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中国考古:法门寺地宫 (精装彩插版)

亲历中国考古:法门寺地宫 (精装彩插版)

1星价 ¥50.2 (5.7折)
2星价¥50.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9718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33971830 ; 978-7-5339-7183-0

本书特色

* 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秘藏一千多年的佛祖真身舍利出世* 数百幅照片* 发掘过程中的奇异故事* 解密“皇家寺院”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简介

《法门寺地宫》是“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之一。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真身宝塔轰然坍塌。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开启,2000余件(组)大唐国之重宝,拥戴着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以不二于世的姿态,发岀耀眼的光芒,使得法门寺塔地宫文物一经出土即名扬天下。本书作者韩金科,研究员,曾任法门寺博物馆馆长,以亲历者的身份,介绍了这些稀世珍宝的出土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向读者展示了一座辉煌灿烂的大唐宝库和法门寺文化走向世界的盛况。

目录

前  言

1 周原膴膴

法门古寺

美阳重镇

千古奇文《璇玑图》

2 舍利西来

舍利西来

中华安奉

佛教兴盛

3 皇帝佛国

高祖赐名法门寺

太宗敕令开示佛骨

高宗首次迎奉佛骨

武则天第二次迎奉佛骨

肃宗第三次迎奉佛骨

德宗第四次迎奉佛骨

宪宗第五次迎奉佛骨

武宗毁寺灭法

懿宗第六次迎奉佛骨

及僖宗礼送佛骨

秦王弘昌法门寺

法门寺与敦煌

4 历经沧桑

宝塔巍峨

寂寞与劫难

宝塔坍塌

5 千年一启

等待与努力

西耳房的一刻

**次拆塔

第二次拆塔

石破天惊

6 地下玄宫

地下玄宫

推开朱雀门

走进前室

走进中室

走进后室

发现秘龛

*后的起吊

7 舍利出世

寻觅佛舍利

佛诞日,**枚佛指舍利现世

接踵现世的第二枚佛指舍利

真身仅存——第三枚佛指舍利横空出世

历史的圆融——第四枚佛指舍利现世

大量的丝绸清理与抢救

8 大唐宝库

舍利宝函

金银器

秘色瓷

琉璃器

宫廷茶具

丝绸服饰

珠玉宝石器

钱币

法门寺与正仓院

9 宇宙法界

一个神秘千年的佛教世界

地宫——唐密金胎两界曼荼罗

后室八重宝函——唐密胎藏界曼荼罗

秘龛五重宝函——唐密金刚界曼荼罗

中室捧真身菩萨——唐密金胎合曼曼荼罗

10 雷音五洲

佛指舍利赴泰国供奉

佛手牵两岸 雷音震五洲

佛指舍利耀香江

佛指舍利赴韩国供奉


展开全部

节选

地下玄宫 第二天,省考古所科研室主任韩伟来到法门寺,王保平、赵赋康也从凤翔雍城赶来法门寺。我们制定了以淮建邦、付升岐、曹玮为主,韩伟做指导的工作方案。大家群情激奋,准备大干一场。 4月5日,工地上一班人清理塔基斜坡,在塔基之上搭建帆布帐篷。韩伟指挥王保平、徐克成、吕增福等人,从塔基中心向南至罗汉殿之间展开钻探,力图寻找进入塔基中心那个“井”的入口处。钻探到塔基南至罗汉殿的路面上,先揭开原来铺的地砖,以每平方米五孔的梅花点密集钻探。 深夜零点,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突然,洛阳铲在离罗汉殿8.4米的地下0.3米处打出了一个小洞,“有情况,大家快来看!”有人大声叫喊起来。在场的人一下子拥了上去,有人忙用镢头在小洞四周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通往地下的台阶露了出来。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到4月7日,在继续清理的台阶上出现了铺地的“开元通宝”铜钱。中午,省文物局陈孟东副处长与王翰章、洛仲儒到工地。下午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石兴邦等7人来工地察看。直到4月8日,台阶清理完毕,这才清晰地显示出这条呈45°斜坡的踏步漫道。 踏步漫道内的填土有两层,上层为黄褐色五花土,厚为1.2米至1.8米,土质结构松散,内含少量木炭渣和红烧土渣。渣中有陶器残片、砖块及琉璃瓦片等,还有“开元通宝”铜钱,偶见汉代瓦当残片。钱币有的腐蚀得很厉害,看上去形色尚好,但一碰即碎成粉末,清理起来不得不慎之又慎。下层土呈暗黄色,厚约2米,土质坚硬密实,为夯土,夯层厚7厘米至8厘米,内含有白灰粉渣及少量的木炭渣,加琉璃瓦残片、瓷灯盏及珠钉等遗物。从第十四级台阶开始,撒在地面的唐代铜钱不断增多,是绿锈铜斑的唐开元、乾元、五铢等各色铜钱。 踏步漫道总长5.8米,宽2米,全用唐砖砌成,由南向北深入地下,高差3.63米。每级台阶高为16.5厘米至19厘米,宽约27厘米至33厘米,用6块长27厘米的方砖砌成,每个台阶长度在1.7米左右,只有**个台阶用5块方砖和2块宽16厘米至17厘米、长32厘米至33厘米的条砖组合砌铺。漫道的两壁基本垂直,砖壁外均抹厚度为2.5厘米的草泥。草泥上再用白灰粉刷过。粉刷的白灰已大部分脱落。 走下踏步漫道是略呈方形的平台。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75米,由5排方砖铺成,砖长37厘米,每排6块,表面平整。平台上同样撒满了绿锈铜斑的各色铜钱。接平台的北头,有一堆重叠有序的石块,石块之后显出了高浮雕门楣。大家知道这些石块就是封门石了!石门门楣上有栩栩如生的一对浮雕朱雀。可以肯定,这朱雀门就是进入法门寺塔下世界的大门了。以此看来,这平台就是踏步漫道与宫门之间的小型间歇空间了。 这一系列重大发现让大家兴奋不已。这一天,省、市、县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召开了联席会议,探讨发掘方案,落实具体工作分工,组成了工作指导小组。会议听取了我关于整体工作、曹玮关于发掘清理方案、付升岐关于几个技术问题的汇报后进行讨论。石兴邦*后小结:**,整个发掘过程应全部录像,关键是防止泄密,应和西北大学订个合同,版权在文物部门,原版在扶风县,复制两套,一套给省考古所,一套留西北大学。第二,宣传工作由韩伟负责,由韩伟主持,所有报道必须现场签字。第三,工地的记录、照相、绘图等所有资料统一保管。第四,成立指导小组。石兴邦总负责,韩伟、任周方具体负责工地发掘,李宏桢为总指挥。第五,报批发掘执照。石兴邦牵头总负责,韩伟、任周方、淮建邦、曹玮、付升岐参加。 当晚我召集全体人员开会,落实联席会议精神:决定全部工作分组负责。**,清理组,由韩伟总负责。曹玮、付升岐负责制定方案。韩伟、任周方、淮建邦、曹玮、付升岐、白安理(法门镇派出所所长)和我7人下地宫。录像组、绘图组原地待命。第二,保卫组,县公安局一名负责同志负责现场保卫。明天6时起清查人员,造册登记。每天实行戒严制度,门外除站岗外设流动哨,同时抽调西坡队青年骨干4人,观察周围情况。门内设小门、办公室门和地宫踏步口三道卡,配备相应力量,严格进出制度,保证工作、生活有序进行。第三,文物组由县文化局组织力量,承担文物出土、装箱押运、入库(扶风县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和监督等项任务。具体要求现场盯对、装箱、加锁(每箱两锁,县博物馆与县公安局各确定一人专门管理)、封口(县公安局局长徐士先和我现场负责)、装车、押运、入库签字等一一落实到人,环环紧扣,杜绝一切漏洞和死角。第四,加强灶务,保证生活供应。第五,组织精干民工,在三卡外随时待命。第六,对外联络组,谢绝一切参观、访问,目前暂不报道,新闻媒体一律不予接待。同时决定,清理组在塔基坑下二台待命,上下两班;指导组在一台之上工作,清理组、保卫组入地宫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穿特制的工作服、鞋、帽等。对于工作纪律及其他工作重新做了严格而具体的安排。 与此同时,省文物局甄广全、刘合心、侯卫东等,西北大学电教室录像组魏全有等2人都赶到工地。石兴邦安排省文物局刘合心全程拍摄,并一再叮咛要多拍人与器物共同活动的场面。西北大学录像组全程录像。这是一个立体式的工作布局,一场重大的考古发掘即将开始,其后21个日日夜夜基本上是按这个部署进行的。

作者简介

韩金科 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1964年参加工作,1985年任扶风县文化局长期间,组织、领导了法门寺残塔拆除、塔基考古发掘。1987年起,参与组织、领导了法门寺唐代地宫考古发掘和法门寺博物馆筹建。1988年至2006年任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其间组织起法门寺文化研究会,召开了十多次法门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编出版了系列论文集和《法门寺文化丛书》39卷,编著《法门寺》《法门寺文化史》《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等专著,合著《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