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尔全集 第27卷 第I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黑格尔全集 第27卷 第I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1星价 ¥125.6 (8.1折)
2星价¥125.6 定价¥1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0485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75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100104852 ; 978-7-100-10485-2

本书特色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为了推进我国的黑格尔研究,特此出版历史考订版《黑格尔全集》。 这本书是《黑格尔全集》第27卷的第I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是黑格尔1822—1823年冬季学期在柏林大学**次讲授世界史哲学的学生课堂笔记,它在1996年首先作为讲演录试行本第12卷出版。 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起源于他宣告自己的思辨体系的《哲学全书纲要》(1817年),正是依据这个纲要,黑格尔运用他的思辨逻辑,利用当时所能掌握的大量文献,写出了**本世界哲学手稿,讲授给他的听众。 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讲演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关于世界史的概念。第二部分世界史的进程,黑格尔详细评述了国家的三种形态,即东方世界、希腊世界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黑格尔非常重视他的世界史哲学,此后在1824-1825年、1826-1827年、1828-1829年和1830-1831年冬季学期讲了这门课程。他每次讲授,都会补充新的史料,使所讲的内容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和修订,以至于第五次讲授的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内容简介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为了推进我国的黑格尔研究,特此出版历史考订版《黑格尔全集》。这本书是《黑格尔全集》第27卷第I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是黑格尔1822—1823年冬季学期在柏林大学**次讲授世界史哲学的学生课堂笔记,它在1996年首先作为讲演录试行本第12卷出版。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起源于他宣告自己的思辨体系的《哲学全书纲要》(1817年),正是依据这个纲要,黑格尔运用他的思辨逻辑,利用当时所能掌握的大量文献,写出了**本世界哲学手稿,讲授给他的听众。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讲演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关于世界史的概念。第二部分世界史的进程,黑格尔详细评述了国家的三种形态,即东方世界、希腊世界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黑格尔非常重视他的世界史哲学,此后在1824—1825年、1826—1827年、1828—1829年和1830—1831年冬季学期讲了这门课程。他每次讲授,都会补充新的史料,使所讲的内容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和修订,以至于第五次讲授的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目录

中文版前言
世界史的概念
论述历史的方法
原始的历史学
反思的历史学
哲学的世界史
人的自由的理念
国家的本性
世界史的划分

世界史的进程
东方世界
中国
印度
波斯
埃及
希腊世界
希腊史的各个时期
希腊民族精神的起源
希腊精神的成熟
衰退与没落
罗马世界
罗马史的各个时期
罗马权力的形成
罗马对世界的统治
罗马的没落
日耳曼世界
日耳曼世界的各个历史时期
中世纪早期的准备
中世纪
近代史
译者注释
人名索引
本卷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黑格尔全集 第27卷 第1分册 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如果我们撇开单纯主观的形式,现在必须进一步把握的就是这种形式预先假定的实质性东西。但像自然界的特定存在的目的一样,精神活动的目的也是对上帝的赞美以及对他的崇奉。这个事实已从宗教方面领会到了。实际上这是精神和历史的庄严目的。这已经包含在前面说过的东西中,而我们想详细地思考它。我们已经看到精神创造自己,使自己变成对象和理解自己。唯有这样,它才可作为结果,作为创造出来的东西,作为自我产生的东西而存在。把握自己仅仅意味着通过思维把握自己,不单纯了解一些任意的、随便的和瞬息即逝的规定,而是根本意味着把握真正的存在者、绝对者自身。精神的绝对者是万物的绝对者,是神圣的存在者。因此,精神的目的、精神的绝对冲动就是要给出对于这个存在者的意识,所以这个存在者是作为唯独存在的与真正的东西被意识到的,万物都是由它产生和发生的,所以万物都必定会据此得到安排,并且确实这样得到了安排,因此它是这样一种神圣威力,这种神圣威力曾经引领过并且现在引领着、曾经支配过并且现在支配着世界史进程。在这项活动和事业中对此的认识,积淀于宗教的正确表述,即上帝被赋予尊严或真理受到赞颂。这种对真理的赞颂须作为绝对终极目的来理解,而这个真理就是产生这种赞颂,作出这种赞颂的唯一力量。在上帝的尊严中个人的精神也有它的尊严,但不是它的特有的尊严,相反地,它的尊严是由于认识到它的自我感觉是对上帝的实质性意识而存在的,是由于认识到它的作为归于上帝、绝对者的尊严而存在的。在这里,如果个人的精神已达到它的真理和自由,它就必须同纯粹概念、同绝对者打交道,它不再在任何他物那里,而是在它自身中,在它的本质中,不是在一个偶然事物那里,而是在绝对的自由中。因此,这应当是世界史的终极目的。在这个理念里处于有限精神中的对立消失了,有限精神只在一个限度内知道自己的本质,通过思维则超越了这个限度。由此可见,在这里通过思维造成的衰亡不再是另一种衰亡,因为没有任何异于思维的东西与思维对立。自然死亡也不再存在,永恒的循环已经完成。理念的一些主要环节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来谈谈另一个方面,谈谈各种激情和它们对上帝理念的关系。这是实现特殊目的的个别性、独特性和能动性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并且在这些环节中要认识的,是理念的支配作用、威力和统治。  这些激情须理解为一切特别的目的和利益。在这里,目的的形式不是必不可少的。激情是消极表现,但也不完全是。如果有某种事情完成了,人们就会想到它是目的,是想象的东西。虽然激情总想得到一种想象的东西;然而它做什么,是在它之内规定的,而且规定它自身。这是意志的规定与主体一般所是的东西的统一。激情是一个完整的人的规定,因此,它就使他与其他的人区分开了,这个人因而就是这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特定的人,一个特殊的东西;唯有这样,他才是现实的,因为人的一种单纯抽象没有任何真理性。于是,目的不是一种很讲究的东西,而恰恰是出自激情的规定性的东西。所以,激情在这里叫作人的规定性。性格坚强的人会有极其广阔的包容能力,因为他包容了一切独特的东西,表现出了全部复杂的关系。我们要涉及的不是完全软弱的、无力实现自己的内心东西,因而不是想象的意图,这样一来,这些性格软弱的人就不在话下了。在历史学中,我们要涉及的不是那些抱着某种意图,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的个人,相反地,我们面临的是具有强烈的激情,发出混杂的闹声的人们。  如果我们将激情的形形色色的冲动同本身就具有和完成绝对终极目的的理念的质朴宁静的生命进行对比,那就会产生*先遇到的关于它们之间的关联的性质问题。世界史的理念必然会展现出这种关联,[并且]拥有那两者的统一。这种统一绝对以世界史的理念为基础。这种关联不应是一种纯粹被信仰的东西,种种行动也不应纯粹是理念由以实现自己的那种物质东西或外在手段。因为各个个体都是有认识能力、有意志活动的,他们不要求唯独去做那种希望具有巨大魅力的事情。他们都有合理的要求,那就是绝不充当单纯的手段。我们也不能在这里说那种关联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相反地,理解那种关联是一项任务,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部哲学的世界史。不过我们不可能涉及这个讨论的整个范围,而只能略提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方法。还能予以说明的是,那些环节的关联采取了自由和必然性相统一的众人皆知的形式。通常人们以经过反思的观念把随意性、把特殊的意志称为自由,认为与此对峙的是自在自为存在的东西,理性的东西,作为必然性固有的某种东西,[作为]铁的必然性。事实上,只有精神对自在自为存在的东西,即对精神自己的东西的关系,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理性的东西。随意性、独特兴趣都不过是自由和必然性的一种混合,都只属于臆想的自由,属于受自然规定的影响的现象。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