的读书”则全然不同,因为出于自愿,全不勉强,没有鲜明的功利性,目的是找乐子,比如老年人退休之后聚在一起搓麻将,目的不在输赢,更不下赌注,全为调剂生活。  古代就有人分别提倡功利的读书和非功利的读书。相传宋真宗赵恒写的《劝学诗》说得*露骨: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位皇帝对年轻的男人们说,你想家中粮食满仓吗?你想家居雕梁画栋吗?你想妻子貌若天仙吗?你想出门前呼后拥吗?那么,请你埋头苦读儒家的六部典籍:《礼记》、《乐经》、《书经》、《诗经》、《易经》、《春秋》。  不过古代也有人提倡“嗜好的阅读”。比如明代有一位泰州学派的思想家叫王艮,他写过一首《乐学歌》: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呜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这位思想家能以快乐的心情去读书,又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到快乐。他把“读书”与“快乐”融成了一体。这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原先不喜欢吃苦瓜,不喜欢吃洋葱,后来在电视上看了《养生堂》的节目,知道苦瓜、洋葱有多种食物疗效,也就开始吃了,并且越来越吃出了味道。学生厌学,如果教师能正确引导,也能使他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精神上就主动了。  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鲁迅把人生教材分为“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有字之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他在《南腔北调集》的《经验》一文中说:“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无字之书”指的是生活和实践。鲁迅重视书本而不迷信和盲从书本。他在谈到后期政治态度的转变时说:“即如我自己,何尝懂什么经济学或看了什么宣传文字,《资本论》不但未尝寓目,连手碰也没有过。然而启示我的是事实,而且并非外国的事实,倒是中国的事实,中国的非‘匪区’的事实,这有什么法子呢?”(1933年11月15日致姚克)将生活体验与书本经验相结合,这也就是作家王蒙所说的“读书与人生互相发现,互相证明,互相补充”。  任何时代的任何书籍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我们阅读时采取一种辨析的态度。比如,要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不能不读以“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著称的《史记》。但当代考古成果证实,《史记·高祖本纪》中关于项羽“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的记载纯属子虚乌有。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不能不阅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这部中国古代药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中,也有内容的失误、引文的错讹。书中对于有些语源的考证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比如,“琥珀”,原系叙利亚语或波斯语的音译,而李时珍却解释为“虎死则精魄人地化为石”。文化经典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著作。“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