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
读者评分
5分

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

豆瓣9.0分,一本讲述历史上有名家族的通俗历史书,在38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中讲清抽象的道理。

1星价 ¥39.8 (5.3折)
2星价¥39.8 定价¥7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510687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205106874 ; 978-7-205-10687-4

本书特色

1.破解中国人关注了几千年的家族传承密码
家族延续与传承贯穿整个中国史,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普遍关注的问题。家族如何兴盛,历史如何延续,文化如何传承,值得每个中国人去了解与思考。 2.真正讲透家族的兴盛之道与衰亡之因
用38个家族的案例诠释1个道理,从整个中国历史的维度上总结家族兴衰的规律,真正讲清讲透传承之道。 3.以故事为形式,文本流畅
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形式,用兼有技巧性和温度的笔法,在38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中讲清抽象的道理,阅读体验极为流畅。 4.头部历史自媒体艾公子全新力作
全网5亿+阅读量、粉丝数超500万的历史大号“*爱历史”重磅新作,本本畅销,篇篇好看!

内容简介

《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是一本讲述历史上有名家族的通俗历史书。本书选取了历史上38个有名家族,这些家族或是绵延百年乃至千年而薪火不绝,或是族中名人辈出显赫一时。本书通过梳理这些家族各自的由来与兴衰经过,叙述各族有名人物的事迹,解读这些家族的成功之道。对于一个家族而言,物质财富的继承往往只能延续两三代,而精神文化的传承却可以恩泽数代乃至数十代。这些历史上的有名家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往往正是因为他们注重传承精神文化。本书即是通过一个个家族具体的故事,来讲述这些百年家族是如何传承自己的精神财富的。

目录

楔子 中国古代**家族,凭什么兴盛两千年?
**章 开疆拓土:两汉的功臣与外戚
李广家族:三代人都被诅咒,细思恐极
帝国不错外戚:两大家族,影响历史七十年
扶风马氏:马姓中名声*响的一支
东汉神奇家族:兄妹三人,让世人铭记两千年
窦氏家族:兴衰三百年,十三人封侯
汉朝战神家族:终结匈奴,马踏鲜卑
天师家族两千年
第二章 黄金时代: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家族
三国诸葛家族:各为其主,尽忠行事
颍川荀氏:一个汉晋豪门的兴衰
琅邪王氏:中古**豪族传奇
中古第二豪族,为何盛极而衰?
桓氏家族:三代人出一个皇帝,仅用一年就败光了
独孤家族:南北朝*后的赢家
崔氏豪门七百年
中国出宰相*多的家族,藏在山西一个小村子里
南兰陵萧氏:一个家族的逆袭史
大唐韦氏家族,差点出了“武则天第二”
杜氏家族九百年:不负于家,亦不负国
第三章 科举、文化与战功:宋明清家族传承
宋朝学霸家族:一门三宰相的秘诀
范氏义庄:一个超越人生与时代的家族故事
真真假假杨家将:一个传奇家族的真相
大宋**将门家族,威震帝国两百年
王阳明家族兴衰史
文徵明家族:苏州城内的君子世家
沐英家族:统治云南三百年
张廷玉家族:长居高位,何以不倒?
第四章 从传统到现代:晚清以来家族的转型
清朝巨富家族,终结于1953年
晚清名门传承:不给子孙留财产,凭什么兴盛两百年?
左宗棠家族:他带兵收复了新疆,子孙却从此远离政坛
李鸿章家族:功过是非一百年
萨氏家族:海军世家,精忠报国
一个“失败”了一百年的家族
张伯苓家族:奋斗百年,教育救国
牛气千年的家族:家教很“笨”,为何却无比成功?
海宁查家:中国武侠背后的传奇家族
富了十五代人,苏州贝家凭什么?
义宁陈氏:近代以来*有文化的家族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楔子 中国古代**家族,凭什么兴盛两千年?
1
为了保护一个即将出生的婴儿,整个曲阜城如临大敌。
这是1920年2月23日,山东曲阜城里,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特派的军队,包围了整个曲阜孔府。特派将军和时任山东省省长屈映光,以及孟子、颜回、曾子三氏奉祀官,都在焦急地等待曲阜孔府里即将传出的那一声婴儿的啼哭。
3个月前(1919年11月),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1872—1919)突然在北京病逝,享年47岁。作为从北宋就开始世袭承封的贵族,“衍圣公”是一个只有孔子的嫡系男性子嗣才能继承的爵位,但孔令贻生前只有两个女儿,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孔令贻的小妾王氏此时已怀有身孕。
孩子不知是男是女,但如果是男孩儿,按照惯例,他将受封成为第三十一代衍圣公。
王氏生产在即,为了防止王氏即将出生的孩子被掉包,北洋政府派出的军队和代表紧紧包围了整个曲阜孔府。在产房,孔府血缘关系*近的十二府长辈老太太也亲自坐镇监督,偏偏王氏难产,孔府上下焦虑万分。
好不容易,婴儿顺利出生。
是个男婴。
当消息传开时,整个曲阜震动了。随后,曲阜全城开始燃放鞭炮,北洋政府也下令在曲阜鸣放13响礼炮,以庆祝“圣裔不辍”。
同年6月,当这位被命名为孔德成的婴儿满百日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特地下令,封襁褓中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为袭封第三十一代衍圣公。
这,就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2
孔德成出生时,孔子家族作为世界上延续与世袭时间*长的贵族世家,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
这是一个超越王朝更替与江山鼎革变迁的世袭贵族。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东巡郡县时,特地封孔子的九代孙孔鲋为鲁地文通君,文通君只是名誉称号,并非祭祀孔子的专门封号,然而这也开了封赏孔子嫡系子孙的先例。
汉高祖时期,刘邦在公元前195年经过鲁地,又封孔子的九代孙孔腾(孔鲋之弟)为“奉祀君”,专事孔子的祭祀事宜。
由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即将在后世发生的文化锐变,因此他将孔子写入了只有世袭王侯才能入列的“世家”系列,尽管此时距离孔子被封为“王”,还有千年时间。
到了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3年,汉元帝又封孔子的十三代孙孔霸为太师,
并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以所食邑奉孔子祀,这也是孔子后裔世袭爵位奉祀的开始。
北宋时期,因自唐朝中期以后有军人割据乱政的传统,北宋朝廷开始极力推行“崇文抑武”,在此背景下,公元1045年,宋仁宗正式封孔子的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此后,“衍圣公”这一世袭爵位封号历经北宋、金与南宋、元、明、清、民国,一直延续到第三十一代,也就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时,已经承袭了800多年。
宋代时,衍圣公相当于八品官,元代被提升为三品,明朝初年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衍圣公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而历代衍圣公所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更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大府第。作为世受封爵的贵族世家,孔子嫡系家族的显赫与尊崇,自古无二。
3
尽管后世地位显赫,但孔子家族刚开始却是人丁凋零的。
从孔子开始,孔子家族连续七代单传,一直到第八代孔谦才生了三个儿子;到东汉章帝刘炟时期(57—88),孔子家族20岁以上的男丁只有60多人,而此时,距离孔子生活时期(前551—前479)已经过去了500多年。
即使到了唐朝末年,定居今天山东曲阜一带的孔子后裔也只有十户左右。
但是五代十国后期,孔子后裔数量开始大幅增长,不仅曲阜正统的人丁大增,
就连外迁的人口也逐渐增多。
在孔子家族的传说中,孔子家族走向旺盛的转折点,与一宗骇人听闻的灭族屠杀案有关。
后梁乾化三年(913),恰逢五代十国乱世,作为孔子家族世袭奴仆后代 的孔末(原姓刘,跟随孔子家族改姓孔),因孔子后裔所享有的世代荣华富贵眼红不已,于是带领暴徒,对在曲阜居住的孔氏家族进行灭门屠杀,此事史称“孔末乱孔”。当时,孔子的第四十三代嫡孙孔仁玉只有9个月大,由于刚好在外婆家而躲过一劫。
在将孔子嫡系家族满门屠杀后,孔末开始冒充孔子嫡孙进行招摇撞骗。一直到17年后的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有人将孔末冒充圣裔之事诉诸朝廷,经过核实,*终后唐朝廷将孔末诛杀,17岁的孔仁玉才得以回归曲阜孔府,而孔仁玉也因此被称为孔氏家族“中兴祖”。
尽管史家对于“孔末乱孔”事件的真实性存有争议,但是孔仁玉振兴孔 家,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后到了元朝前期的孔子五十三代孙时,孔子嫡系后裔子孙已达84人,连同上下几代共有334人。相比五代十国以前,孔子家族历经1000多年发展却始终人丁凋零的局面,从五代十国的第四十三代嫡孙孔仁玉时,孔子家族的人口开始了快速增长。
到了明朝五十七代孙时,孔子家族人丁(不含女性)已超过万人;清朝乾隆年间,孔子后裔子孙数量突破了10万;到了民国时期,这一数字增加到56万;而到当代,孔子后裔子孙已有400多万,并散居到全球各地,其中光韩国就有孔子后裔7万多人。
在孔子家族世代居住的山东曲阜,只要追溯三代,几乎当地每一家都与孔家有着亲戚关系,因此曲阜当地有俗语称“无孔不成席,无孔不成村”。
4
作为王朝道统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象征,孔子家族在乱世中,注定颠沛流离。
北宋靖康之变后,面对南下入侵的女真人,为了道统的延续,1128年,作为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的“衍圣公”孔端友带着孔氏族人,护佑着孔家的“世传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跟随宋室一起辗转南迁到了浙江衢州。
第二年(1129年),宋高宗御批孔端友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这也是孔氏南宗的开端。
与此同时,为了国家道统的正统性,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则册封孔端友的同父异母弟弟孔端操为衍圣公,以主持曲阜孔庙祭祀,这也就是孔氏北宗的开端。从此,孔氏家族开始了南北宗之争。
在蒙古人攻灭金国和南宋后,孔子家族的南北宗之争也摆到了忽必烈的面前。当时,忽必烈有意成全本为嫡系、正统的孔子五十三代嫡孙、南宗的衍圣公孔洙回归山东曲阜,解决孔子家族嫡传的南北宗之争。但孔洙却主动表示,孔子南宗当时在浙江衢州已经有五代先祖入葬(第四十八代、四十九代、五十代、五十一代、五十二代),他自己实在不忍心离弃先祖。况且北宗孔氏家族毕竟也是嫡系子孙,在乱世中守护曲阜祖业也劳苦功高,因此他自己愿意放弃南宗衍圣公的封号爵位,解决孔子家族跨越百年的南北之争。
当时,作为衍圣公所享有的世袭荣华富贵,是天下其他家族所梦寐难求 的,但孔洙却主动放弃,这让忽必烈感慨不已,他称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公后也。”
为了杜绝日后孔子南宗子孙与北宗夺嫡,忽必烈也特地做了安排,命人 专门制定了衢州孔氏南宗家规,张挂在南宗孔氏家庙,声明作为孔子北宗的 曲阜子孙袭封千年不易,如孔子南宗子孙妄起争端,将被“置之重典,永不叙录”。
5
但作为与中华民族安危与共、袭封2000多年的特权家族,孔家是否仅仅凭借作为孔子子孙的血缘关系,便足以屹立千年不倒?
对于这一点,孔子的家教早已蕴含答案。
孔子在世时,经常潦倒不如意,但他还是教育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诗礼庭训”。
这一流传2500多年的祖训,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孔氏家族的祖训和家 教。据孔子后人透露,直到今天,按照孔子家训改编的对联“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仍然是曲阜孔氏家族*常用的春联内容。在孔家后人看来,“学诗学礼”的祖训,核心是重视教育、礼门义路的家风,孔子的七十六代孙孔令绍则将之简单表述为“有文化,守规矩”。
“有文化,守规矩”,这六个字看似简单,但当一个家族2000多年延续不断地将其执行到底的时候,它开始迸发出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秦朝末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的九代孙孔鲋为了承担文化传续重任,冒险做出了“鲁壁藏书”的举动,将家藏的《论语》《尚书》《孝经》等书,藏于旧宅的墙壁中。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孔鲋又跟随陈胜农民军抗击暴秦,*终被秦将章邯的军队所杀,卒年57岁。
孔鲋虽死,但他留下的存续道统、抗击暴政的精神,始终鼓励着孔氏后 人。孔家从西汉开始受封后,更加恪守礼义门风,到了东汉末年,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孔融更是留下了四岁让梨的佳话。
孔融长大后,恰逢东汉末年宦官专权陷害士人。在“党锢之祸”的政治危局中,士人张俭遭到通缉,于是便逃到孔家,希望投奔自己的朋友、孔融的哥哥孔褒。张俭到孔家时,恰巧孔褒不在家。正当张俭犹豫去留之际,年仅16岁的孔融看出了危难所在,于是自作主张决定收留、保护张俭。
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和孔褒兄弟都被逮捕下狱。宦官审讯两兄弟时,孔融主动承担罪责说:“是我自己决定收留张俭,与我哥哥无关。”孔褒则为弟弟辩护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来投奔我的,与弟弟无关,要杀就杀我。”孔融、孔褒的母亲听说后又主动投案说:“我是他们的母亲,是我教育无方,所有罪责由我一人承担。”
为了拯救这个国家的士人,孔融一家三口争先求死,这让当时的人无限感慨唏嘘。*终,宦官下令杀死了孔褒,并释放了孔融和孔母。而孔家为了道义“一门争死”的故事所表现出的孔家正义耿直的政治品格,也始终流传后世。
到了元代,孔子的五十二代孙孔治在为官时就始终“孝友仁厚,公谨廉 明”。孔治在儿子孔思诚出任曲阜县尹之初,就告诫儿子说:“毋妄怒,轻笞人。邑中长者视之如父兄,幼者抚之如子弟……”
明代初期,孔子的五十七代孙孔讷“为人严谨,天性仁孝”,乐善好施, 对无力婚葬的乡邻时常解囊相助。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当时的世袭衍圣公孔尚贤在进京朝见时,随身带着土特产贩卖,又贪图驿站便利,以致遭到弹劾,遭到“考成法”处治。另外,孔尚贤娶了权相严嵩的孙女为妻,后来严嵩倒台时,孔尚贤也受到了一定拖累。鉴于政治凶险和个人教训,孔尚贤于是特地立下了《孔氏祖训箴规》,并提出“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的家训。
在历代先祖不断总结并身体力行的祖训家风教育下,孔家,这个沿袭千年的道统象征,其后人也始终仁义布施。到了明末纷乱的崇祯十三年(1640), 山东发生灾荒,瘟疫肆虐。当时,孔子的六十五代孙孔胤植特地上奏朝廷,请求免除当地粮税,并出钱物救济灾民,先后“救活”数千人。
在乱世之中,这个象征道统的家族,也始终心怀天下。
明末清初时,鉴于国家衰亡,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在千古名著《桃花扇》中,委婉地写出了一个时代士人的哀愁。他借用剧中人物之口说:“你们不晓得,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从三年前俱已出山了。”
尽管不得不在清朝的高压统治下生活,但孔尚任仍然借着一杆笔,控诉着乱世的无操守者,表达出对故国明朝的无限哀思。《桃花扇》三易其稿,成书后的第二年,孔尚任就遭到罢官并差点因此被杀。只因他是孔子后人,*终才被赦免一死。
到了清代,孔子的六十七代孙孔毓珣担任四川龙安知府期间,“因俗为 治,弊去其太甚,边民安之”。在湖广地区任职期间,孔毓珣又带领民众筑堤捍江,因为他治河有功,民众特地将堤坝称为“孔公堤”。
后来,雍正皇帝在召见孔子七十代孙孔广棨时感慨说:“至圣先师后裔当存圣贤之心,行圣贤之事,一切秉礼守义,以骄奢为戒。”
作为中华帝国道统的象征,孔家人尽管享受了皇权的特封,但家族却始 终秉礼守义,不能不说,这也是2000多年来,孔氏家族得以长盛不衰的根本 原因。
6
尽管家族历经富贵,但特殊的袭封背景,也让孔家世代谨慎。
对此,孔府前一副金字对联也道出了关键所在: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在这副对联中,“富”字上面缺了一点,“章”字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孔家人对此的解释是:“富贵无边,文章通天。”在他们看来,只有秉持“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家族才能在谨慎克制中,绵延2000多年而兴盛不衰。因为孔子家族世袭绵延的特权虽然“与国咸休”,但如果家族自身没有高尚节制的门风加持,则必将势危倾覆。
时间来到1924年后,当年,冯玉祥发动军变,将清朝废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作为帝国*后象征的溥仪狼狈出走,这也给了孔氏家族极大的心理震撼。
到了1928年,在族人的商议下,当时年仅9岁(虚岁)的孔德成上书中央政府,请求取消“衍圣公”的封爵。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终作出决议:废除一切封建爵位,并将“衍圣公”孔德成的爵位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头衔;另外将早已没落多时的孔子南宗、浙江衢州孔子嫡系子孙,任命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尽管如此,一生信仰儒家道统的蒋介石,还是对孔德成予以了特殊礼遇。
1935年7月,在孔德成就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仪式上,国民党官员陈立夫出面主持,戴季陶监督,蒋介石也出席观礼。
尽管“衍圣公”的封号不再,但作为中国道统的象征,孔德成仍然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对此,在当时的乱世中,日本人也居心叵测,并几次三番试图诱惑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前往日本。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当年年底,日军侵入山东鲁南,面对曲阜即将沦陷敌手的危亡局面,为了抢救作为中国道统象征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蒋介石特地命令国民党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率兵到曲阜孔府,连夜护送孔德成逃出曲阜。
孔德成离开孔府仅仅几个小时后,日军就攻占了曲阜孔府。
后来,孔德成的堂弟、同为孔子七十七代裔孙的孔德墉回忆说:“现在看来……若孔德成落入日本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起码会把他绑架至日本,供奉成有名无实的伪圣人。”
孔德成离开曲阜后抵达武汉,随后发表了抗日宣言。武汉沦陷后,孔德成又跟随国民政府退往重庆继续坚持抗战。蒋介石特地下令在重庆歌乐山为末代“衍圣公”修建了奉祀官府,并且让他参加国民党的参政会。
关于如何对待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曲阜孔庙,早在日军进占曲阜之前,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田真治就上书日本军部说:
“山东作战,如破坏曲阜古迹,日本将负破坏世界文化遗迹的责任。”
为此,日本军部特地命令前线部队避开在曲阜一带的战斗,日军攻占山东后,尽管在其他地方犯下滔天罪行,但对曲阜孔庙却始终毕恭毕敬。
曲阜沦陷期间,当时随父亲孔令煜一起守护孔府的孔德墉回忆说:
“120名日本兵占领了孔家大院,他们在孔府还算老实、规矩。大院内凡贴上‘内宅,止步’的字样,若没上级批示,日本兵一般不敢贸然闯入。
“我接待过一个少将,他不敢坐在我的上边,只要我坐在上边的话,他一定会自动地坐在下边。当官的坐在他的旁边,其余的全部都要在外边站着。”
孔令煜回忆说,日本人长期经受中华文明世泽,也有尊孔传统。为此,在曲阜沦陷期间,日本人也将孔府奉若神明,即便是日本军方组团参观,也会规规矩矩地排队。
7
抗战胜利后,孔德成一度短暂返回曲阜,1949年时代巨变之际,孔德成又跟随蒋介石漂洋过海到了台湾。
作为遗腹子,孔德成出生前就没了父亲,出生后十几天,母亲又因产褥热去世。尽管名义上坐享荣华富贵,但一出生就成了孤儿的他,心中的孤苦,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味。
他生逢乱世,从民国变故到抗战漂泊,再到解放战争,*终流落小岛台 湾,这种个人的特殊身世,加上家族祖训,也让他一生谨小慎微。据曾经担任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的郝柏村回忆说:“我和孔德成共事五年,我们开会时,没见他说过一句话。”
但孔德成有自己的个性和坚持。
到了20世纪90年代,山东曲阜当地生产了以“孔府”命名的“孔府家酒”“孔府宴酒”,为此,家乡代表团特地到了台湾拜访孔德成,并向他献上了包装豪华的“孔府家酒”,希望末代“衍圣公”能为此站台代言。没想到性格耿直的孔德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孔家没有这种酒。”
在台湾,孔德成尽管名义上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国大代表”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终身院长,但他的实际职务,却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在台湾大学和辅仁大学讲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和殷周青铜彝器研究等课程。
早在抗战迁居重庆时就师从著名学者王献唐的孔德成,年轻时就立下了做一位纯粹学人、而不以道统自居的志向,对他来说,出身孔家、身为末代“衍圣公”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无上荣誉,但若沉迷于此,不仅他个人,整个孔家都将难以适应时代的巨变。
时代的隔离,让孔德成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终身都未再返回故乡曲阜。
1993年,人在台湾的孔德成特地写了一副对联“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并托人寄给了在大陆的姐姐孔德懋,委托她去父母的空坟前磕头烧纸。孔德懋将弟弟孔德成的这副对联挂在了客厅,每每睹物思人。
2008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在台湾去世,享年89岁。由于孔德成的儿子孔维益已于此前病逝,2009年,“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终由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嫡孙、孔维益的独子孔垂长继承。
此后,原本全职经商的孔垂长,作为孔子的第七十九代嫡孙开始投入到宣扬儒家文明的事业中来。对于自己特殊的血脉所蕴含的特殊使命,孔垂长说:
“我在成长过程中知道自己有个与生俱来的使命时,内心里是有些抗拒的,但也只能无奈接受,这就是命运吧。”
而作为孔子家族血脉的延续,2006年,孔垂长的儿子、孔子第八十代嫡孙在台湾出生。为了给这位天赋使命的曾孙取个名字,当时仍然在世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前后想了一个多月,*终给曾孙取名为孔佑仁。
“佑”是辈分排序;而“仁”,则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要义,也是这个2000多年兴盛不衰的圣裔家族,得以福泽绵长的根本内蕴。
8
在大陆,孔子南宗嫡系传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楷,也于1947年9岁时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委任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1956年,孔祥楷高考后被录取到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大学毕业后,孔祥楷被分配到河北唐山的金矿任技术员。由于长期在偏远的矿上工作,孔祥楷竟然因此奇迹般地躲过了历次政治运动。
后来孔祥楷回忆说:“我能度过大劫,可能得益于我一直做普通人,始终与工人工作、生活在一起。”
历经坎坷曲折,1993年,浙江衢州市委在经过与孔祥楷工作的中国黄金总公司多次协商后,*终将自从1956年后就离开故乡的“南宗末代奉祀官”孔祥楷迎回故里。
后来,有学者表示,作为孔子南宗的嫡系传人,孔祥楷应该将自己作为孔子“嫡长世系”的身份报告上去,对此孔祥楷则说:“谢谢了!人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去世后落葬台湾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孔德成的堂弟、世界孔子后裔宗亲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则表示:“我们的愿望是他能够落叶归根,葬在曲阜的祖茔孔林内。这里一直给他预留着墓地。”
同时期的孔祥楷则做了一件事,在修缮位处浙江衢州的孔子南宗家庙时, 对于如何题写孔子的牌位,有人建议仍然按照旧例写成“大成至圣先师之神 位”,但孔祥楷却拒绝了,他说:
“夫子说‘祭神如神在’,可见孔夫子并不认为有‘神’,连孔夫子都不认为有神,那他自己会是神吗?所以,此处牌位不应写‘神’字。”
从神到人,这个延续2000多年的圣裔家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也时刻铭记着孔子家族先哲留下的祖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自我检点,不扯滥务;
居身简朴,辛勤劳杵;
一丝一缕,恒念力物;
粗茶淡饭,慎近酒酤;
恪守信义,邻里互助;
忠厚传家,苦读诗书;
振振绳绳,繁我孔族。
时代沧桑巨变,但他们严谨持守的家风,确保了一个特殊的家族得以延续
2000多年而不衰。或许,那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从来,就是朴实无华的。

作者简介

艾公子(原笔名*爱君),是微信公众号“*爱历史”创作团队的集体笔名,本书三名作者分别为郑焕坚、吴润凯、陈恩发。其中两名主创者郑焕坚、吴润凯均为《南方都市报》原高级记者,郑焕坚系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吴润凯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艾公子团队目前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文治帝国》《疑案里的中国史》《宋词三百年》等系列畅销书。“*爱历史”公众号自2017年5月创办以来,坚持深度报道式的历史写作模式,聚拢百万+粉丝,跻身微信原创历史类公众号前三名。曾荣获2018年度新榜“很好人文自媒体”、2019年度UC大鱼号“U创大奖”、2020年度今日头条“优质创作者大奖”、2021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