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中国考古:楼兰尼雅 (精装彩插版)

亲历中国考古:楼兰尼雅 (精装彩插版)

1星价 ¥50.2 (5.7折)
2星价¥50.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9716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33971687 ; 978-7-5339-7168-7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所谓《二十五史》,就没有人注意现在从地下发掘的东西,比十部《二十五史》还要多……任何研究文化、历史的朋友,都不应当疏忽这份无比丰富宝藏。——沈从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考古学家王炳华撰写的介绍罗布泊和尼雅的考古大发现的专著。位于罗布泊荒原上的楼兰和位于尼雅河畔绿洲上的精绝,都是西域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两个王国各有特点,但它们从繁华到寂灭、从鲜活到衰亡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各自的历史文明被揭示的过程,又有许多共通之处。本书作者有近半个世纪的新疆考古经历,在数十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百多年来中外考古学者在两处遗址上的收获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分上、下两篇进行讲述,浓缩、提炼了他对楼兰、精绝王国兴废的思考,讨论了桑田化为沙海、环境巨变后面值得汲取的历史教训。

目录

上篇 楼兰

1 楼兰古城浮现沙海

斯文·赫定进入楼兰 004

A.斯坦因洗劫楼兰 017

橘瑞超楼兰“考古” 030

黄文弼发现土垠 042

新中国学者迈入楼兰 051

2 故纸堆中寻楼兰

楼兰是汉代西域历史上*敏感的神经 064

楼兰王国迁都  泥 077

鄯善——开启楼兰历史的新篇 086

鄯善国史的*后一页 094

3 白草荒烟寻楼兰

古楼兰人 104

关于楼兰城 112

楼兰人的居室建筑 118

楼兰人的衣冠服饰 126

罗布淖尔大地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 132

可以捕捉的早期楼兰人的思想观念 143

古楼兰人与周边世界的联系 154

4 沧海桑田古楼兰

悬念深深的罗布淖尔大地 162

罗布泊游移与楼兰废毁 163

罗布泊“盈亏” 170

人,是罗布泊大地变化的*能动因素 174

下篇 尼雅

1 精绝国在尼雅沙漠中

失落的古国——精绝 196

精绝历史觅踪 201

尼雅废墟鸟瞰 207

精绝母亲河——尼雅河 213

步入尼雅之路 217

2 风雨尼雅一百年

斯坦因搜掠尼雅 224

斯坦因折戟精绝 240

中国考古工作者初涉尼雅 259

尼雅考古展新页 265

3 精绝王国面面观

精绝故址概观 280

精绝居民及其经济生活 286

精绝建筑及其背后的精神 298

汉文、佉卢文中的精绝社会 311

丝绸之路与精绝 323

精绝人的精神世界 331

精绝古冢觅史迹 339

精绝绿洲沦为沙漠 358

附录 367


展开全部

节选

120多年前,瑞典学者斯文·赫定首进楼兰,在他粗粗掘取、携归斯德哥尔摩的一百多件汉文简牍文书中,一片残纸上有“绝域之地,远旷无岩”几个浓墨大字,书迹入目,难禁联翩浮想。 从其所出纪年文字及书体风格可以判定:墨书,为晋人遗留。沁透字外的,是晋王朝在西域活动过程中局促一隅、无大作为的保守心态。但值得提醒的是:在同样的土地上,同样寒苦的环境中,在西汉前期,曾经开启过一页惊天动地、令山河变色的伟大华章。它是华夏子民绝不该忘怀的历史伟业。当年,曾经牵动过东亚大地上敏感神经的楼兰、鄯善、精绝等绿洲故国,看似已经消失无痕,其实,在这片旷远、似乎已少见生命气息的荒漠上,至今仍可觅见无法尽说的与这段历史紧密关联的遗迹、遗物,这是楼兰、精绝的价值所在,今日重谈,仍可发人深省。 我们可以截取自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60年的一段岁月为时间轴,以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轴观察,在东亚大地上曾转动腾跃过的历史风云,它在罗布淖尔大地、昆仑山北麓曾投射过让人不能忘怀的光影,至今仍让人无法平静。 在以刀剑、弓矢等冷兵器为战争工具的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兵一旦行动,如电闪、似潮涌,真不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步兵可以抗衡的!就是在如此广袤的东亚舞台上,出现了前所未见的新景象。旷世卓绝的冒顿单于成了匈奴具有绝对权威的英主。汉高祖刘邦承一统华夏之余威,不知冒顿之能,北战匈奴。两雄相遇,刘邦败阵,三十万大军被匈奴铁骑合围在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差一点就成了冒顿的阶下囚。面对无力抗衡的强敌,西汉王朝和亲之策应时而生。虽然,在似乎还可以看得过去的姻亲幕布下,实际要向匈奴“奉金千斤”(《汉书·韩安国传》),另外,须“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史记·匈奴列传》)。说得难听些,是货真价实的贡纳。矛盾,自然不会因这一不时而行的“岁奉”而消失。平城之围后的西汉王朝与强邻匈奴之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对峙、角力、拼搏中,难以数计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与和亲交相上演。虽也有彼此需要、未稍停息的边境关市和民间的物资交流,甚至血亲交融,但不时就会面临的和亲“岁奉”,既是黄淮平原的广大农民无法不承受的实实在在的重负,也是统治阶级内心难以消抹的屈辱之伤。有一个颇可说明问题的实例:在冒顿单于四向侵扩、所向皆捷的气势下,河西走廊、东部天山、西域大地先后在匈奴的军威之下被攻占。公元前176年,借此不可一世之威,冒顿单于送了汉文帝一纸照会性质的信函,宣称:“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史记·匈奴列传》)潜台词是:东南阻于海,北接匈奴,西汉王朝拓展自己生存空间、可向外发展的西行一途,也已被匈奴封堵了,西汉王朝将何以处?汉文帝刘恒听懂了冒顿的“函”外之音,军事对抗乏力,只能再与单于“俱弃细过”,“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汉书·文帝纪》),于是再行和亲。 冒顿宣称西域大地已悉入其控制,那一纸信函是特别挑明的威胁!西汉王朝进一步认识到的深层信息却还有:“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虽属匈奴,不相亲附。匈奴能得其马畜旃罽,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汉书·西域传》) 认识深浅,判然有别。因之,西汉王朝的策略就有:面对强弱不同、与匈奴关系深浅也有别的绿洲王国,要区别对待。“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汉书·西域传》) 西汉王朝较匈奴政治哲学层面高出了一筹。步入西域历史舞台后的实践,也遵循着这一指导思想,因为它符合实际发展需要,所以也行之有效。冒顿占领西域,是匈奴帝国势力发展的顶峰。随着冒顿逝世,强有力的集权中心倾倒,庞大的匈奴帝国内部矛盾屡屡凸显;而西汉王朝,在文景统治的数十年中,则不断打击割据、强化政治统一、发展经济、增强武力。公元前140年,刘彻登上西汉王朝的帝位,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一是仍然接受被匈奴凌辱、榨取的现状,以和亲求得苟安;二是择机反击,危中求安,争取建设全新的西汉大业。

作者简介

王炳华,出生于1935年,江苏南通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作为CCTV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的顾问进入罗布泊,发现、组织发掘了古墓沟,自此与楼兰研究结缘。20世纪90年代作为中方业务负责人主持过中日合作尼雅考古,发现了精绝王陵、精绝古城。曾就楼兰都城、精绝遗址兴废、精绝与汉晋王朝关系等问题发表过专论。著有《沧桑楼兰》《精绝春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