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133841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301338414 ; 978-7-301-33841-4
本书特色
小说笔法:从中央、各部到州府、县镇和乡村,从一国之君、朝廷重臣到基层小吏、田间草民,全景式展现王安石变法的宏伟画卷和曲折命运;
史家功夫:事件、场景、行动、对话,处处经得起考证与推敲;
现代视角:运用现代社会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读千年前的这场变法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内容简介
为何一场基于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良好愿望的宏大改革*终走到了初衷的反面?
为何在变法者眼中本为 “利民”的政策却一步步地蜕变为 “害民”的恶政?
为何一位清廉高洁、富有才智的治国能臣会在后世士大夫的口中成为北宋败亡的“罪魁祸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王安石变法?作者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全景式地展现了这场深入到国家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阶层和群体的历史变革的宏伟画卷和曲折命运;更围绕“为什么好政策变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默顿“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和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目录
**章 从基层调查谈起
一封信引发的争斗
关键时刻
难以信服
基层来人了
小人物的命运
第二章 新皇帝的梦想
素有大志
钱袋空空
能干的人不多
添乱的人不少
寻找英才
第三章 王安石其人
伤仲永的少年
小县治理
抵制政令
成功的逻辑
地方做官二十年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明妃曲
第四章 一元复始
处于历史转折点上
盛世危机
“八使”调研
敢为天下先
唇枪舌剑
条例司被废
争议焦点青苗法
基层又来人了
王安石用人
支持者如何变成了反对者
第五章 战犹酣
西北危急
群访事件
交钱免役
市易法的“生意”
上香引起的彻查之争
挟官府而为兼并
政策调整引来的祸
第六章 大宋军事
保甲源起
真实目的
一个保丁的生活轨迹
兵马大计
平戎策
理财新法
第七章 一叶知秋
天涯沦落人
青州故事
齐州烟云
杭州美景
陕西风雨
地方主义
官家主义
第八章 天灾人祸
又是旱灾惹得祸
借灾说事
权力诱“祸”
契丹渔利
内部分裂
辞相之后
第九章 独掌天下
巨大财富
异论相搅
皇帝亲自改革
五路伐夏
永乐城惨败
宋神宗之死
势同水火
变法变质
第十章 千古功过
古代如何看
近代如何看
现代如何看
国外如何看
理想与现实之间
后记
节选
政策调整引来的祸
一个卖肉的小老板提了一条意见,竟然获得皇帝的批示,指示国家权威机构吸纳采用,调整政策内容。如此亲民的行为,让开封市民奔走相告。但出人意料的是,政策调整的严重后果超出人们的想象,甚至有人评价称,该项政策是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后一条政策,也是使王安石承受压力*大的政策,此条政策一出,或许意味着轰轰烈烈的变法走向了失败。
肉行小老板提出了什么意见呢?
熙宁六年四月,开封肉行徐中正等请求,仿照免役钱法,交纳免行钱,代替向商行供肉的做法。原来,京师开封由各商行为皇宫、高官上供百货,作为经商的义务。在上供官府物品时,官员上下勒索,索要数量至少在例额十倍以上;倘不如意,即恃权惩治,商行因官司需索,赔累甚多,很多小商贩因此破产。例 如,因三司副使买来的靴皮不良,即处治行人二十人。
对于徐中正等人提出的建议,宋神宗亲自过问,诏令市易务与开封府司录司 详定诸行利害。当年八月,市易务主持制定了“免行条贯”,又称免行法。免行法规定,各行按照收利多少交纳免行钱,免除行户对官府的供应。
看似一个小小的调整,但背后牵涉的权贵能量巨大,远非王安石等变法力量所能够对抗。原来,在王安石推行“免行条贯”之前,北宋皇宫和权贵们的一切采购,尤其是在开封城的采购,均由京师诸行供应。各商行必须为官府和权贵们 无条件地奉上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官吏们向商行上下其手,索取财物,各行所费钱财往往是官府所需物资的十倍以上,多出来的供应就被皇亲、国 戚、勋贵瓜分,这些人成为该政策的既得利益者。王安石主持的免行法施行后, 商户们缴纳免行税之后,不再向官府和权贵免费供应任何商品,哪怕是皇宫之中 采买商品,都要由当时的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按价购买。这样一来,就损害了皇亲、国戚、勋贵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为什么北宋实施这样的政策呢?北宋开国之时,对皇亲国戚执行“只养不用”的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经商谋利,但不能过问政治。宋神宗的外祖父向经是京城有名的“影占行人”,他和太监们每年从供应皇宫的交易中获得令人 羡慕不已的好处;太皇太后的弟弟曹佾是有名的大商人,欺行霸市,贱买贵卖; 特别是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她的家人在京城里参与众多生意,受到的打击和损 害*大;枢密使文彦博的家人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在这种背景下,免行钱极大 伤害了大贵族和大商人的利益,动摇了皇亲国戚的特权,使他们失去了恣意勒索和从中渔利的机会。利益受损的大商人、官僚士大夫、皇亲国戚、太监等联合起 来,在宫廷内外夹攻新法。
反对派到处宣扬各行都在收免行钱,甚至宣称政府要求各色行人都要“诣官投行”,否则不得在市买卖,于是“京师如街市提瓶者,必投充茶行,负水担粥 以至麻鞋头发之属,无敢不投行者”1。对此,郑侠批评道,免行法规定不向官府 登记、不参加官府组织的行会就在开封城做买卖是有罪的。这种严苛控制造成开 封城里,连街上提瓶卖水、挑担卖粥、摆摊卖鞋、为人理发者,也都得加入政府 组织的行会,否则即不许营业。
听说此事后,皇帝专门找王安石询问真假。
宋神宗问:“纳免行钱施行得怎样?有人提到拎水瓶卖水卖汤的也让交钱, 有这样的事情吗?”
王安石回答道:“若有之,必经中书指挥,中书实无此文字。”王安石说中书省没有下发过这方面的政令。
反对派冯京插话说:“听说后来这些细碎的钱都不收了。”
王安石说:“冯京在中书任事,所有文件都能见到,怎么能够用‘听说’这 样的话呢?不知以前怎样收,后来又怎么停止的?根据我所见,从开头就没有收,并不是后来停止收的,不知道刚才冯京说的话有什么凭据?”
谈话表明反对派攻击提水瓶之类的纳免行钱没有依据,可能是反对派用为民请 命的招牌反对市易法的手法。历史学家漆侠称反对派在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一招不行,另一招又起。
皇亲国戚与反对派官僚集中火力围攻新法。这次围攻的主要力量是宦官和外 戚,并且得到仁宗的皇后、英宗的皇后和神宗的皇后的支持。他们把反对派所捏 造的谣言,添油加醋之后搬到宫廷,太皇太后、太后和亲王也憎恶新法,形成了一股强烈反对变法的势力。
据邵伯温记载,宋神宗和两个弟弟击毬,以玉带作赌注,嘉王赵頵却说: “我若胜了,不求玉带,只求废除青苗、免役法。”除了亲王之外,两宫太后抹 着眼泪,要宋神宗废去新法。身为孝子的宋神宗,为了变法竟然面临了“众叛亲离”的困境。 不仅如此,连皇宫的太监都跪在地上哭泣着说:“王安石所作所为是害民,不敢不说,请皇上罢免王安石,也将我们流放,表明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说宰相 坏话。”
见到身边人大都数说新法弊端,宋神宗又开始动摇了,询问王安石:“何故 士大夫言不便者甚众?”为什么士大夫们大都说花钱采购物品很不方便啊?王安 石直接说,士大夫们与宦官勾结,宦官们不能再勒索商户,利益受损,与士大夫联合攻击新政。
几天之后,宋神宗又对王安石说:“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皇帝感到免 行税招致大家怨声载道,感叹地说:“近臣(宦官)以至后族,没有不说不便的。 两宫(太皇太后、皇太后)都为此哭诉啊。”王安石愤然地说:“如后父向经从来 就‘影占行人’,因推行免行新法失去暴利。向经曾来文交涉,我们没有理睬。又如曹佾赊买人家树木不给钱,反而由内臣用假姓名告状,诬告市易司。陛下试 看此两事,后族怎么会不反对呢?”王安石揭露后族,直指曹太皇太后和向太后 的亲人通过商行贪污勒索。
王安石敢于拿皇族宗室开刀,不是没有先例。为了解决困扰了大宋几十年 之久的皇亲国戚授官过滥的问题,王安石制定《裁宗室授官法》,明确规定赵弘殷、赵匡胤、赵光义三族后裔中的每一支每一代只能保留一个名额,选择一位贤良为公爵,其他公爵全部废除。另外,不再给予五服以外的宗室子弟赐名、授 官、享受国家补贴的特殊待遇,从此宗室子弟一律经过考试选拔后方可任官。这 项规定出台后,这项财政开支一下节省将近百分之四十,成效十分显著。但对 皇族宗室的裁抑改革,使皇室成员的既得利益严重受损。这些人不敢与皇帝争 辩,经过一番密谋后,宗室子弟们集体守在王安石下朝的必经之路上,一拥而上 拦在王安石马前,高声呼喊哭诉:“我们都是宗庙的子孙,奉告相公要看祖宗的 面子。”王安石不为所动,义正词严地说:“即使祖宗世代远了,也得从祖庙中迁 出,何况你们!”这些养尊处优的龙子凤孙哭闹无望,只得无奈散去,但对王安 石的切齿仇恨却一直埋在心里。
既然恳求行不通,动手报复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这件事非常离奇,甚至 成为熙宁六年的一件疑案。
据北宋林希《野史》记载,熙宁六年上元夜,王安石应邀陪同皇帝到大内 (皇宫)赏花灯,当他骑马进入宣德门后,值守的太监张茂则大声叫他停下,随后示意守门卫士上前揪住王安石的马夫,不由分说对马夫一顿拳脚。马夫骂道: “这是王相公的马!”张茂则呵斥道:“相公也是人臣,难道要当胡作非为的王莽吗?”张茂则如此胆大妄为,理由是王安石进宣德门不下马。 当朝宰相居然遭人如此侮辱,王安石自然十分窝火,马上找宋神宗评理:“陛下,门内下马,并非我开的先例,先前随同曾公亮陪皇上进大内也是这样。”这一提醒,宋神宗觉得有理:“朕做亲王时,地位可是在宰相之下,不也是在门内下 马吗?今天何故如此?”不料一旁的老臣文彦博冷冷地说:“老臣从来只于门外下马。”言外之意这是当臣子应该懂得的规矩,难道王安石做了宰相就能特殊吗?
在王安石的请求下,宋神宗将此案移交开封府审理。接手宣德门一案的是开 封府判官梁彦明、推官陈忱。他们毫不犹豫将门卫判处杖刑,把两个大胆狂徒打了个屁股开花。
宣德门一案在朝中引发议论,不少官员指责王安石。御史蔡确公开站出来 为门卫辩护:“卫士的职责就是拱卫皇上,宰相不按规矩下马,卫士理应喝止他。而开封府的两名判官只知道仰人鼻息,不仅不秉公执法,反而对卫士重打板子, 从今往后,卫士谁还敢忠于职守?”
事情越闹越大,王安石查找相关文件,没有找到宣德门下马的规定,他问皇城司官吏,也说没有条例;当问到中书官员温齐古时,温齐古说听堂吏看棚的 人讲起一件事,守护宣德门的人私下议论,一个问:“你怎么敢打宰相的马夫?” 一个答:“我怎么敢打宰相的马夫,但上面的人逼得急,能怎么办?”1 至于“上 面”是谁?不同史书记载不同,疑团重重。经过多次调查,王安石逐渐明白了。 或许,那天打了王安石马夫的人,是曹太皇太后*亲近的太监。而且那天王安石 和岐王一同进宣德门。岐王坐轿,一路与王安石聊天,不知不觉就进了宣德门, 太监打王安石马夫时,岐王却不见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幕后指使人很有可 能是高太后和曹太皇太后,而岐王是具体执行人,这三个人都是王安石惹不起 的。他们的目的,是要逼王安石离开开封。
案情升级,牵涉了皇帝的亲弟弟,太后*疼爱的儿子岐王,让处理此案的开 封府尹蔡确非常为难,王安石可以得罪,岐王得罪不起,于是他拖着案子不办。 有一天,宋神宗问起来,蔡确突然愤慨地说:“开这个花灯节,是为了取悦太皇 太后、太后,友爱兄弟,给天下臣民做出表率。王安石是首席大臣,应该带头响 应。现在反而因为打伤了几个从人,就治亲王的罪,让太后们怎么乐得起来?” 蔡确还在愤怒中说出了*后一句话:“若必以从者失误,与亲王较曲直,臣恐陛 下大权一去,不可复收还矣。”不管王安石有没有受委屈,都不能处罚岐王。不然,宋神宗本人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皇帝的威严就没了。
事后,王安石再次提出辞职。如果王安石一走,新法将遭受重大的打击。宋 神宗明白这一点,极力挽留。皇帝问王安石,是不是因为宣德门打马夫那件事 受了委屈?这件事查得很细,背后没人指使。王安石说不是因为宣德门的事。皇帝问那是不是你看出来我不是一个能做成事的君主(“必定是见朕终不能有所成 功”),所以才抛弃我,王安石说也不是。宋神宗问:那为什么
疗,这是在南方所没有的条件。你一定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尽管对我说(“但 为朕尽言”)。王安石无言。宋神宗继续说:知道你之所以进京为官,并不是为 了功名利禄,而是身有才能,要济世救民,不想白白埋没。这一点,我们是共同 的(“皆非为功名也”)。我们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
皇帝挽留的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安石还能走吗?难道王安石不想继续变法了 吗?每次提出辞职,皇帝都会与他谈心,耐心地挽留。
但更大的事情发生了,让他不得不做个了断。这个大事,就是王安石念念不忘的军事。
作者简介
徐富海,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国家相关部委从事政策理论研究二十多年,曾在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从事研究,先后到美国杜兰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史、风险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治理等。出版《城市化生存——卡特里娜飓风应急和救助》(专著)、《灾后重建与社区减灾政策研究》(合著),在《理论视野》《社会保障评论》《治理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0¥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